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共青城

2011-08-15周良琦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共青城共青大字

周良琦

走进共青城

周良琦

共青城与胡耀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1955年10月18日,98个上海年轻人到达鄱阳湖畔、庐山南麓这片他们将为之奋斗的土地。没有房屋,先搭建茅棚;没有粮食,就开垦荒地。白天开荒,晚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欢乐的喧闹声打破了这里荒芜的寂静。40天后,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他们题写社名“共青社”。从那天起,这里的名字便是“共青”。

当时,党中央刚决定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胡耀邦同志的题词给这些上海青年极大鼓舞。大家高呼“茅棚万岁!”这时,胡耀邦同志严肃地说:“茅棚不能万岁,顶多只能三岁。希望你们把荒地变成良田,能在这里建起一个小上海!”从此,将荒地建成现代化城市,成为一代代垦荒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2011年6月7日下午二时,我们到达共青城瞻仰胡耀邦陵园,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胡耀邦生前曾两次亲临共青城,与共青城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第一次是1955年11月29日,当时胡耀邦任团中央书记,他到江西考察工作时,听说上海第一支由98名青年组成的志愿垦荒队已在德安县东南荒凉的九仙岭下安营扎寨,便坐着一辆铁路压道车,冒着寒风,颠簸100余公里,赶到垦荒队驻地看望大家。胡耀邦向队员们询问了生活、生产等情况,队员们请胡耀邦为垦荒队创办的合作社命名时,他略加思考,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饱蘸了浓浓的墨汁,写下了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共青社。胡耀邦还应邀在垦荒队员于维忠的笔记本上题词:“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

1978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志愿垦荒队“新长征突击队”称号。胡耀邦得知这些情况后,十分高兴,于这一年的9月26日为他们题写了场名:“共青垦殖场”。这五个大字一直高高矗立在共青场部大楼顶上。

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第二次视察共青城,此时他已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共青垦殖场也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大型农场,产品远销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胡耀邦听了场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参观了展览大厅,登楼眺望了鄱阳湖远景,还谈笑风生地和17名老垦荒队员合影留念,并再一次应邀挥毫写下了“共青城”三个大字。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逝世一年又八个月之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共青城富华山陵园里。至2010年,已有三十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小城瞻仰陵园。胡耀邦陵园已经成为当地地标建筑和爱国爱党教育基地。陵园正门前竖立的两面照壁上镌刻着他观南阳武侯祠时的手书题词:“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胡耀邦此言是其光辉磊落一生的写照,也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作者为合肥市委党校调研员)

猜你喜欢

共青城共青大字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八个大字
一个不等式在一类条件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应贺共青诗社成立(新韵)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聚焦重点工作 抓好监督的再监督
——驻省审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罗伟华对省厅赴共青城市审计组和共青城市人口普查工作进行督导调研
共青城 红土地上的创造
坚韧不拔 城市发展的补钙密码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