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数码影像技术课教学实践探索

2011-08-15

关键词:数码影像教学内容目标

王 芳

以就业为导向的数码影像技术课教学实践探索

王 芳

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多门课程整合、构建创造性学习环境、运用“学—做—思—做”为主要思路的教学策略,以及多元评价的教学改革思路。

就业导向;数码影像技术;素养能力;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高专毕业生学历的天生弱点在就业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高职高专院校如果不能尽快确立自己的就业优势,那么其生存堪忧。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1]。以此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数码影像技术课目前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多媒体、新闻、广告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甚至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性质对课程形成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过去的数码影像技术课程教学中,侧重强调知识、技术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训练,期末考试一般采用提交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方式、考核办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我校数码影像技术课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将综合素养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总目标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所有专业课程的开设都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每一门专业课程都会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小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直接对应着某一个就业领域,而课程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的指导纲领,它将直接决定毕业生在就业领域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本门课程对应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素养能力要求,然后再进一步细化为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抛弃过去“培养学生的数码影像制作能力”这样太过笼统、单一的表述方法,应该将课程放入就业需求的大环境,与就业领域能力要求相联系,确立多维度、立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在数码影像制作这一领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影视传媒公司的经营者或技术人员(摄影摄像师、布景灯光师、后期制作设计师、策划包装师等),结合目前市场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反馈以及本门课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特点,确立专业能力素养类目标、专业知识素养类目标和专业品质素养类目标[2]。专业能力素养类目标主要包括:摄影摄像技术的掌握、摄影摄像作品艺术的提升以及影视作品的创新性等方面;专业知识素养类目标主要包括数码影像技术部分认知类的目标;专业品质素养类目标主要包括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专业知识素养是基础、专业品质素养是职业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是专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是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的必要保证。

二、以实用为原则,拓宽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1)增加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衔接和渗透的教学内容。我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数码影像技术这门课程是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原来的教学内容主要从技术应用角度阐述摄影、摄像两大块内容。从专业的课程体系看,这门课程主要发挥专业基础课的作用,为后续的非线性编辑、影视后期处理、动画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如果以就业为导向重新规划这门课程,那么,这门课程不应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因为一门课程和学生的某个就业方向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某个领域的专业素养培养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衔接和渗透学习、相互结合教学来实现[3]。

我校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美术基础课为本课程构图、光影、美学等部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数码影像技术这门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部分可以安排一些课时进行内容衔接;还有平面设计课程所学习的PS更是数码摄影后期制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时兼顾就业方向要求,将原来PS学习过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如影楼里用PS时一般都用快捷键,还有商业摄影中无论人像摄影还是广告摄影都需要后期美化修饰处理等部分内容进行强化和渗透,这样不仅可以相对减少教学时间,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提高其综合素养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

(2)改变过去重技术的做法,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的提升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技术是可以教会的,技术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更加优良的设备条件去弥补,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提升光用教是教不会的,需要学生用心去理解和体会,更需要教师通过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内容中渗透、教学方法上创新来实现;而且,数码影像作品的创新性、艺术性正是我们目前学生作品中最缺乏的,同时也是将来这个就业领域非常重要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出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艺术修养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当然,这个教学内容具有特殊性,它不是作为某一章节出现在教学内容中,而是渗透在每一章节中,甚至是数码影像技术内容的教学中,例如在正确曝光与准确曝光的问题上就包含着创新性和艺术性的内容。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用Moodle平台构建创造性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它的四要素,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4]。

Moodle平台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学习平台,用户可以免费安装使用,平台创建好后,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对平台界面和内容进行修改[5]。利用Moodle平台设计个性化的课程界面非常方便,教师在平台上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讨论、进行测验等;平台中提供的互动学习社区可以帮助师生实现同步或异步交流,帮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学习资源、宽松学习环境、多样学习途径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能力,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供技术保障,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成为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以“学—做—思—做”为线索,实现教学策略改革

所谓“学—做—思—做”指的是首先简要地给学生讲解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原则,然后让学生实践,再根据学生做的情况结合基本知识和原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创新,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了进一步认识之后再让学生去实践以验证前面得出的结论。这一线索对原先侧重强调知识、技术的传授的教学策略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把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具体。在“学”过程中的理论学习本身是非常枯燥的,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很好的催化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理论,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多媒体技术为复杂、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具体提供了可能。如摄影布光中的布光方法,运用图比文字更清晰、生动;摄像剪辑部分的“跳轴”问题,运用动画或者视频更直观。

另外,实例一定要精选,可以考虑使用教师自己制作的作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理论学习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这些理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好的作品在学生中树立专业威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学习时动力更足。

(2)在“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让自己和学生站在一起。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劳动成果,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帮助自己的。无论学生的作品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尽量鼓励学生,肯定他们做得好的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克服害怕被嘲笑的心理,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

(3)在“思”的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环节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设计多个活动,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做好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可以用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作为案例,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比较分析、汇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五、以就业导向为依据,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所以我们的评价不能脱离就业领域这个实际情况,应该采取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这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还可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可以利用Moodle教学平台组织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所有的评价内容和结果都可以在平台上随时查看。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及时给同学评价反馈,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当然,对学生某一就业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不是哪一门课程或者哪一位老师可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育团队的密切配合,如果每一门课程都能做到以就业为导向,那么我们就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整个学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讨论稿)[Z].教高[2000]2 号,2000.

[2]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EB/OL].http://www.ec.js.edu.cn/newsfiles/22/2007-03/3973.shtml.

[3]刘媛妹.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

[4]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润兰,李铮铮,唐洛,代冬升.Moodle平台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

G642.0

A

1673-1999(2011)09-0182-02

王芳(1978-),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计算机系讲师。

2011-04-01

猜你喜欢

数码影像教学内容目标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数码影像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新年新气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