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官不是做生意

2011-08-15苏北

支部建设 2011年22期
关键词:私心当官官场

■苏北

当官不是做生意

■苏北

近日,我们组织观看了由广东省纪委制作的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巨贪杨光亮的多面人生》,片中披露了他存款过千万、家财过亿元的“致富”轨迹。他把官场当商场,把当官当成做生意,使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蜕变成赤裸裸的官场生意人。

其实,平时也看了不少关于官员权钱交易的案例,但看到广东茂名“窝案”的新闻时,还是深感震惊。从刚刚未经“双规”就被检察院直接带走的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到一年多之前落马、今年6月下旬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原副市长杨光亮,他们的贪腐已不是普通的权钱交易,而是把官场当成了生意场,把做官当成了“产业”来运作,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贪污受贿或权力寻租,而是领导干部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作为“生意人”确实是讲“资本运作”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身为领导干部,进行“资本运作”的路径无非是把手中的权力这一“运作”资本当成市场硬通货,对这些资本进行“再运作”,炒房、炒股、买债券、买基金、放高利贷,只要是能赚钱的“生意”,他们都不遗余力去做。其实,这些人是将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作为“生意本钱”,利用市场交易中行政干预的缝隙、政策不确定的因素,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打政策擦边球,坐享一本万利,从而变本加厉地疯狂敛财。许多贪官腐败分子和杨光亮一样,就是把当官与做生意两条本不该交叉的平行线拧在了一起,结果是:在生意场上,他们输了官帽;在官场上,他们输了法纪。他们对“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思想到了顶礼膜拜的疯狂程度,并且用手中权力经营着。吉鸿昌将军有只饭碗,碗上刻有7个大字—“做官即不许发财”!全国唯一连续11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当年组织上安排她工作,她提出三不:不提干、不转户口、不拿工资,和山沟农民战斗生活在一起,她说:“当干部就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有私心就不是好干部。”是的,权力和金钱,都不能说是坏东西,把权力用在正道上,可为国效力,为民谋利,除了你应得的人民给的俸禄外,其它再多的金钱只能用于为社会造福、为人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因此,权力和金钱必须分家,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当官与做生意更不可混为一谈,绝不允许官员脚踩“官商”两只船。

防止“当官等于做生意”的当务之急是,要完善监管法规,加大对领导的权力监督。不受约束的权力越大,权力的含金量就越高,权力的异化就越危险,权力变现的动力也就越足。从近几年被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腐败呈现高智商化、专业化、隐蔽化,涉案人数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记录不断被打破,不断挑战民众承受底线,他们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不仅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足以影响到市场规则的公正、公共决策的权威。客观地说,在反腐倡廉上我们已有不少制度建设,但长期存在“制度休眠”和“制度失明”现象,还存在一些腐败新领域和新问题仍有制度空白没有及时跟进。还有一些国际公论的好制度却因利益纠葛而迟迟不能推行,比如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不是一竿子难插到底,就是走了形式,真正把自己财产在网上或媒体公示的有几个?要想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就要敢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当官等于做生意的思想也就没有了市场,失去了生存土壤。

猜你喜欢

私心当官官场
“官必上”
敬 佛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大公无私
官场动态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