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2011-08-15刘晓宁

关键词:项目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

刘晓宁

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刘晓宁

随着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施工中协调工作越来越广,已成为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和关键环节。由于各专业的专业性强,施工管理常采用专业分包的施工管理模式,造成各专业之间难于协调管理。技术协调与科学管理是实现专业之间协调管理的唯一途径。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建立以项目部为交叉点的“纵、横”二个方向的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动态管理是实现专业间无障碍施工的具体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

现代建筑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大型、复杂和综合,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个专业的发展更趋向专业化。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但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配合协同施工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出现返工、影响施工进度等,严重的还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协调管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已成为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和关键环节。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转。本文对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模式做一些研究。

一、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的因素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因素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从内外关系中可总体归结为:

(一)外部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的外部因素包括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地方群众、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等。这些因素往往对工程项目起着决定性的控制、监督、支持和帮助作用,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某些特殊的工程项目,甚至还受到远外部因素的影响、干涉和支持。远外部因素主要是指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非合同关系单位,如金融组织、新闻单位、社会服务单位等。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又可分为承包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内部各因素两大部分。承包公司与项目部的关系:从管理角度看,项目组织是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层次,要接受公司的检查、指导和监督、控制;从合同关系看,项目组织往往和公司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公司对项目部的资金、技术、设备、周转材等的支持也是影响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项目部内部的影响因素又可分为人、材、设备等。项目部人员的组成、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人员的组织沟通管理能力等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协调的决定因素。材料与设备是关键性因素,施工所用材料、设备种类繁多,材料的质量与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与进度。施工技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的特征

(一)协调范围广

在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计划、实施控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协调工作。例如:项目目标因素之间的协调;项目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各专业技术方面的协调;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各种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的协调;项目参加者之间的组织协调等。所以,协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已贯穿于整个项目和项目管理过程中[1]。

(二)影响因素多

由上可知,工程项目施工的影响因素可分内、外因素,两大因素都是决定性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通常把外部因素的协调作为工程项目协调的重点。

(三)阶段性强

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工程项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分成若干分部分项工程,并且在工程进度计划中规定了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内容、工期等,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协调各施工要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施工内容。

(四)协调难度大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参加单位多、影响因素多,各参加者(如业主、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承包商)有不同的利益、动机和兴趣,造成协调管理难度大;再加上现代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复杂、新工艺的使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以及项目管理的综合性和人们的专业化的矛盾增加了交流和沟通难度。

三、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模式与措施

协调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一个成功的项目,协调具有重要作用。协调可使矛盾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协调的问题多种多样,所涉及的关系也是千头万绪,协调管理工作异常复杂。因此,建立更加高效、科学的协调管理运行模式,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

(一)建立“纵、横”二个方向的施工协调管理体系

要建立更加高效、科学的协调管理运行模式,就必须把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等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人员统筹起来,建立以项目部为交叉点的“纵、横”二个方向的施工管理体系。“纵向”的管理体系以施工企业为主体,建立以“企业—项目部—施工队”为各管理层次的管理体系;“横向”的管理体系以建设单位为牵头单位、由设计方、施工方(项目部)、监理方参加的“横向”的管理体系。其中,施工企业是施工的主体,是施工协调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也是“纵、横”协调管理体系的中心和桥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都纳入到施工管理体系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的管理模式[2]。

做好外部关系是协调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工作。外部关系主要包括项目部与业主、监理、设计、分包商等。项目部与业主的关系最为重要,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又有各自的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项目组织与业主的关系协调,是决定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项目部与监理、设计方应保持密切接触,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对于监理必须接受其监督,并为其开展工作提供方便。项目部在处理与分包商的关系时,应选择较好分包单位,明确双方的责任,及时解决总承包与分包之间的纠纷。

(二)完善项目部组织管理

在各种协调中,组织协调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其它协调有效性的保证,只有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才能实现整个系统全面协调的目的。现代项目中参加单位非常多,常常有几十家、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形成了非常复杂的项目组织系统,由于各单位有不同的任务、目标和利益,它们都企图指导、干预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者必须使各方面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工作。

(1)根据组织设计原则和组织目标,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既要避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又要防止机构不全、缺人少物的情况出现。

(2)明确每个机构和岗位的目标职责和合理的授权,建立合理的责权利系统。根据项目组织目标和工作任务来确定机构和岗位的目标职责,并根据职责授权,建立执行、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

(3)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各机构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通过制度明确各个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关系,规范工作程序和评定标准。

(4)建立信息沟通制度。信息沟通是消除不协调,达到相互配合的前提。项目组织应该通过组织关系建立正常的信息沟通制度,使项目的信息沟通得到基本保证。项目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的方式灵活多样,项目组织既要注意通过制度明确的正式信息沟通,又要注意各种非正式的信息沟通,倡导相互主动沟通信息。

(三)强化过程协调管理

过程管理是对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落实和控制,是建筑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1)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2)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施工管理目标。

(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一是专业协调会议制度。项目部定期组织有关专业举办专业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施工中的专业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施工部位,应在施工前举办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同时明确各专业间的责任义务。对于多个公司施工的工程,应有业主方或监理方组织。二是前、后方协调管理措施。前、后方协调管理实际上是人、财、机、物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此,项目部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的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机、物各生产要素。

(4)及时处理各种冲突。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员工之间由于利益、观点、掌握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理解都可能存在差异,有差异就有可能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在很多情况下有一个过程,项目管理者要及时处理好各种冲突,以减少由于冲突所造成的损失。

(5)及时解决瓶颈环节。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千变万化,由于这些变化导致某些环节受到人力、材料、设备、技术等资源的限制或人为的影响而成为影响整个项目实施的瓶颈环节。这些环节是主要矛盾,是对项目全局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协调好这些环节可以为整个项目的需求平衡创造条件。因此,在协调中抓瓶颈环节,就是抓重点和关键。

(四)重视技术协调管理

(1)重视图纸会审。图纸会审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作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

(2)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专业之间的协调、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施工过程各分部分项,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部位和隐蔽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部位,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应强调易出现专业交叉的施工部位和易出现施工质量的部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向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应向工段、班组进行交底,通过层层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设计意图、要求、质量、进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施工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首先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进行宣传培训,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它专业的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应有所了解。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施工组织方法、施工方案等,充分认识专业间施工协调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本专业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保障施工的实施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建立施工人员对业主、用户、社会的责任意识,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结语

随着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施工技术与新产品的日益更新发展,施工中协调工作的牵涉面越来越广,在施工过程中,沟通与协调工作已成为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和关键环节。科学管理与技术协调是实现专业之间协调管理的唯一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责任职责层层分配、实施动态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则是工程项目施工协调管理的保障和手段。

[1]李作刚.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体系与实施机制[J].建筑,2010(17).

[2]刘晓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2).

F062.4

A

1673-1999(2011)09-0101-03

刘晓宁(1965-),女,重庆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设备管理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2011-03-10

猜你喜欢

项目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