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运动疗法在社区医疗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2011-08-15刘秀梅贾鸿雁刘喆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疗法康复医疗

刘秀梅,贾鸿雁,刘喆

悬吊运动疗法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一项在治 疗肌肉骨骼疾患的最新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被证明在常见慢性疾病康复领域中有效的、全新的主动运动疗法,是一项经过大量的物理治疗和训练案例证明的极具推广价值的技术体系,是物理康复疗法中重要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疗法。SET引入中国较晚,目前仅限于某些地区三级医院使用,在社区医院的开展尚为空白。本研究首次将SET这项成熟的技术引入社区,对其在社区的应用进行分析。

1 SET相关情况

1.1 定义及起源 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治疗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1]。该疗法运用悬吊系统,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将其作为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者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等。其基于大量生物力学研究的成果,根据肌肉保护关节的理论,迅速激活功能不良的局部稳定肌和增强整体主动肌的力量,达到增强关节稳定性的目的,从而使患者症状迅速改善。该疗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挪威康复工作者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展而来的。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SET技术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地区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1.2 SET的特点

1.2.1 原理简单,操作安全 不同于被动的按摩、牵引等传统治疗技术,SET技术强调主动运动和无痛性治疗。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需过高的技术含量。在治疗的早期强调低负荷训练,当患者在训练中感到不适时可马上停止,因此该技术的风险极低。

1.2.2 疗效显著 所有训练理论和训练技术均来源于系统的基础研究,并有长期、大样本的临床治疗理论支持。研究证明[2-6],SET对肩周炎、腰肌劳损、下背痛、膝骨性关节炎及运动引起的腰痛等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王健等[7]认为,与传统的按摩、针灸、牵引、固定等被动治疗手段相比,包括SET在内的主动运动治疗具有非损伤、特异、有效等特点,是一种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慢性下背痛的手段。

1.2.3 适用范围广 该体系最初大量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目前已经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等神经科康复、骨科康复、运动员康复、老年康复等多个领域[8]。

1.2.4 价格低廉 该技术设备简单,由一套简单的悬吊系统组成,包括悬吊绳、悬吊带、滑轮、挂钩等,可以直接挂在天花板上,安装简单,价格便宜。运用该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疗程相对短,治疗费用偏低,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2 我国社区医疗康复概况

2.1 社区医疗康复定义 社区医疗康复是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病、伤、残者进行功能训练,以减轻其心身、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争取重返社会的总称[9]。

2.2 社区医疗康复现状

2.2.1 康复需求量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意外伤害增多[10-11],社区康复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仅有8.45%,而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达72.78%。

2.2.2 康复服务场所少,设备不足,技术落后 目前社区中康复服务场所普遍较少,社区医疗康复以传统康复医疗为主,包括以中医为主的推拿、针灸、拔罐、正骨、养生以及牵引、按摩等,这些技术很多来源于治疗者的个人经验,无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支持,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社区缺乏先进的现代康复理念,许多现代康复设备未能引入。

2.2.3 康复疗效不确切 一方面,社区医疗康复中临床治疗缺乏标准化,疗效因人而异;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康复手段缺乏对人体自身运动系统的调整和训练,疗效多不持久。

2.2.4 康复人才队伍匮乏 根据国际上康复服务要求标准,我国康复服务技术人才需求量约为30万[11-12],但事实上经过专门训练的合格康复人才数量极少。2010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师需求量为11 700人,而目前只有康复治疗师5 640人,全部分布在二级以上的医院及康复中心[9]。

3 SET社区医疗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3.1 SET社区医疗康复应用的必要性

3.1.1 疾病发展的要求 首先,肌肉骨骼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均会被该病所累及。以慢性下背痛为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慢性下背痛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于第二位的常见疾病,其终生流行率可高达60% ~90%,年流行率15% ~45%[13-14]。其次,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且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又非常之高,在社区生活的50%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5-19]。上述疾病治疗的长期性、系统性决定了治疗过程必须在社区进行。以往能够有效治疗的方法不多,而SET技术就是在目前治疗该类疾患的最新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3.1.2 社区医疗康复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社区医疗康复,要求社区康复必须在现代康复理念引导下,结合全科医学服务模式,积极发展适合社区应用、费用低廉、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康复技术。SET技术综合上述优点,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可及、周到、及时、方便的连续性服务。

3.2 SET在社区应用的可行性

3.2.1 SET技术国外已经普及 SET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SET概念和技术目前在二十几个物理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已经流行起来,并广泛的应用于社区及家庭。在发源地挪威,90%以上的康复医学科使用该技术,在北欧四国也得到广泛应用。在亚洲,经过十余年的传播,SET在日本、台湾的康复部门获得广泛应用,相关文献超过百篇。大量的物理治疗和训练案例证明,这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疗法。

3.2.2 SET技术获得国内认可 SET技术和概念进入中国较晚,至今不过几年时间。该技术进入中国后,随着不断的技术推广和先期使用者的临床应用体验证明,获得康复医学界的普遍认可。

3.2.3 SET技术引入社区条件成熟 目前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谱学特征,决定了现代康复医学在社区发展的长期性及必然性。基于目前社区有限的条件,大型康复设备及高精尖技术不可能广泛的应用于社区。而SET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风险低,包含综合性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所用器具占用空间不大,也不昂贵,结合其治疗的有效性、实用性、多样性的特点,在社区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SET对社区康复的意义

WHO认为:社区康复是在社区促进所有残疾人康复并享有均等机会和融入社会的一项战略;社区康复服务是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它是残疾人患者或残疾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为促进其心身康复,由社区继续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20]。社区康复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社区的卫生资源,使患者或残疾者的疾病在社区或家庭通过康复训练好转或痊愈,生理功能得到恢复,心理障碍得到解除;使残疾者能更多地获得生活和劳动能力,平等地享受社会权利和义务。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乡慢性病患病率将达到65.7%,80%的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11]。加强对社区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管理,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康复人员及设备设施紧缺,社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令人担忧[21-23]。在这样的背景下,将SET这项成熟的技术引入中国社区,以社区医院为载体对该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对社区常见慢性骨科疾病、脑血管后遗症、残疾人康复的健康管理、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为上述疾病的社区防治、社区控制有效模式的探索提供依据,为康复技术规范化研究、社区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思路。SET技术在社区医疗康复中的应用,将以其费用低廉、疗效明显、能够就近治疗等优势,缓解社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及社会资源,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该项技术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及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促进社区医院的发展成熟。

1 卫小梅,郭铁成.悬吊运动疗法——一种主动训练及治疗肌肉骨骼疾患的方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4(28):281-283.

2 查思想,黄石钊,刘恒.悬吊运动疗法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0,24(19):216-219.

3 林炜,王文彪.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劳损62例 [J].中医外治杂志,2010,20(4):34-35.

4 曹明辉.悬吊运动疗法结合中频电疗治疗下背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0):34.

5 林忠华.悬吊运动疗法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6例 [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5):38-39.

6 高宝龙,荣湘江,梁丹丹,等.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2):1095-1097.

7 王健,郭险峰,邓树勋.慢性下背痛的主动运动治疗 [J].中国体育科技,2008,49(5):112-116.

8 魏永敬,赵焕彬,等.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58-360.

9 李志新,张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0 李祥华.社区康复服务的功能与现状 [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1):3-4.

11 胡海鹰.社区康复的现状及机遇[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441.

12 李祥华.康复医学必须引入医学各专业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6),31-32.

13 FYMOYERJM.Medical progress:Backpain and sciatica[J].New England JMed,1988,318:291-300.

14 ANDERSSONGBJ.Theepidemiology of spinald is orders[A].In The Adult Sp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ippincott Raven,Philadelphia,1997:93-141.

15 刘俊青,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596.

16 陈君,颜骅,李泽兵,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62-167.

17 刘月芝,杨甲三,张国瑞,等.针刺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9,19(2):69-71.

18 张雷,包士峰.脑卒中的社区康复与预防[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52(4):251-254.

19 张金声,黄永禧,李和兴,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519.

20 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1 张莹,申海波.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康复现状调查及启示[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3):19-20.

22 朱治中.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2005,3(3):38-40.

23 贾明艳.康复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岗位培训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528.

猜你喜欢

疗法康复医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