APP下载

钻孔灌注桩的通病与防治措施

2011-08-15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乔淑萍兰丽娟

河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断桩清孔灌注桩

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 乔淑萍 兰丽娟

钻孔灌注桩的通病与防治措施

孟州市农村公路管理所 乔淑萍 兰丽娟

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如各类黏性土、砂土、碎砾石土、风化岩及多夹层的岩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工程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地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质量病害,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以下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介绍一些桩身质量控制措施。

一、桩底沉淀厚度超标

1.形成原因。桩底沉渣的厚度是影响下部基桩承载力的最关键的参数之一,造成桩底沉淀厚度增加的原因是:清孔时未将孔底沉渣彻底清除;钢筋骨架焊接、安装时间长,至使钻孔桩成孔后,与浇筑水泥砼前相隔时间太长。

2.防治措施。

(1)施工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清孔效果,认真检测,严格控制桩底沉淀厚度在设计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注意准确测试清孔后泥浆指标保证不超限,缩短清孔后至浇筑前的各工序操作时间,最后一次测桩沉淀时间不得早于浇筑“剪球”时间15分钟,发现沉淀超限过大应再次清孔,严禁用抽浆法清孔,保证清孔后尽快灌注混凝土。

(2)缩短焊接钢筋骨架及安装导管的时间,保证清孔后尽快灌注混凝土。

二、桩长达不到设计值

1.形成原因。桩长不够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影响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造成桩长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时未按桩底高程进行控制,以相对长度测量桩长,造成高程测量错误。

2.防治措施。桩长应以桩底高程进行控制,在钻孔时应先核定水准点,正确确定桩底标高,终孔时应认真检查孔底标高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摩擦桩,终孔的孔底标高宜比设计的孔底标高低30cm,对嵌岩桩,宜比设计标高低10cm,以保证设计的桩长。

三、基桩混凝土强度不够

1.形成原因。桩身混凝土强度,尤其是桩顶和受弯部分的强度,是决定桩基承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施工中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够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是未把好材料关,水泥及砂石材料未达到质量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不当,水灰比过大;施工时材料计量不准,拌和不均匀等。

2.防治措施。

(1)为保证桩基自身混凝土强度,要从进材料做起,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等材料,对水泥、钢材必须出示法定质保资料(生产许可证、部省级质量监督鉴定证书,厂方质保书、对进口钢材须有商检批号证明),水泥标号必须有1.13的工程富余系数,不符合上述规定已进场的材料一律退货或禁止用于永久工程。地材(碎石、河沙)采取料场考察、取样方法。

(2)确定正确的配合比,要求满足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的要求。试配强度应按规范方法计算,注意针对不同工艺、不同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目标坍落度。一般按设计的混凝土标号提高20%进行配合比设计,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50公斤。同时注意试块应真实并具有代表性,每根桩或当配合比及水灰比变化时都应留有试块。

(3)现场施工严格称量材料,按设计的水灰比控制加水量,并保证拌和时间。拌和料出机后,必须立即运到灌注地点使用,防止拌和料离析。严格按施工规范规定控制漏斗高度,并防止首批砼量不足。

四、钻孔灌注桩断桩

施工中泥浆或泥浆与水泥砂浆混合物把灌注的混凝土隔成上下两段,使混凝土变更或截面积受损,形成断桩。

1.形成原因。

(1)灌注时间长,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而继续灌注的混凝土顶破表层而上升,将混有泥浆的表层覆盖包裹。

(2)导管提升过猛,导管埋入砼深度不足,形成断桩。

(3)测量不准,因错误地判断混凝土的每次灌注高度或由于导管埋深统计错误引起断桩事故。导管埋深超过施工规范要求,导致导管无法上升,强制提升时导管拔断。

(4)当混凝土卡管或严重漏水,拔出导管处理故障后,未将已灌注的混凝土彻底清除就恢复灌注也会形成断桩。

2.防治措施。

(1)浇筑设备和浇筑能力要满足砼连续施工要求。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导管进行水泌检查。

(2)严格按设定的砼配合比、坍落度及使用外加剂(缓凝剂)的要求施工。

(3)采用两套浇筑设备和劳动组合,以保证机械故障时砼的连续浇筑。

(4)应避免在不良天气(暴雨)浇筑桩基水下砼。如浇筑水下砼时发生暴雨,应采取遮盖措施和技术措施,以防导管堵管等。

(5)控制灌注速度,应在砼初凝前灌注完毕。

(6)发生“堵导管”现象时严禁将导管拔离砼面浇筑,以免砼夹层。

(7)配合吸泥机、空压机,做好处理导管堵塞或断桩的准备。

(8)条件许可时,承台下的群桩设计最好留有备用孔位,以防发生断桩时采用补桩方案。对断桩事故的处治,根据断桩位置,有压浆法和补桩法。为保证质量,建议采用补桩方案,一般断桩以采用冲击锥全部清除法为佳。

钻孔灌注桩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成桩质量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严重时会导致桩身承载力的明显降低,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猜你喜欢

断桩清孔灌注桩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
砼灌注桩避免断桩的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