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导课方法

2011-08-15张丽媛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里昂贝多芬教堂

张丽媛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导课方法

张丽媛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辽宁 大连 116600)

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好鉴赏课导入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导入方法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导入法是根据课文内容渲染某种气氛或创设某种情境以调动学生情绪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让学生具体地感受课本规定的情境,然后在特定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以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会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发挥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教师可用李玉刚在星光大道上所呈现的《霸王别姬》的视频导入,通过其表演,通过剧照和生活照的对比,引出男旦艺术:李玉刚是梅派艺术的传人,那梅派大师是谁呢?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二、名言诗词导入法

中国古诗的意境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有时,一句美妙的诗句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复杂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意境。如“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描写友谊的诗句,然后告诉学生,唐代有一首根据《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歌唱友谊的歌曲,我们通过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古人的情怀。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歌曲《阳关三叠》。

三、引思质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的,是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巧妙设疑,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则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欧洲古典音乐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学生既不了解那久远的历史,也不了解欧洲的风土人情,更不了解那复杂的作曲技巧,如何理解其作品呢?在导入《划时代的大师——贝多芬》一课时,常规的讲法往往是从贝多芬的名言“我要遏制住命运的咽喉”开始,讲述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顽强。然而,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做一下置疑,难道贝多芬只有顽强吗?我们从不同角度就会看到一个立体的贝多芬。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的作品,如《致爱丽斯》《月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认识贝多芬,学生这时就会发现一个充满情感的崇高的贝多芬。

四、对比探究导入法

在新课开始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并加以对照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即对比探究导入法。在音乐课中采用对比探究的导入方法,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很远,如何将学生带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呢?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它的影子,将二者进行对比,这样学生能很自然地从旧识过渡到新知。如在欣赏时,要使学生真正明确印象主义的真谛,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先从印象主义绘画入手,将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绘画作品《里昂大教堂》和《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进行对比。莫奈曾画了50幅景物相同但色彩不同的《里昂大教堂》,主要突出光线的变化。用莫奈的任何一幅《里昂大教堂》与写实风格的《里昂大教堂》进行对比,呈现出的是虚与实。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对比,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朦胧的感觉和光线的千变万化的效果学生就可领悟到,通过对比探究过渡到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

阅力]

猜你喜欢

里昂贝多芬教堂
魔术师里昂
亦远亦近贝多芬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