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研究

2011-08-15杨勇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学性特色思想

杨勇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列教研室,山东临沂 276002;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意识形态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研究

杨勇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列教研室,山东临沂 276002;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它具有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阶级性与人本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社会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理论、一种价值、一种实践、一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它体现在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价值观念中,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因此,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价值观念的时候,它就是当今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最主要和最核心内容。笔者在此对作为意识形态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作浅陋探析。

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

(一)主导性

在社会变革时期,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指导革命的思想武器。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武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科学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价值观念,逐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是指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是由在一定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想理论、理想信念、价值准则、精神风尚等共同构成的社会意识认同整体。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支配着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98)这是因为一个阶级要成为统治阶级,必然既要能够支配物质生产资料,又要能够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维持其在社会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1](9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意识观念体系。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灵魂与旗帜,是引导、规范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在多种意识形态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主导性,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2](12)否则,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也将乘虚而入,导致人心离散,价值判断混乱,社会动荡。

(二)包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世界文化深刻影响,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活的现实决定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待多种意识形态它能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一种意识形态只有在与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中才能不断增强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一种思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简单地划范围搞区分,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做批评,而要注意多种意识形态的人文性和先进性,吸收、消化其中的有益成分。多种意识形态只要在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和统领下,以不背离、不对抗和不动摇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为底线,都会受到法律的保护,都可以自由发展。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性和包容性是辩证的关系,主导性是包容性的前提和目的,包容性是主导性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二、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一)价值性

统治阶级之所以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因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的社会功能即价值。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是肯定和维护与其同一性质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促进其巩固和发展,批评不同性质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其所造成的社会现象,通过批评与自己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调控人的活动和社会秩序,超越社会现实的局限而创造出新观念,并在新观念指导下对社会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价值就在于告诉人们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制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性不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就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各种思想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

(二)科学性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真正长期发挥武装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必须依靠它的科学性。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因为马克思通过分析种种传统的意识形态,认定它们的一个根本特征是用神秘的、扭曲的方式去反映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关系是一种不真实的、掩蔽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形式,其目的不是揭示现实生活的真相,而是竭力把这种真相掩蔽起来,以维护它所支持的统治阶级的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主张通过批评,去意识形态之蔽,从而认识现实世界的真相。一种意识形态是否科学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靠的是它的科学性,它能够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也是靠它的科学性,而不是遮蔽性。有些人怀疑、否定它的科学性。的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性的个别方面还不够严密,比如它没有处理好理念和具体制度、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说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广泛真实的民主”、“幸福美好的生活”等等,这其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奋斗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相比的优越性所在,但我们却把它描绘成我们生活的现实。这使得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剥削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靠遮蔽性、欺骗性维护统治。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一是要以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增强说服力;二是要增强理论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3](14)“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4](12)“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作为一种定量分析,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在特别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潮流的一致性,即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因素。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的统一程度。”[5](131)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在中国深入人心才建立起来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根本上仍然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价值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性是价值性的基础和前提,价值性是科学性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实现价值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反对旧的意识形态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指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辩护。“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6](307)中国共产党要以不断科学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三、阶级性与人本性相统一

(一)阶级性

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支配着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并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马克思还指出,随着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中有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尤其是意识形态家而出现的,他们把编造统治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源泉。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马克思进一步明确地把这部分人称之为“意识形态阶层”。作为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是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具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社会上存在着的多种意识形态都必须受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和统领,保证社会思潮多样化发展的正确性质和方向。

(二)人本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温家宝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以人为本体现了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主体,注重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正如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8](14-15)“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8]社会思潮多样化是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就是要以人为本,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才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公民的信仰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阶级性与人本性的辩证统一,阶级性是其前提,人本性是其基础,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本性的有机统一。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一)理论性

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为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以及各种社会科学。理论性就是规律性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共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3](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实践性

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意识形态并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它具有意向性,即它总是指向现实的。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说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指的就是它对社会生活的意向性和依赖性。第二,“意识形态并不是闲来无事的诗词,并不是一经掌握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而是人们进入社会、在社会中维持自己生存和各种实际活动的实用证书。”[9](313)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或者说,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我们建设现代化既没有现成的理论模式,也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现成经验,只有在探索中前进。新时期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源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理论性的基础和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性是其实践性的反映和指导。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其生命力的表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运普,范颖.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多种社会思潮[J].湖北社会科学,2009(2).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李英田.“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J].理论与改革,2008(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03-01.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于开红)

An Ideological Study of the Featur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ANG Yong-min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s;Linyi276002, Shandong;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 Shandong)

The valu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most principal and core content of social ideology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time, and it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the unity of dominance and inclusiveness,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ity and values, the harmonization of class nature and human nature,the uniform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ocial ideolog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system; value

A

1009-8135(2011)02-0017-04

2011-01-30

杨勇民(1969-),男,山东沂南人,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学性特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思想与“剑”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