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反腐”风生水起

2011-08-15严州夫

支部建设 2011年22期
关键词:官员

■严州夫

“微博反腐”风生水起

■严州夫

近两年来,迅猛发展的网络微博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影响日趋明显。微博不仅为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方面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了记录事件、影响社会的渠道。因为它具有迅速广泛的媒介功能,提高了公众对于公共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参与能力,在反腐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反腐,正成为微博的一大亮点。微博反腐,可谓风生水起。

“微博反腐”热点门事件

盘点近一年来发生的“微博反腐”事件,可以感受到微博在反腐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卫生局长“开房门”

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通过微博约一女子“开房”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6月21日,溧阳市纪检机关透露,他们已作出停止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职务的决定。知情人向媒体介绍,该局长才学会玩微博不久,以为微博是很私密的网上聊天工具。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微博对话会在网上散播出去。后得知微博内容被网友转载后,当即删掉微博内容,并主动向当地纪检机关说明情况。

溧阳市纪检机关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对谢志强作出停职决定的同时,对微博涉及的内容将进一步调查。

公安局副局长“日记门”

2010年5月,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吴西宁受贿630万元被捕,随后,恩施州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曾祥国也被“两规”。然而,恩施官场“余震”并未消停,风波再起。

11月12日,天涯论坛一篇名为“腐败书记微博直播”的帖文引爆网络。截至14日,帖文共连载112篇日记,全文数万字,文中主人公的官场升迁路线被细致地记录,其中伴有大量性爱描写,情妇超过10人,另外,贪污行贿事件的刻画也十分具体。帖文中的人物、事件等信息描绘均指明该官员是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15日下午,该帖点击量已突破100万,网友跟帖3000余条。

事发后,当地纪委展开调查,谭志国本人则否认自己存在上述问题。2011年2月24日,恩施州公安局证实,谭志国已被免去州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法院院长“过夜门”

8月11日,湖北黄石一网友实名举报,黄石中院院长与其妻有染。当事院长回应,他与举报人夫妇系正常朋友关系,没有与举报人妻子过夜,开房是为了谈事情。黄石市委宣传部答复,黄石市委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已及时向省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9月20日,根据方鄂生提出的辞职请求,黄石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接受方鄂生辞去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除上了述“门”外,还有国土局干部“自首门”、开化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夫人“举报门”、云南昆明、河南汝阳等地的“艳照门”等,也成为微博反腐的热点事件。

“微博反腐”:各界联动齐出手

除了普通网民通过微博揭露身边的腐败行为,社会各界,包括明星、名人、官员,乃至党政机关、公检法机关,也都通过微博反腐防腐,进一步推动了微博的反腐步伐。

动作一:河南贪官出逃,郑渊洁发“微博通缉令”

今年5月,河南省安阳市委原副书记李卫民涉嫌职务犯罪出逃。8月28日,著名作家郑渊洁发布微博号召各位博友:“如发现李书记的线索,请报警。请转发让更多‘围脖’加入追捕李书记的行动。”微博中,还公布了李卫民的照片。

“通缉令围脖”发出后,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截至9月2日16时,原文转发2741次。

动作二:重庆丰都检察院开防腐微博

去年,微博上发起拯救被拐卖儿童的事情,引发全国关注。受打拐事件启发,去年10月,丰都县检察院在新浪微博上,正式注册了“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科”的微博,并于10月29日通过新浪网官方认证、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防腐微博”。

动作三:遂宁安居检察院搭起微博反腐平台

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也走入信息时代了!一名举报人看到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检察院微博公布的举报电话后,向该院提供线索,使一起职务犯罪案件顺利侦破。

遂宁市安居区检察院微博自开通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广大网民热捧。市、区两级政府特地咨询开办情况,登录核实,并将此信息刊发在市政府网站上介绍推广。安居区人大代表纷纷表示,检察院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搭建反贪反渎新平台方面勇于创新,进一步将法律监督工作阳光化。

动作四:浙江九成组织部官员织“围脖”

8月28日,浙江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已全部开通官方微博,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首发这一消息的,是浙江省委组织部的官方微博之一——“之江先锋”。在浙江,各级组织系统的官方微博,均以地名或地方特色加以“先锋”的后缀命名,简称“先锋系”。

动作五:全国266个副厅以上官员开微博

8月25日,中国首届政务微博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人民网舆情观察室在论坛上发布了首份微博政民互动案例报告,其中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名列“十大官员微博”榜首,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则是其中唯一来自江苏政界的入选者。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至2011年8月1日,仅腾讯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及以上级别的高级官员有266人,涵盖各个部门和地区。而在腾讯微博“十大政务机构微博”排行榜中,广东省公安厅居首,平安江苏排名第七。

如何用好微博这把“双刃剑”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最新趋势是微博。“官员开博”已逐渐形成风潮,其中不乏百万粉丝量级的“明星官员”。微博打开了官民沟通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官员在微博时代也面临着如何说话、如何管理、如何宣传的问题,微博在得到网民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不能否认,微博是网络时代的一把“双刃剑”。

一、微博对反腐的积极功能

从反腐的积极作用上看,微博至少具有这样几种功能:

公开透明的全民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媒体”,崇尚“自由表达”的微博让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人人都是媒体,个人有了充分的自由表达权,这种表达权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力量。这种表达权用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腐败现象的抨击,就使微博反腐具有了强烈的全民性特征。像最近一年发生的官员“艳照门”、“开房门”、“调情门”等,几乎成了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重点。公开、透明的监督,使得反腐作用更为明显。

迅速及时的高效性

毋庸置疑,微博正在成为热点网络事件发酵与传播的重要工具。工作和生活在社会每个角落的微博主,将身边的新闻事件迅速及时地发布到微博上,新闻性很强,而且常常是图文并茂,非常鲜活。这些社会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及时公布后,经过其他网友链接式、辐射式的传播,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达到了扶正驱邪的作用,也及时地进行舆论监督,为广大媒体、广大受众提供一个及时的信息的发布源,也为政府部门,乃至公检法机关及时处理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微博反腐显现出迅速高效的特点。

互动讨论的辩析性

微博反腐的另一特性是强烈的互动性。某一微博主发布的微博内容引起其他微博主的关注和兴趣后,便会被转发,甚至一转再转。而在转发过程中,每一位博主的粉丝也会对这条博文进行点评,甚至大家就点评内容进行不断的点评和讨论。微博主则根据评论内容对其粉丝进行互动性的回复和评论。从而,一条最原始的博文在经过多次转发和评论后,往往成为长篇的互动式评论文章。

这种互动和讨论,使得某些有歧义的博文或点评文字,经过大家反复辩论后,变得越来越理性,也就是“真理越辩越明”,从而使微博具有一定的“自我纠偏”的净化功能,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言论自由”。

再如,党政官员的微博问政,官员发微博,百姓发微博,在微博上互动,拉近了官民之间的距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腐和防腐的作用。

二、微博对反腐的消极作用

当然,因为微博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它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甚至对反腐和防腐起到了混淆视听的负面作用。

信息泛滥失控,成滋生谣言的“温床”

微博传递的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传统新闻媒体。经过不断的转发,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查证它的真实性,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去年年底,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了一条微博消息,说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不到1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3000余次,讨论超过5万条。转发者中不乏一些带“V”的认证用户。拥有十几万粉丝的《中国新闻周刊》因为首先参与了此条微博的传播,其副总编辑刘新宇成为中国第一个因微博出错而辞职的新媒体总编辑。

金庸“被去世”并不是微博谣言的个例。2011年至今的几个月间,诸如“吃烧烤使隐形眼镜熔化导致失明”、“汽车内存放的水会致癌”、“湖南一考生因语文考试迟到15分钟,被拒入场后跳楼自杀”等不绝于耳。

谣言层出不穷,让不少网友大喊“伤不起”。有网友表示:微博从一个真诚的交流平台沦落成垃圾信息、恶搞甚至谣言的集散地后,跟公共厕所还有什么区别?

微博的“直播性”威胁个人隐私

微博传播的“直播性”主要体现在传播的零时差,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或发送消息。“零时差”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微博强大的社交网络与海量信息,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新平台。“手机直播时代”已经到来,借助于手机这个平台,微博堪称为媒体、生活圈、消息源、消费导购平台……微博已经与用户的生活融为一体。

对于微博反腐,社会上有不少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与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相冲突的问题。“挖出问题官员痛打落水狗固然痛快,但在此过程中是否涉及侵犯官员个人隐私权的问题?”一直在研究网络知情权、隐私权问题的天津张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利祥告诉记者,当试图通过网络“围观”揪出腐败官员时,可能“误伤”。

在监管过滤上存在困难

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多少限制与要求,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化和个性化。与博客相比,微博更具“草根性”,人人都可以有话说。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信息传播更趋向于4A(Anytime、Anyone、Anywhere、Anyway),个人表达的自由性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是,技术的便利在给微博网站带来高人气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微博的低门槛意味着用户有较高的自由度,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传播病毒,加之缺少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用来传播间谍软件、木马黑客等有害程序。

微博在实现表达的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展示出表达的芜杂与隐忧。表达是自由的,也应是有序的。自由的表达自然是要受到规制的,个体公共化参与,一定有着公共的游戏规则。因而,表达与过滤的对立,考验着用户与管理者。但实际上,微博的过滤与监管又是十分艰难的,其便利性与实时性本身就预示着把关的艰难性。在保障微博表达的自由性的同时,如何做好过滤与监管,值得深思与研究。

三、加强管理应对微博负效应

加强微博道德建设

微博是开放和自由的,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公民记者时代”并非虚言。但这必须建立在公民的理性自觉与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公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理性使用媒介,避免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出现,尤为关键和重要,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大对公众素质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每位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和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完善微博法律法规

在6月至今的一系列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中,微博成为第一曝光台,随后平面和电视媒体持续跟进,当地纪检机关根据线索展开核实,最终将违纪违法官员予以处分或移交法办。

但同时微博反腐也被推到了需要法制规范的前台,由于涉性博文的暴露与直观,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时,官员的个人生活已巨细靡遗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更有甚者,欲借微博快车蓄意栽赃,致使当事人名誉受损严重。企图在换届期间将宁陕副县长唐新成拉下马的一张裸照,已被当地证实系为实施敲诈勒索而移植的照片。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吉吉表示,网络反腐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是民众参与廉政建设的一种途径,但网络反腐在对腐败官员带来巨大杀伤力的同时,“人肉搜索”式的“追杀”导致无辜者被中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林喆认为,涉嫌“有罪推定”的网络反腐,一旦把握不好“度”,就易侵犯公民隐私权。

将网络反腐引入法制化轨道是必然的前进方向。在2010年底首次发布的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网络监督被官方认可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并提出要使包括网络监督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强化网站“把关”职责

我国有4亿多网民,数量庞大,构成复杂。网络传播秩序仅仅依靠网民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微博网站也要认真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维护信息传播的良好秩序。

微博并非批评者所言的乱局,但也并非没有需要治理的地方。有评论家提出,“要平衡自由表达权和表达权的底线,一方面必须要充分尊重‘自媒体’,或者个人的表达权,让他去撒气,同时也要控制住,要让他知道,表达有一定的底线。”然而,问题是,这样的平衡和治理究竟如何实现?是依靠传统的政府推行,还是依靠社会的自我管理?

积极提倡微博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一直是一个热议的问题,究竟是否应实行实名制还在热烈的讨论之中。现今微博的使用者当中,用实名制的主要集中在明星、政客以及部分媒体人,很多人是匿名存在的。对这些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使用者,应该要求其实名,并赋予其一定的责任,这会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尽可能争取使网络的使用者那些愿意以实名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更有责任感。

微博反腐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能够走多远?怎样走下去?它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否有着相类似的途径?相信只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就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官员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丘琼山巧对官员
有的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女“股神”与官员的崩盘
官员的“形象危机”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