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学科的情感教育探析

2011-08-1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人生观情感音乐

张 顺

(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中,辽宁 大连 116021)

音乐学科的情感教育探析

张 顺

(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中,辽宁 大连 116021)

音乐教育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情感指数的必修课程。音乐教育的实质在于美育,而美育的实质在于情感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审美过程与审美活动为手段,提高学生的情感指数,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内容,并抓住音乐教学这一有利手段,把情感教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学全过程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音乐教师应在歌唱课、欣赏课、器乐课、综合课等各类课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高密度、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通过参与,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例如,节奏教学的编排可以将枯燥的节奏练习赋予形象的生命特征,加入朗诵、拍手、捻指、跺脚等系列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新颖、形象的活动当中,学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演奏特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使学生感知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加深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以音乐教育为手段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情感指数逐渐上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知的提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对音乐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学生能掌握一些演唱或演奏的技术、技巧,逐渐树立起演唱或演奏的信心。演唱或演奏及其他的参与形式,又会使学生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情感的体验,会伴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加而加强,同时也会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层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如在音乐课上开展自我才艺展示活动,或在音乐教室举办“我的作品展”等,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

中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正确的情感认知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是音乐教学的又一核心内容。音乐学科重要特点之一是“声”,而“声”的最终目的在于“情”的表达。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真、善、美的颂扬之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动情,受到心灵震撼,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名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娟秀,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命运交响乐》则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人在与命运抗争时不屈不挠的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力量。学生在学音乐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情感认知,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性教育,而是普及性的基础教育。学生通过在音乐教育中主体性的体现,自信心与成就感的树立,以及正确的情感认知的形成,使得情感教育成为音乐教育各个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凡长期经过音乐教育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诸多情感因素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促进学生一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中学音乐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努力做到以乐感辅情感、促智慧、怡性情,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惠子]

猜你喜欢

人生观情感音乐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生观(一)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