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春晚老歌新唱的利弊与反思

2011-08-15蔡晓琳

关键词:老歌编曲接龙

蔡晓琳

央视春晚老歌新唱的利弊与反思

蔡晓琳

以2011年央视春晚上的老歌新唱为例,分析了老歌新唱的利、弊,并进行了美学反思。认为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应该多创作新歌,而不应该通过改编来引起观众的兴趣。

老歌新唱;创新;兴趣;歌曲接龙

2011年各地的电视春晚都拿出自家的拿手好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各式各样的老歌新唱。如:央视春晚上的 《跑马溜溜的山上》、《青春舞曲》、《马铃响来玉鸟唱》、《赶圩归来啊哩哩》;Michle Jackson《beat it》被唱成中文且改词改意;首届央视网络春晚上播出的《换大米进行曲》及古巨基演唱、雷颂德编曲的《情歌王》等让我们感觉很新鲜。本文结合上述几首歌曲,对这种“老歌新唱”法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利

(一)熟悉感

这种“老歌新唱”把熟悉感带给了观众。由于我国对歌剧等音乐作品的宣传和学习还不够,观众对歌剧的欣赏层次还有差别,老百姓更偏向于欣赏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尤其流行歌曲更为年轻人所喜欢,而且以70后、80后的观众居多。近年来不少网络歌曲也因为通俗易懂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使得听众唱起来朗朗上口而红遍全国。

我们所说的老歌,尤其是老一辈人所熟悉的诸如革命歌曲等音乐作品,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旧,这样就出现了欣赏年龄的断层,一些年轻人可能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才去听和了解一些革命歌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而老歌新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多邀请港澳台歌手来演唱,这样在重大节日不仅加强了两岸三地的联系,增强了国家观念,而且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音乐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通过音乐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产生感情共鸣,可以发展人与人之问团结互助的协作关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是把“乐”融入到“仁”和“礼”中,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并以此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诗、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群”可以加强人际间的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形成社会群体凝聚力[1]。

(二)创新

“老歌新唱”有多种改编法,有改编旋律的,有改变速度的,也有改歌词、加歌词的,更有改编风格的,今年最流行也是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类似于歌曲接龙。

1.改变旋律

以央视春晚上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为例,在第二段中,古巨基演唱部分从“跑马溜溜的山上……的旋律转调,首调唱成”4 4 34 32 3 2“,四句的风格给人一种暗淡的感觉,之后容祖儿唱”月亮弯弯……“又回到主调,且和古巨基用了轮唱的形式。

2.改变速度

以央视春晚上的《青春舞曲》为例,王小海在最后的结尾速度越来越快,把整个情绪带到了最高点。

3.改歌词

以 Michle Jackson的《beat it》为例,在春晚最后一次彩排中,被删掉的一个相声节目当中就引用了Michle Jackson的《beat it》,被唱成中文且改词改意,只有旋律在,起到了一种娱乐烘托的效果,对该节目的内容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

4.加歌词

再以央视春晚上的《青春舞曲为例》,王小玮在中间加入了“无悔的青春不再来,一首老歌唱起来”,此处不仅变调,而且多加入了歌词,衔接过渡得很恰当。

5.歌曲接龙

歌曲接龙的取名来自于游戏的“接龙”,是一种较新的改变歌曲曲风的方式。只是这种“新唱法”不同于接龙的是,原来只是一种游戏形式,现在是把好多首歌截取1-2句融合成一首歌。比如古巨基演唱的、雷颂德编曲的《情歌王》,将《forever love》、《甜蜜蜜》、《不得不爱》等观众十分熟悉的流行歌曲进行了接龙。我们可以看到编曲者们的良苦用心,为了减少调的差距,同时还要找到最合适的歌词的衔接,既使混成的旋律和歌词都很顺耳,也突出了歌曲主题。

再以《换大米进行曲》为例,《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好汉歌》等歌曲也进行了接龙,既有类似《情歌王》的接龙方式:多首歌截取1-2句进行融合;也有它独创的地方,两首歌进行对唱似的并列进行。

二、弊

我们不否认编曲者们的以上种种创新是为了博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老歌换一种方式能给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可能涉及法律的侵权问题,值得深思。

(一)原曲词作者的著作权可能被侵犯

从之前的一些新闻事件可知,开始在一些公共场合禁止免费播放歌曲;旭日阳刚唱的《春天里》被原唱汪峰叫停……现在,歌曲接龙成新的歌曲,并且直接使用新的歌曲名,是否对原作品构成侵权呢?世界版权组织规定超过8小节就算是抄袭。试问,这种老歌新唱的曲或者歌曲接龙是否侵权?

花儿乐队终于在多方的压力下,由唱片公司出面发表声明,承认他们的歌曲《喜刷刷》等属于抄袭之作,并向社会大众道歉。花儿乐队的《喜刷刷》不但超过了8个小节,并且干脆是整首抄袭,吃相难看。笔者认为,如果真认为原来的旋律太棒了,棒到无法改造,那么,就干脆花钱买版权翻唱;如果认为花钱翻唱太没面子了,宁可抄袭,那么,结果更麻烦,搞得自己很狼狈。

(二)创作新作品的意识

音乐创作的本质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十八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创作与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联系是很明显的。艺术理论家瓦·康定斯基说得好:“每当人类精神力量有所增长。艺术的力量就随之而增长。”[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旋律音符的世界里,创作人本身也是在不断抄袭、改造、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成长,影响在所难免。如果只是靠改编旧作品而连成新歌曲,这不是一种新作品的创作。

可能只有创作人才深知创作的甘苦。他们有时为了几个小节写不好,头痛好几天,食不知味。当问题解决之后,又有一种成就的快感。好旋律得之不易啊!如著名的音乐人罗大佑,他为了旋律头都快想秃光了。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罗大佑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听了无数的音乐。他认为想要有好的创作,就必须多听才能有刺激。不过就算是音乐教父的罗大佑,别人的音乐听多了,难免还是会带点别人的东西进入到自己的创作里。例如他收录在《家》专辑里的一首名为《超级国民》的歌曲,就借鉴了英国披头四乐队的名曲《黄色潜水艇》。不过,罗大佑比花儿乐团这些晚辈聪明,因为他在借鉴的过程中,会以他自身深厚的音乐功底进行改造,把别人的一首曲子改造成自己的曲子,改头换面之后,让人听起来只能说他受到某些人某些作品的“影响”,却不能说他是抄袭。

音乐声音(尤其是器乐声音)的内容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结论等理性内容,而是感性的、具体的情绪、感情内容,它能非常直接而迅速地激发起人的情绪、感情波澜,引起共鸣。音乐同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相比,不像绘画擅长表现可见的视觉形象,也不具有语言、文字那样的语义性,它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转向人的心理世界的挖掘,倾注全力于内在感情的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并不直接诉诸于听者的概念世界,而是诉诸于听者的感性的情绪、感情世界[3]。

三、反思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属于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和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是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4]。笔者以为,按通常的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听众所喜爱和追崇,广泛地欣赏或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当然,流行音乐也和其它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和物质商品一样的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地推陈出新,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代替。

笔者以为,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应该多创作新歌,而不是通过改编来引起观众的兴趣,老一辈的观众对歌曲本身有一定的时代印象,他们不一定欣赏这么具有“与时俱进”的改编,他们也喜欢原汁原味,或者原唱来完成。比如春晚的最后一首歌曲《难忘今宵》,由老一辈歌唱家李谷一和两男两女一共五个人来演唱。笔者认为,这首歌的创新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原汁原味,符合观众群胃口;带领新人,符合新星的发展,这种过渡就不会让观众感到不适应。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对音乐作品历史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再现,是对音乐历史个性的尊重,同时也是使音乐表演获得明确的社会意义的保证。赵晓生教授曾说:“不讲风格的演奏是最严重、最不可容忍的战略错误。”[5]那么,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编曲者想出音乐表现的新方式固然有他好的一面,但对作品的大幅改编是否侵权值得考究。试问:难道是创作到了尽头只有通过改编来吸引观众?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我们还是应该多考虑创作,也就是在原曲上更进一步创新,从而创作出真正迎合观众欣赏需求的佳作。

[1]姚岚.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社会观[J].焦作大学学报,2009(1).

[2]刘香.浅谈音乐的艺术精神[J].音体美园地,2010(8).

[3]于润洋.器乐创作的艺术规律[J].人民音乐,1979(5).

[4]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5]李肖.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与思考[J].民族音乐,2010(2).

J142

A

1673-1999(2011)09-0138-02

蔡晓琳(1988-),女,江苏东台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及其教育。

2011-03-13

猜你喜欢

老歌编曲接龙
万世太平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春日景和
十唱共产党
一首老歌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歌”
宝刀未老
怀念老歌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