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

2011-08-15吴文辉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意识

吴文辉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

吴文辉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而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是卓越工程师最本质、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必须注重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在此详细分析了卓越工程师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内涵。

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工程精神;工程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问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也不断增强。本科层次培养的未来工程师应能完全胜任生产一线的各项工作。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1]。这不仅要求培养工科大学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具有知识面广及相当的人文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工科大学生像未来卓越工程师那样具有卓越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

一、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

工程精神是工程师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工程意识是工程师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是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是工程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卓越工程师的优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也应当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灵魂[2]。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

(一)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具有时代特色,并蕴含着社会责任与使命。工科大学生应以国家富强、振兴民族工业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应树立成为卓越工程师的远大目标,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工程事业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二)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是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意识。工程教育回归实践,不仅是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更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工程建设必须非常重视实地勘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践精神是卓越工程师基本素质之一。工科大学生必须通过现场的实习和实训,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以此来巩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践出真知,也只有在实践中将所学加以综合运用,才能使理论知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是检验工科大学生能否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标准。没有实践锻炼,也就没有创新的来源和动力。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工程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是民族工业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工程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兴趣的指引,人格机能的体现,是一种孜孜以求的坚韧,是一种灵感和顿悟的状态[3]。现代工程所要求的创新性日益突出。勇于创新,是卓越工程师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工程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

(四)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工程师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工程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遵循职业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以达到社会对工程师职业行为的道德期望。体现在工程师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始终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五)艰苦奋斗精神

工程实践是复杂而又艰巨的劳动过程。卓越工程师应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创业需要艰苦奋斗,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事业蒸蒸日上也不要忘记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为完成工程目标需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需要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所以,艰苦奋斗始终是工程活动的精神支撑,唯此才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一流的工程。

(六)团队精神

工程是创造集成物的活动,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现代工程的复杂性更需要团结协作。团队精神是项目工程团队所有成员的动机、需求、驱动力和耐力的结合体,是能够推动整个团队前进的一股特殊力量。工程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都需要有团队,单兵作战已无法解决现代工程中的复杂问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团队与团队的协作,单位与单位的协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集成创造的成功。工程师应提高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彼此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避免内耗,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了团队精神的保驾护航,就有了承担更艰巨工程任务的信心和勇气;有了团队精神的指引方向,也就有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决心和斗志。正所谓,众心齐,泰山移。

二、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意识

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意识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开放意识、质量和服务意识、安全生产意识、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全局意识、经济意识。

(一)法律意识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1.26%,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4]。工科大学生除了作为普通公民应增强基本法律知识外,还要学会应用法律知识进行产品商标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还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工程活动中的相关法律知识,依法从事工程活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履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明白违约所需要承担的相应违约责任,一旦工程活动中产生有法律纠纷,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具备行业的相关法律知识。

(二)开放意识

在全球化背景下,工程必然是开放的,工程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必须加快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心态[5]。一方面要求熟悉别的国家文化和法律,对别的国家、民族的文明与制度有平等的理解、认同、尊重、宽容,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出来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学位资格上能适应国际互认,实现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战略目标。工程师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既要“走出去”,成为国际市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又要“请进来”,让国际上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开放意识还表现在工程技术上的输出和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与接纳。

(三)质量和服务意识

企业的生命力决定于其产品和服务能否以高质量赢得顾客,能否有较高的顾客满意度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人的竞争[6]。良好的质量和服务意识是工程师追求卓越的前提,是现代企业应对市场竞争要求工程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熟悉每道工序质量指标,对每道工序都要进行质量跟踪、监督和检查,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和服务意识不仅反映在工程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和运行阶段,还反映在市场营销,售后或项目交付使用后的保养、维护、维修和更新阶段。

(四)安全生产意识

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脑海里时刻要有安全的意识,以确保人身、设备和产品安全。安全意识体现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对自身和他人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重视态度,良好的安全意识关系到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国家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而遵守法规、尊重科学规律、遵章守纪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严格遵守制度和纪律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纪律包括:劳动纪律、安全纪律、组织纪律、工艺纪律。执行制度不力、纪律松弛、思想麻痹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五)人本意识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权利和利益。卓越工程师应当具有人本的情怀、人道的精神,这是现代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意识。尤其关心自己和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预防职业疾患、乐观向上和能在各种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对有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职业,建立健全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防治检测到位,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六)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保护环境行为的认识,良好的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础。工程既能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也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文明历史。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程师在工程行为中应重视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都是环保意识的表达。大力发展洁净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加强工业废渣、废气、废水的达标排放管理。

(七)全局(系统)意识

指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出决策。就是“全局一盘棋”的工作理念,上下齐心、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不论是工程设想、设计方案、工程建设,还是生产运行,都要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活动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稍一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错,甚至会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增强全局意识实际是工程师对工作行为的一种自觉约束,是一种保护机制。

(八)经济意识

良好的经济意识能准确地捕捉商机,有效地参与竞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市场经济下,培养和强化工程师的商品经济意识,摆脱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的影响,全力以赴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具体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阶段要进行财务评价;在设计阶段用技术经济比较方法评选设计方案;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工程概、预算,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决算。运行阶段要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节约成本,降低运行维护费用。高级目标是达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2-25.

[2] 徐长山,梁权,赵艳斌.工程精神论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9):35-39.

[3] 汪航.工程教育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 庄菁,陈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8):62-64.

[5] 韦鸿鹏.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及其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100-102.

[6] 李建兵.论大学生质量意识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133-135.

G64

A

2009年江西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XJG-09-5-4)

吴文辉(196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理论及教学。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意识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