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外侧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1-08-15李泽树杨建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7期
关键词:心端肋间胸部

李泽树 杜 波 杨建国

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山东淄博 255400

标准肺癌手术是采用胸部后外侧切口,长约25 cm左右[1]。其最大优点是解剖显露好,但要切断较多胸部肌肉,损伤大、术后切口疼痛重,术后容易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肺癌治疗也更加注重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及切口美容。2007年~2010年,笔者采用胸壁前外侧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4±12.4)岁。左肺上叶病变6例,左肺下叶病变6例,右肺上叶病变5例,右肺中叶病变4例,右肺下叶病变7例。术前胸部CT见肿瘤大小为(3.2±0.9)cm,无明显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按1997年UlCC标准分期为Ⅰ期16例,ⅡA期1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测定,行头颅核磁共振及全身骨扫描检查排除有转移情况。所有手术用双腔插管、全身麻醉、单肺通气。采用健侧90°卧位,患侧上肢固定在托手架上。记号笔标记前外侧小切口,从锁骨中线至背阔肌前缘之间,长约10.0 cm。女性患者避开乳房,皮肤切口适当下移。沿标记线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前锯肌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至肋间表面(女性患者沿乳房后间隙潜行分离到第4肋间),注意不要切断胸大肌和背阔肌。经第5肋骨上缘切断肋间肌、入胸,置入肋骨撑开器缓慢撑开肋间,避免一次撑开过大,用电刀向前向后顺肋间继续切开肋间肌,边切边继续缓慢撑开肋间,避免造成肋骨骨折。肋间肌切开,前到胸骨外缘4 cm左右(避免损伤胸廓内动脉),后达脊柱旁8 cm左右,注意避开肋间血管和神经,再用另一腹腔牵开器沿切口方向撑开,两牵开器呈垂直“十”字交叉[2]。术中根据需要调整手术床的位置,使拟解剖的胸腔内脏器获得最佳暴露,从而易于手术操作。胸腔内操作以单手加器械为主,术中注意仔细止血,从而保证视野清晰。常规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所有肺血管均采用结扎加缝扎的传统方法,未借助一次性血管切割缝合器;采用6-0直线缝合器(常州康迪器械有限公司)处理支气管和分裂不全的肺裂。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行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44.50±31.45) min,术中出血(253.93±41.38) mL,术后均在手术室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者5例,第2天16例,3~4 d 9例。术后引流量(433.36±99.19)mL,术后住院时间(10.36±1.10)d。无肺不张、肺炎、脓胸等并发症。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纤支镜吸痰以及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经成为重多胸部疾病外科治疗的最好选择,但VATS对肺癌的治疗仍有异议[3]。另外,胸腔镜手术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曲线,术中需要大量一次耗材,造成手术费用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而标准后外侧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和前锯肌,导致术后持续性胸壁切口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前外侧小切口不切断胸壁肌肉[4],相比传统切口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不切断胸壁肌肉,开胸出血减少。②开、关胸用时减少,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小,疼痛时间短、程度轻,利于患者咳嗽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地预防了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④不切断肩关节附带肌,不牵拉肩胛骨,对肌肉及骨骼影响较小,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5]。

笔者总结本组28例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前外侧小切口根治术的治疗,认为:①选择正确的切口入路。最主要的是保证安全地处理肺门和叶间裂血管。通过术前详细的阅读胸部CT,对于肿块所在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有较明确的判断,分析手术的困难,切口的选择以便于处理血管为准。根据处理难易,切口可以偏前或偏后些以方便手术操作。②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要保证手术侧肺萎陷满意、视野良好。必要时可以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插管位置。③安全、可靠地血管处理是肺癌手术的关键。对于肿块较大或中央型肺癌,处理肺门血管时,先穿线、结扎近心端血管,然后游离远心端,分别在近、远心端上血管钳钳夹,切断后,再结扎或缝扎近心端。术中可以完成单手腔内打结,无需用血管切割缝合器,从而大大降低手术费用。④标准清扫引流区域淋巴结。笔者体会,无论哪种入路均不影响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只是需要配有长柄电刀,对较深部的出血点可以用钛夹止血。⑤不切断胸壁肌肉和肋骨,不需牵拉肩胛骨,术后肩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无一例发生冻结肩。

尽管这种手术方法有较多的优点,但是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病例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①肿块直径小于5 cm;②CT检查没有明确纵膈淋巴结转移;③没有壁层胸膜、纵隔受侵或广泛的胸膜粘连;④肺功能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叶切除;⑤肺血管处理相对容易,不必采取心包内处理。

总之,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前外侧小切口行早期肺癌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但是,前外侧小切口相对视野受限,不能取代常规开胸手术[6],要求外科医师有熟练的常规开胸行肺癌根治的技术。为了患者的安全,必要时可以延长切口,改为传统手术方式,不能为了小切口而小切口[7]。

[1] 张学宪,梁庆正.实用肺外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9-272.

[2] 张为迪,宋平平,刘希斌,等.改良前外侧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6,9(5):471-472.

[3] Yallagisawa M,Kurihara H,kimura C,et al.A nove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opt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Nature,1998,332(4):411-415.

[4] 魏慎海,田迸涛,宋小平,等.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60-1761.

[5] Fibla AJ,Gomez SG,Farina RC,et al.Lobectomy versus limited resection to trea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stage I:A study of 78 cases[J].Arch Bronconeumol,2003,39(5):217-220.

[6] 宋定伟,赵芝乔,宋义英,等.不依赖胸腔镜的小切口在肺癌外科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2949-2950.

[7] 王丽.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83-184.

猜你喜欢

心端肋间胸部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血管壁剪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成像研究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