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16 例

2011-08-15缪继华江立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小隐腓肠供区

缪继华,王 健,江立红,周 胜

踝周(小腿下1/3、内外踝及足跟部)损伤是骨科常见创伤,且常伴有软组织缺损导致骨、肌腱组织外露,此类修复比较困难。2007 年8 月至2009 年10 月,我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对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16 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男11 例,女5 例,年龄19 ~52 岁。均为择期手术,延迟到入院后2 ~3 周实施修复手术。缺损原因:车祸、机器伤等导致的外伤性缺损和感染引起的慢性溃疡骨外露。外伤性缺损12 例,慢性溃疡4 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 ~14 cm×9 cm。

1.2 手术方法 ①彻底清创:清除失活组织,包括发黑坏死组织、炎性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直至创面有新鲜出血即为正常组织。清创满意后更换手术敷料器械。②切取皮瓣:不驱血,患肢抬高回血后止血带充气加压。根据创面位置、形状及大小设计皮瓣,以外踝、跟腱连线中点与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中轴,旋转点位于外踝上至少5 cm 处,测量旋转点与创面近端距离,在此基础上延长1 ~2 cm 为皮瓣蒂长,蒂部宽约3 cm,皮瓣周缘应较创面大1 cm 左右。沿皮瓣设计线切开皮瓣近端,深达筋膜下,显露小隐静脉,切断并结扎。辨认腓肠神经,用2%利多卡因封闭后尖刀切断。由近向远掀起皮瓣,手术操作平面位于腓肠肌肌膜与深筋膜之间,保证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纳入皮瓣内。将深筋膜与皮下缝合数针固定,防止真皮下血管网与神经脱离。分离过程中遇到血管钳夹切断,近端电凝,皮瓣内断端0 号丝线结扎。皮瓣面积若大于10 cm×5 cm,筋膜血管蒂带皮桥,面积小则带宽约3 cm 筋膜血管蒂。皮瓣及蒂部游离后,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如有活动性渗血,提示皮瓣血运理想。将旋转点与受区皮肤切开,经明道移位至受区修复创面,无张力缝合。如筋膜蒂较宽,可将转移道两侧的皮下组织部分切除,减轻缝合时对蒂部的压力。皮瓣下及皮蒂旋转点放置引流皮片。③皮瓣供区处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打包加压包扎。

2 结 果

本组16 例皮瓣全部成活,5 例皮瓣远端出现瘀紫、表皮张力性水疱。1 例皮瓣边缘愈合不良,经清洁换药、床边理疗后脱痂愈合。随访3 ~9 个月,平均6 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质地耐磨,无溃疡发生。皮瓣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患者对皮瓣外形和质地较为满意,行走步态正常。

3 讨 论

踝周由于软组织覆盖少,修复及抗感染能力差,损伤、感染后皮肤容易坏死,造成骨、肌腱外露。足跟底部为人体的负重部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要求皮肤耐磨,皮下有较厚的软组织缓冲压力[1]。对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成活率高,对功能的影响要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因血管网丰富,神经伴行的动脉和主体静脉血管粗大,因此存活率高[2-3]。另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切取覆盖面积大、不受长宽比例限制、旋转弧度可达180°等优点[4],适于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

几点体会:①外伤性创面缺损术前积极换药,创面用10%氯化钠溶液湿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慢性溃疡创面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待创面相对比较清洁后手术。②术中充分切除不健康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显露新鲜创面,切至正常皮缘。如果切除范围不够,直接缝合瘢痕组织会导致撕裂,创面愈合不良、溃疡形成。③设计皮瓣皮缘较创面大1 cm 以上,切开皮肤时可将手术刀与皮供区呈约60°,一方面有利于中厚皮片与供区边缘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留间隙,另一方面皮瓣转移至受区缝合后不显皮瓣缘臃肿。④深筋膜下分离皮瓣过程中需认真处理血管穿支,钳夹切断血管后,皮瓣内断端尽量不用电凝,用0 号丝线结扎,防止深筋膜内血管网受损。⑤关于皮瓣转移后出现不同程度淤血、肿胀问题,有作者将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网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亦有主张在皮瓣切取过程中分离小隐静脉于原位,静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均不做任何处理,避免小隐静脉带来的静脉回流负担[5],但在实际中会遇到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血管吻合困难、增加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等问题。根据倪东亮等[6]报道,外踝尖上2.5 cm、外踝后缘1.5 cm 处结扎小隐静脉,能有效阻断足部静脉血的倒灌。为了使手术简单化,本组16 例均未结扎外踝后上方小隐静脉,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皮片,适当拆除皮瓣远端及蒂部缝线,予活血、脱水、解痉药物治疗,患肢制动抬高,保持合适体位避免蒂部受压,使皮瓣肿胀改善。⑥皮瓣筋膜蒂采用明道转移,隧道开放后向两侧充分游离,切除少量脂肪组织,保持蒂部宽松无张力。⑦为了避免皮瓣边缘愈合不良,缝合时对创缘皮肤做适当的皮下游离,使缝合的切口保持外翻,防止皮肤内翻[7]。⑧皮瓣移位后,在皮瓣远端开2 ~3 cm 直径观察窗,密切观察皮瓣血运,一旦出现皮肤紫红色者即判定为静脉危象,给予抗凝、放血和局部按摩等处理,以免错过挽救时机。⑨5 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疱,1 例皮瓣边缘愈合不良,分析原因,与皮瓣设计不合理、皮瓣张力大、蒂部扭转、皮瓣下血肿形成及术中皮瓣血管网损伤等有关。

[1] 蔡锦方,丁自海,陈中伟.显微足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4-198.

[2] 陈世强,柴益民,姚伦龙,等.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2):96-98.

[3] 张发惠,谢其扬,郑和平,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7):501-504.

[4] 任志勇.肢体组织缺损显微镜修复与重建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350-352.

[5] 杨 勇.小隐静脉处理方法对逆行腓肠神经皮瓣移位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2):163-164.

[6] 倪东亮,曹 杨,陈 中.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的解剖与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1):55-57.

[7] 张 琰,李东海,蔡锦方.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1):60-62.

猜你喜欢

小隐腓肠供区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小隐在蒙特利尔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山水世家 小隐生活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
考虑供区约束的地区电网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