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注重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

2011-08-15于春波于洪忠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山洪防灾泥石流

于春波,于洪忠

(1.密山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黑龙江密山158300;2.密山市青年灌区水利水保总站,黑龙江密山158300)

2010年国内频发的严重洪涝灾害,充分暴露出中小河流、中小型病险水库特别是小型病险水库、发生山洪灾害突出的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进行部署。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水利部安排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项目”)工作。现项目的规划工作已全面展开,笔者通过项目县级规划的编制体会到,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综合防治的原则。

1 注重统一规划

中小河流发生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气象、地质构造、地震、植被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开发矿藏、过度砍伐林木、工程措施不配套、监测手段跟不上、预报预警不及时等人为因素。所以项目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综合防治的原则。国家把项目规划按“条”(主管部门)分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分)专项规划》、《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部分)专项规划》3个专项规划,但在县级规划中要按“块”(行政区域)全面考虑,在完成流域整体规划后,按照“条”的要求拆分到3个规划中,做到上下游兼治,左右岸统筹,自然环境治理和控制人为影响并举,达到国家“三位一体”,内容统筹,形成治理合力的规划要求。

2 坚持治理原则

按照国家要求,项目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要求,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为重点,实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治理原则,全面改善易灾区的生态、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3 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对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程度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工作内容,林草措施能起到涵养水源,有效拦截地表径流,根系固结土壤、锚固坡体等作用;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效果可达85%以上;耕作措施可以改变微地形拦截降水,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减少土壤冲刷的作用。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洪涝和部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程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所以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要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修复、坡改梯、沟道治理、耕作、拦蓄工程等措施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从源头治起,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4 突出治理重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每条中小河流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水利和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每条中小河流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和发生规律,确定治理方向和主要治理措施。泥石流易发地区的沟道,主要采取坡岸防护措施,阻止和减缓坡岸坍塌;设置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拦截泥石流的块石、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减轻泥石流对建筑物的撞击、冲刷和下游的於埋程度;布设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的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让泥石流按人的设计意图顺利从要保护的区域通过。山洪易发地区,要集中布设梯田、地埂植物带、鱼鳞坑、截水沟、塘坝等水土保持拦蓄工程,拦蓄地面径流,迟滞汇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避免和有效降低短历时集中降雨造成的损失。

5 完善非工程措施建设

合理避让是避免山洪和地质灾害损失的最佳方法,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完全的合理避让;即使是建设了配套的防御工程措施也必须加强和完善非工程措施建设,非工程措施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5.1 建立防灾预警预报系统

从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防灾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随着气象、水文、地质等领域记录、观测、分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完善和建立防灾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5.2 要建立完善的防灾预案

防御山洪和地质灾害涉及到部门较多,一旦发生灾害,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所以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

5.3 建立强有力的抢险救灾组织体系

实施政府行为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专群结合的抢险救灾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灾害的重要保障。重点突出易灾地区乡(镇)及村组的组织建设,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

5.4 提高国民的灾害和防灾意识

在整个防灾工作中要加强社会参与,把防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借助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沉痛的纪念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范各种灾害。

6 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是一项投资数以千万亿计的巨大系统工程,涉及水利、林业、国土、气象、农业等部门,个规划和实施部门不但要搞好本系统内的协调和衔接,更要加强个部门的横向联系,认真听取和采纳个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确保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1]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5(01).

[2]高鹏杰.浅谈河流治理的生态问题[J].北京水利,2004(04).

[3]黄亮,温才国.浅谈中小河流暴雨灾害的防治[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7-25.

猜你喜欢

山洪防灾泥石流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优雅地表达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