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性选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2011-08-15胡洪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七一青年人

胡洪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311231)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他号召全国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1]。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给当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年人的思想理论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迈入全新的web2.0时代,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外传播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给青年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利弊共存的复杂影响。因此,当前研究和挖掘网络信息的积极特性,规避其不良属性,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双重境遇

1.web2.0释义。“Web”,全称为“World Wide Web”,中文名为“万维网”。通过万维网,人们可以将信息资源通过网页直观地表示出来,并且网页之间实现相互链接,为人们处理信息提供巨大便利,这种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技术年代,即为Web1.0时代,这期间主要通过软件让机器完成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人机之间的对话”。此后,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进一步希望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表达和展现自我,在沟通与交流中体现自身主体性。由此,推动着互联网一系列新技术的应运而生,互联网由此便迈入了web2.0时代。Web2.0的本质特征是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它的出现填补了Web1.0沟通、交流的匮乏与不足。在web2.0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递进,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站信息的浏览者,其同时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网络在操作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方向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发展,从而使网络本身体现出了更加人性化的特征。

2.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机遇。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在网络用户的构成中,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网络交往和网络信息传播在青年人中的流行和普及,对于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而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看,web2.0环境下信息的便捷传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范围。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至关重要。在web2.0的背景下,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为扩展教育主体的范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广大青年的要求、家长的希冀便可以共同作用于青年群体,学校和家庭也可以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共同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最终形成对广大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性力量。第二,从广大青年人的视角看,web2.0环境下信息内容的立体化提升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由于网络信息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它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特点,同时,又进一步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融合为一体,形成更为形象和直观的信息源,这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丰富素材,使教育本身变得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辐射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多媒体信息相聚合,吸引青年人浏览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实效性的提升。第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过程看,web2.0环境下信息的交互传播也推进了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接受主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思想总是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青年人,其思想观念更为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对青年人培养,就必须高度重视对教育过程的把握。在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一方面在制作、发行的速度上超越了以往任何媒体。借助这一优势,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可以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第一时间传递给青年人,使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时刻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另一方面,由于web2.0环境下信息传播是在双边甚至多边互动中进行的,这也为教育者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动态提供了平台。利用网络交往,教育者可以及时了解广大青年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工作。

3.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面临的挑战。在web2.0环境下培养青年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其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第一,对于青年人而言,web2.0环境下,信息的开放传播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统计表明,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上,英语的内容占到90%,法语的内容占5%,世界上其他的不同语系只占5%。[2]可见在当今网络世界里,西方文化实质上占据了主流。西方的文艺作品、电脑软件等在网络上的大量传播,改变着广大青年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再加上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恶意向我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将极易引起其思想观念的扭曲,导致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在行为模式上产生自我放纵和随心所欲的不良现象,并进一步导致许多青年人产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信心不足的不良情绪,结果动摇了青年人应有的政治信仰,极大削弱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价值认同。第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而言,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内容的综合性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走向复杂化。在网络世界里,健康的、有益的、反动的、暴力的信息应有尽有,其在给青年人的思想观念构成直接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教育及其理论传播的外在环境走向复杂化。一是动摇了主流价值观的权威。网络信息体现出来的综合性,迎合了青年人追求自主、自立的心理,容易使他们产生藐视传统和权威的逆反心理,从而给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二是不利于传统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路径的顺利展开。传统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教育、宣传等手段展开的,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可操控性,而网络综合信息的传播,已超出教育者的控制,极易使青年人的思想出现疑惑、混乱和信仰危机,不利于对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有序展开。

二、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状分析

1.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经验。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全球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态势,党中央、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机构在青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第一,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由政府主导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的专业网站。在web2.0时代,网络交往日益频繁,培养青年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对于这一点,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有所认知,在实践中积极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网站。如,由《人民日报》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其通过对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时事新闻的诠释和播报,全面发布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容,已成为国家重要新闻发布、政策法规权威解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的宣传部门也陆续建立了相关的理论传播网站,系统地向社会传播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青年人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窗口。第二,在各类局域网内部开辟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专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类社会机构的局域网相继诞生,为处理一定范围内部的公共事务提供网络支持和公共服务。同时,局域网也构成了目前对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在实践中,局域网对于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的一般的做法是在其中开辟理论宣传专栏,用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网络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为确立青年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出贡献。第三,在各类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网页。目前,在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均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网页,凭借这些门户网站在青年人中的影响优势,这些相关网页的点击率较为可观,对青年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2.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问题。当前,从总体上看,网络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对青年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与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显滞后,与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第一,网络信息传播缺乏新意,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有待提升。在当下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与其他各类专题网站相比,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流网站影响力相对较弱。由于在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新意,使其难以适应web2.0时代信息传播多元化和互动性的客观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内容上缺乏特色。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网站、网页或专栏,其在理论宣传上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甚至无特色的不足。二是在文字上缺乏新意。现有信息大多是平面信息,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点,运用网络化、电子化语言,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通俗且富有感染力地加以表达。三是在传播中缺乏互动。网络互动是提升网络信息传播实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相关的理论网站在这方面的表现依旧较差,不能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参与热情,扩大自身影响,许多网站结构简单,像人民网“强国论坛”这样的青年人乐于参与的主流互动论坛寥寥无几。第二,网络信息传播缺乏联动,信息孤岛的劣势显现。所谓信息孤岛,简言之,即指一个个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信息资源系统。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因体制分散,各单位在资源建设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可遵循。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由自己的信息中心监管,有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结果导致理论宣传缺乏统一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现象严重,不能做到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加之一些单位缺乏信息共享观念,信息更新和信息共享的动力不足,结果使得“信息孤岛”现象不断增多。因此,加强管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化的资源充分利用共享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三,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专业人才正不断增多,但在网络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那些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又熟谙网络信息传播之道的专业化人才则相对缺乏,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根基的信息采编和加工处理人才。而已有的在信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多数未经过信息专业培训,不仅网络实践经验欠缺,理论素养也有待提升。虽然国家在很多高校设置了信息专业,但仍满足不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和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实际需求,给青年人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带来一定阻滞。

三、web2.0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科学路径

1.加强网络马克思主义主流舆论的阵地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Web2.0时代网络信息的多重特性决定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立体性等优势,用先进的、丰富的、富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来占领网络阵地。第一,各相关部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要积极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牢牢把握住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力求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给出有价值的评论,或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等网络互动手段,与青年人及时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疏导青年人情绪,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第二,教育者还要广泛采集与主流价值观有关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特性,进行筛选和整理,建立各种数据库,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和法规等,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内容,并做好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共享。同时,为了促进青年人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教育者还要利用网络信息的立体性,对网络信息的编辑进行深加工,以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精心设计网页,丰富表现形式,保证信息的可读性、趣味性,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以利于青年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2.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网络信息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机制。亨廷顿说过:“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与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例。”[3]网络信息给青年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带来利与弊的双重作用,迫切需要制定一整套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约,以发扬其优良属性,规避其不良属性,在实际中促其发展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包括:第一,建立专业领导机制。当前,各级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等方式,积极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主流价值观的教育领导队伍,使他们成为青年人科学信仰确立的有效引导者,逐步确立起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权威性。第二,建立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机制。教育机构要强化相关制度保障,积极发挥网络的积极特性,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融入到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中去,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难解为诠释,确保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渐实现网络化和生活化。第三,积极建立网络反馈机制。对于青年人提出的各类问题,教育者要通过网络及时加以解答。同时,要适时更新教育内容,确保网络信息空间的最优化,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人中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强化网络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人正确合理地运用网络。当前,各相关教育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培养青年人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和科学的网络价值观,促使其在信息网络中走向全面发展。第一,要积极加强对青年人的网络道德观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向青年人进行网络信息交往中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促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学会正确利用网络,不浏览、传播和制作各种反动、暴力、淫秽信息,自觉阻止那些低级、庸俗和有害信息的渗透,从源头上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第二,要积极加强对青年人的网络法制观教育。目前,我国青年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识依旧较为缺乏。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53.7%的大学生对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不甚了解,另有37.6%的大学生虽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导致青年人网络违法行为时有发生。[4]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积极把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制观教育放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青年人的法制观念,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发展同步,向青年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同步。

4.培养网络人才,营造网络信息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强大阵容。当前,要使青年人克服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精通网络,熟知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优势,在关键时刻起到正确引导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一支既有坚实的理论素养,又懂得网络专业技术技能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使他们具备自主运用网络工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能力,确保对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顺利进行。当前,各教育部门要根据相关职业要求和网络环境的客观需要,积极搞好网络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在实践中要把那些政治作风过硬,又懂得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干部选配到实际工作岗位上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马克思主义教育队伍。同时,要不断强化对教育者的网络业务培训。在网络信息时代,要培养青年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唯有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善于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7-02.

[2] 李暖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3] [美]塞谬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12.

[4] 黄艺羡.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七一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前景——从毛泽东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列斐伏尔:空间及其生产——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