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

2011-08-15陈晶晶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木刻苏北盐城

陈晶晶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论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

陈晶晶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文章以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为视角,客观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门类在盐城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多个角度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艺术分析,归纳总结出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乡土性、思想性、实用性的艺术特征,并对其艺术地位作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新四军;盐城;木刻版画

研究盐城地方艺术资源时,不能不提到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由此成为华中、苏北地区敌后抗战的中心。一时间,各地仁人志士纷聚于此。诗歌、散文、小说、绘画、书法、新闻、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门类,在盐阜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争奇斗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文化”。这一现象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与特定历史时期盐城地区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在人文背景上,盐城地区长期以来就是革命老区,当地民风淳朴,群众革命热情高,素质好。特别有利于对敌斗争的需要。在地理位置上,盐城地处沪、宁、蚌、徐侧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上盐城远离大城市和敌战区,农地、海滩地域宽广,特别适合开展敌后抗战工作,所以,当盐城地区成为抗战时期革命斗争的中心后,立刻成为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从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艺事业的迅猛发展。

1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历史描述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版画史上,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中,新四军时期的木刻版画很好地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教育意义,成为我国木刻版画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中国木刻版画艺术的活动与创作几乎遍布所有重要的解放区,如延安、晋察冀、新四军抗敌革命根据地等等。而当时华中、苏北的木刻版画活动与创作的中心就在素有“苏北延安”之称的盐城。

1938 年,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后,就组建了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同年,我国著名的木刻版画家吕蒙来到皖南,担任新四军政治部文艺科长,并兼任《抗战画报》主编。为了培养木刻版画艺术人才,满足抗战宣传工作的需要,1941年在盐城成立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华中分院,莫朴任美术系主任,教员有许幸之、刘汝醴等。在新四军各师中,木刻版画作品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和画报的形式予以传播的。如在一师有 《苏中报》和《苏中画报》;二师有《抗敌生活》杂志;三师有《苏北画报》和《先锋画报》;五师有《七七画报》和《七七月报》等。这种传播方式与同时期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木刻版画宣传工作明显不同,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木刻版画宣传工作主要是通过举办流动展览的形式加以传播的。

2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作品分析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由鲁迅先生培育起来的新兴木刻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它根据解放区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寻和实践木刻版画艺术在发挥社会作用上的最佳途径和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风貌和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1]

2.1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体裁和内容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主要发挥了与同时期解放区的木刻版画一样的战斗作用。主要是与对敌斗争相关的战争题材,就是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服务于当时的战争需要。从作品涉及的题材范围看,包括了当时战争的所有方面,如:练兵、参军、攻城、出击、支援前线等等,均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具有强烈的宣传和教育意义。例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由新四军中从事木刻创作的刘岘创作的木刻作品《抗战到底》,其画面上方是喷着浓烟的战斗机,中间部分是举着枪支的士兵,下方是正在游行的青年学子,整幅作品震撼人心,极大地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在木刻版画的创作活动中,盐城新四军的木刻版画工作者们同其他解放区的木刻工作者一样,潜心研究和学习各地民间美术的精华,使之运用于艺术创作。在作品的体裁和内容上,一般保留了当地民间艺术中健康,积极的成分,剔除其中的迷信和糟粕,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容(多为宣传抗日),创作了一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又不乏鲜明时代感和教育性的艺术作品。例如:当时在新四军中从事木刻创作,宣传活动和教学的木刻家卢芒创作的《牛印》,描绘出苏北平原上最平常的动物——耕牛的生动形象。该组作品是一种象砖头大小的横幅木版印刷的组画,共十二幅,当时流行于苏北解放区的普通人家。当地农民将它贴在牛栏里,有祈求平安,保佑人、畜太平的寓意。其影响力非常广大。另外,新四军时期的木刻作品还有一些大型的木刻连环画,作品中的一些农耕场面都直接取自于当地农村,特别具有苏北平原的乡土风味。

除此而外,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创作活动中,还创作了一批实用性很强的木刻作品。其中包括新四军的臂章、新四军地区发行的钞票、邮票和地图等。如庄五洲创作的新四军臂章,吴耘刻的新四军地区发行的钞票等等。有的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现在,这些作品都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珍藏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总体说来,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在内容和题材上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或兼有强烈的实用性。其表现内容较之同时期其它木刻版画来说是比较丰富多样的。

2.2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表现手法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在创作方法上是现实主义的,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作品的风格呈现出自然、朴素而又真切的倾向,这可能与创作者就生活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大有关系。如:杨涵创作的《军民一家》,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运用了简单的人物组合,真实的场景描写,向观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其中门窗、人物的造型都是盐城地区常见的造型。整幅作品非常生活化,画面朴素而真切。又比如:吴耘创作的《耕罢归来》,整幅画面中,运用的是一种横排的线条。画面中的牛、水、树、人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安静,和谧的画面。

在艺术风格上,以沈柔坚,丁达明为代表的盐阜地区的木刻版画作品细劲而秀丽。例如:沈柔坚创作的 《解放区好风光》,其作品尺寸不过15.1厘米X9.4厘米,但画面上有近景,远景,和中景之分。画面上刀法细腻、秀美。把苏北农村广阔的田野里农民劳作,休息时的场面描绘得异常生动,栩栩如生。

3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的影响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的影响要从创立新四军美术学校谈起。“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大江南北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下,新四军得到了近一步的壮大和发展。在文化上,不仅各支队的文学艺术工作者都集中到盐城,而且大后方的进步文化人士因受到国民党的迫害,也纷纷来到了盐城,出现了盐城“文化新村”。[2]1941年初,在盐城还成立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华中分院,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木刻家莫朴任美术系主任,许多的木刻艺术家都来到了盐阜地区,掀起了苏北木刻活动的新高潮。如1941年芦芒同志每天都为《江淮日报》刻一幅木刻,是木刻结合报纸,发挥战斗性的范例之一。在三师地区,1944年出版 《苏北画报》时,出现了苏北木刻活动的第二次高潮。[3]在《盐阜报》、《盐阜大众报》上,经常登载鲁艺华中分院美术系教师和学生的木刻作品。这些都是新四军时期盐城地方木刻版画艺术的特定活动方式,包括兴办美术学校,开办美术工场,创办各类美术画报等。总之,盐城地区新四军时期的木刻版画艺术开展得如火如荼。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极大激发了苏北平原军民英勇杀敌的斗志。把各阶层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战斗作用。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苏北解放区而言,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艺术所描绘和服务的主体都是农民,木刻版画顷刻能成且能自我复制的能力,使木刻艺术具有迅速传播到大众之中的特性,这时,木刻版画家们用西方版画的艺术形态加上带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创造了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刻版画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类别。

综上所述,新四军盐城地区的版画艺术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里,出自于具有革命进步思想的艺术家之手,扎根于盐阜大平原浓郁的乡土文化之中,服从整个对敌斗争的需要,服务于广大的农民和士兵。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在总体上,风格清新、朴素自然、传播广泛,既一针见血,鼓舞斗志,又生动活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正是这种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本土化,使得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创作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在中国文艺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邹跃进,李小山.明朗的天——1937-1949解放区木刻版画集[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杨涵.解放区木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肖群.革命美术家的榜样——莫朴[J].北京:《美术》杂志,1997:25.

TALKING ABOUT THE ART OF WOODCUTPRINT OF YANCHENG IN THE PERIOD OF THE NEW4THARMY

CHEN Jing-jing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This article is about art of woodcut print in the period of New the4th Army and objectively describes the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art in YanCheng.It takes an art analysis about some representative produc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sums up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ovinciality,ideological content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woodcut print in the period of New 4th Army,and makes a objective evaluation about its art status.

New 4th army;YanCheng;Woodcut print

J217

:A

:1672-2868(2011)02-0076-03

责任编辑:宏 彬

2011-01-02

陈晶晶(1978-),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和美术专业理论。

猜你喜欢

木刻苏北盐城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木刻年画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