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松分杈原因探讨

2011-08-15高广民刘淳浩刘仁峰白树人

绿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顶芽针叶红松

高广民,刘淳浩,刘仁峰 ,白树人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政府林业工作站,辽宁岫岩114300)

1 引言

红松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但在东北林区的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红松林木树干分杈现象比较严重,原始林中分杈木约占90%,而且基本上是多岐分杈。立木分杈对红松之干形、材种出材率以及培育大径材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弄清红松分杈原因,找出解决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红松易形成分杈的主要原因

2.1 红松顶部没有起保护作用的针叶

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对比,发现其他针叶树的顶芽一般都有能够起保护卫作用的针叶护卫,称之为“保卫针叶”,红松却无此种针叶。红皮云杉、鱼鳞松等树的“保卫针叶”相当明显,顶芽完全被呈交叉螺旋状排列的叶子所包裹着。这些“保卫针叶”是由顶芽的15~20枚(居下半部)及顶芽下面的向内弯曲、排列紧密的叶子10~15枚组成。侧枝顶芽的“保卫针叶”较少,约有15~20枚。“保卫针叶”与普通针叶区别是“保卫针叶”坚硬且短,间距约 0.5mm;普通针叶较长,间距约 2~3mm。此外,红皮云杉、鱼鳞松顶芽附近的针叶还具有芒尖,所以自卫能力要比红松强很多。

2.2 红松针叶倒“V”形弯曲现象

红松顶梢上的针叶在正常情况下向斜上方生长,可起到保护顶芽的作用,遇到来自上部的影响,针叶就会下垂或平行伸展,甚至形成倒“V”形弯曲,造成顶芽裸露,从而极易受到伤害。针叶的弯曲是受冰雹打击而造成的,红松顶芽5月初萌动,7月上旬针叶长约9.3~11.1cm,叶鞘长约2.5~2.6cm。此时,由于针叶大大超出叶鞘,是发生弯曲的危险期。红松叶鞘由9~12个鳞片级成,但包裹不紧密,轻轻拨动针叶,就可使叶鞘散开。针叶被包裹的部分相当幼嫩,失去叶鞘就会在距叶基约1.5cm处下折形倒“V”形弯曲。针叶一旦产生倒“V”形弯曲,便不能恢复原状。

2.3 顶芽坚固性差

用拉力计做了红松、樟子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和鱼鳞松5个树种顶芽的拉伸强度试验,结果红松的顶芽的拉伸强度,远不如其它树种的顶芽坚固。特别是二次生长的顶芽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伤害。其它针叶树的顶芽不仅有起保护作用的针叶,而且自身的坚固性也较强,故顶芽很少受伤害。

2.4 枝条上无坚硬的叶枕

红松的针叶束着生在短枝上,当针叶束脱落或枝条受到摩擦伤害时,短枝随之脱落。如果此时枝条受到摩擦,其表面就会流脂,进而干枯死亡。红皮云杉、鱼鳞松等树种的枝条上有叶枕,叶子脱落,叶枕仍留存在枝条上,这些密集坚硬的叶枕可以阻挡其它枝对枝条的摩擦。另外,红松韧皮部较幼嫩,这也是其容易受到摩擦和松梢象甲等危害的原因之一。

2.5 红松产生分杈的外因

造成分杈的外因主是有两种:一种是红公顶芽和梢被上部枝条摩察伤害;另一种是受松象甲的危害。其它危害造成红松分杈的相对较少。

2.6 摩顶伤害

即伴生树种的枝条会对红松顶芽和顶梢的摩擦伤害,分杈木中有大部分是由此引起的。当红松顶梢开始接触到伴生树种的枝条时,摩擦伤害就开始了。摩擦较轻时只伤害顶芽,顶芽附近的针叶形成倒“V”形弯曲或横向平展,使顶芽裸露。这样,顶芽穿过居其上部的枝条时,鳞片易被摩擦掉,使幼嫩的生长锥外露,成鸡头状弯曲而死亡。

摩擦严重时,不仅伤害顶芽,也伤害顶梢和侧枝。这种现象常出在与阔叶树混交且密度大的林分中。特别是抚育不及时,造成这种伤害的可能性就更大,分杈也多。摩顶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季落叶后到翌春展叶前较重。这是由于阔叶树的枝条光秃坚硬而又风大之故。夏季,浓密的村叶对摩擦起到缓冲作用,伤害较轻。

2.7 病虫危害

目前松梢象甲的危害很严重。松梢经过多次的危害便造成分杈,人工林里这种现象较多。

2.8 其它危害

霜冻、日灼、鸟类对顶芽的啄食,以及折枝取果等,都可以伤害红松顶芽和顶梢。事实证明,如果对红松人工林管理不善,也可以造成一些红松的分杈。

3 防止红松分杈的管理措施

3.1 营造混交林

红松适宜于混交的生境,特别是在阳坡上。营造混交林时,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并与红松保持适当的株行距。经营混交林的关键是要及时抚育,以防发生摩擦。

3.2 合理抚育

抚育时把可能摩擦到红松顶梢的伴生树种的枝条除去,使其形成一个高层保护伞。如果伴生树种离的较近,又非高大乔木可伐去。抚育后不能过分透光,要以伴生树种不影响红松生长,又尽可能起辅助作用为原则。

3.3 防治松梢象甲

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用5%敌敌畏300倍水溶液,或40%乐果乳油200%倍水液防治越冬的成虫,7月中旬和8月防治新羽化的成虫。也可人工剪除和烧毁有害虫的树梢。

3.4 修枝

主枝如已受害,要进行修剪。可选一目的侧枝培育主枝,用高枝剪剪掉可能与其竞争的侧枝,人为地使侧枝代替已枯死的主枝。修剪时不要碰掉“目的枝”的顶芽。对与“目的枝”没有竞争能力的侧枝,可不必修剪,这是解决分杈的唯一办法。另外,对居民区附近结实的红松,要结合修枝除掉幼果,防止人为的折枝取果伤害。

[1]何玉琦.红松分杈对各测树指标的影响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5):79~ 80.

[2]倪素凡.关于红松林树干分杈的调查研究[J].林业科学,1982(1):19~ 20.

猜你喜欢

顶芽针叶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