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促进残疾人健康的价值与意义

2011-08-15林乐华姜传银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功法残疾残疾人

林乐华 姜传银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促进残疾人健康的价值与意义

林乐华 姜传银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科研成果和促进健康的科学依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促进残疾人身体健康的价值与意义,为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服务,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和指导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旨在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参与水平,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普及与推广。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残疾人健康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是社会成员中一个存在着的特殊群体。根据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00万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残疾人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已涉及到1/5的家庭。19世纪,科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于残疾人的再教育和康复非常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路德维格·古特曼医生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把体育引入残疾人整体康复治疗计划,促进了现代残疾人体育的诞生。体育,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与途径,作为促进残疾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指出:“国家和社会应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残疾人体质,丰富残疾人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多个流派、多种功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认识,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华武术的相关知识而创造并积累出来的健身功法。例如,源于导引养生的功法有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简编马王堆导引术等;健身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养生功法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使身心协调发展。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养护,以动为主。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易学易练、效果明显、便于开展、易于推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和肢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提高人体机能等效果。本文试探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在残疾人中的开展,旨在为促进残疾人的身体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1 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开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残疾人的需求。从我国残疾人体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还远远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我国的残疾人中仅有1/4的人参加体育活动,残疾人体育的开展远远落后于普通人。由于残疾人在生理、智力方面存在疾病或缺陷,行动上受到限制,他们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和健身场所。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体育健身场馆,适合于不同残疾类别的体育项目很少,主要存在经费来源和资金投入不稳定、缺少科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方法、缺乏残疾人体育活动所需的特殊场地和器材以及专业人员的协助和引导等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为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2 开展残疾人体育的意义

19世纪,科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于残疾人的再教育和康复非常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路德维格·古特曼医生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把体育引入残疾人整体康复治疗计划,促进了现代残疾人体育的诞生。随着残疾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残疾人可以参加的体育比赛和项目越来越多,国际上有残奥会、特奥会、聋奥会等,各个国家和地区也举办了不同层次的残疾人体育竞赛,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残疾人与现实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享受着体育这一人类文明成果。

残疾人是身体上存在残疾的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无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不如普通人,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多疑、暴躁和抑郁等各种不良心理障碍,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要比普通人大得多。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残疾人的健康水平要比普通同龄人低,影响残疾人健康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缺少运动等。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改善和恢复身体机能、扩大生活领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让更多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残疾人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因此,帮助残疾人找到有效的锻炼方法尤为重要。

3 开展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可行性分析

3.1 残疾人开展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传统养生功法历来重视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注重内外兼修。主要围绕“疾病养生”、“仿生养生”、“壮力养生”、“吐纳养生”而展开。“善养生者养内”,养内就是使内脏器官及所有生命生理功能系统都要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提高内在生命力,为此创造了对神经系统进行锻炼的内动、静动及两者相结合的锻炼功法。而西方竞技体育则注重运动系统功能的训练与锻炼,运动项目都在于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崇尚竞技,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残疾人体育运动应当本着促进残疾人健康的原则,无论何种形式、类型的体育活动,都要有助于残疾人的治疗和康复。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潜在的伤害,不科学的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参加力所不及的体育竞赛,都会导致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残疾人进行气功导引运动在中国古时就有,古代就有伸展肢体,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记载。中国古代名医运用吐纳、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治疗瘫痪、肢残带来的肌肉萎缩等疾病,都有恢复患者身心功能的事例。开展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要针对残疾人的特点来进行锻炼。残疾人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使身体技能体现出行动迟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特点,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显然不太适合,而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其动作节奏缓慢、运动强度不高,不具有危险性等特点,说明传统养身功法是比较适合在残疾人中开展的。

3.2 中国传统养生各种功法的特点、功效与适宜开展的残疾人群

残疾人太极拳的开展。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为残疾人选择了太极拳健身运动,聘请全国太极拳名家编排出坐式太极拳套路。《轮椅太极拳13式》是由美籍华人郭子斌教授创编的,共分13式,全套动作设计合理、编排科学、舒展连贯、易学易练,以上肢运动为主,每个动作通过意念活动带动下肢,从而达到康复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目的。特别适合下肢残疾、下肢运动不便的残疾人练习。轮椅太极拳强调身心兼修、刚柔相济。残疾人练习太极拳,不但能增强体质、开阔心胸、促进身心健康,还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对残疾人体育运动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开拓和创新。轮椅太极拳已经在国内许多省市开展起来,2008年9月5日,以“走进社区,加油残奥”为主题的北京2008残奥会文艺演出在奥林匹克社区公园举行,由来自上海、山西、河北和天津四个省市的50位下肢残疾的残疾人共同参加。表演时,他们神行合一、身随乐动,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的创造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真正贯彻了“残健融和”的精神。

放松功法是一种松弛机体、安定心神,侧重于调心方面的静功锻炼功法,基本姿势下将意念放在身体某个部位,配合呼吸,呼气时默念“松”字,逐步使机体得到放松,进而缓解神经的紧张,具有安定心神、调和血气、疏通经络和康复身心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残疾人的一些病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焦虑恐惧心理障碍等有着直接治疗和间接的辅助作用。适宜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残疾人群中开展练习。

内养功是一种静功功法,其重点是默念字句、停顿呼吸、舌体起落、气沉丹田,通过锻炼可以对内脏、消化系统产生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锻炼时姿势可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状况而定,特别适合下肢残疾、瘫痪卧床的残疾人练习,其它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残疾人群也适宜开展练习。

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导引养生功,以肢体运动为主,其动作具有柔和缓慢、动静相兼、神形相合、气寓其中的特点。练习时可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分解粘滞、滑利关节、增强体质。运动强度适中,属于有氧运动。适合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的残疾人群练习。坚持长期锻炼,能够提高残疾人的呼吸系统机能、上下肢力量、关节及神经系统灵活性,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康复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目的。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特点是注重呼吸吐纳,吐气发声的同时,调整和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配合科学合理的动作导引,达到内调脏腑、外练筋骨的养生康复作用。主要以呼吸为主,上肢活动为辅,轻柔舒缓、调畅气血、气定神敛、心静体松及形、息、意三者合一,进而达到增大肺通气量、提高呼吸机能、改善外呼吸与内呼吸机制。适宜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的残疾人群中开展练习,功法中既没有复杂的意念观,也没有高难度、大幅度、强负荷的动作,可以大大提高残疾人的心肺功能。

从以上列举的几种功法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注重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缓和的肢体活动为基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练、简单易学、效果显著,而且不受性别、年龄、体质、季节、时间、场地等限制,非常易于在残疾人群中开展和普及。残疾人在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根据自身的心理、生理、身体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功法和动作进行锻炼。

3.3 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创编传统养生功法

残疾人自身的身体疾患决定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以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从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特点和功效我们可以看到,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健康,适合在残疾人群中开展和普及。虽然一般的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同样适合残疾人锻炼,但是残疾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体缺陷,造成他们参加锻炼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避免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参与其自身能力不符的功法锻炼,应针对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创编出专门的锻炼功法,来丰富残疾人体育的内容与方式。

根据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功效和动作特点,相关专家和体育科研机构需对传统养生功法的动作体系进行合理化改造,积极探索创编适合各类残疾人群开展的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要针对残疾人的身体特点,编排简单易学的动作,编写与之相对应的口诀和歌诀,这样有利于传统养生功法在残疾人中开展和普及。创编过程中既要符合残疾人的能力需要,又不能因为强调简单易学而舍去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特征性。应具有一定的功理内容,作为功法的内涵,内涵是功效的保证,从而达到残疾人康复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目的,使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成为残疾人最好的康复锻炼途径。

3.4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场地设施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缺乏残疾人体育活动所需的特殊场地和器材,而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避免了因场地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的问题,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锻炼的社会环境。残疾人不仅可以在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传统养生功法锻炼,还可以在社区里的绿地、公园里的广场,如果场地条件不允许,还可以利用住宅小区的空地、街道等地方锻炼,甚至可以在家里单独练习。练习者在锻炼时穿运动服装即可,不需要特殊的器械装备,有利于传统养生功法在社区残疾人群中开展和普及。

3.5 政府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残疾人参加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重视程度,完善其组织与管理体制,与各地残联、民政、街道、社区等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调动残疾人参与的积极性,组织残疾人参加传统养生功法培训。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已发展到11385个,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开展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锻炼,也可以归属于各地健身气功相关部门以便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组织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更好地参与传统养生功法锻炼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的传播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特点与功效的科学介绍,残疾人参加传统养生功法锻炼意义的宣传,认识传统养生功法对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与锻炼,丰富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

在政策和师资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和借助高校开设的传统体育养生班,培训和培养一部分专门针对残疾人参与传统养生功法锻炼的社会指导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提高其技术和指导水平。社会指导员的队伍建设,是开展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锻炼健康、规范发展的主要保障,是推广残疾人传统养生功法的主要力量。

4 结论

残疾人作为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更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关爱。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是残疾人健身康复、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开发、开展、推广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具有强身健体、防治疾病、调节心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等多种功效,对促进残疾人健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应引导残疾人积极参加锻炼。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具有内涵丰富、形态优美、动作舒缓、简单易学、功效突出等特点,注重调身、调息、调心的紧密结合,能够帮助残疾人达到增进健康、促进康复、减轻残疾、医疗疾患等目的。建议在残疾人群中开展及推广,使中国传统养生功法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吸收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功效和动作特点的精髓,研究和创编出适合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锻炼的功法,加以科学发展及推广,开辟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新途径,为促进残疾人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推动残疾人全民健身的开展。

[1]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Z].2006.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N].1990:12.

[4]刘永风.对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5]尹军,吕青,王清磊,等.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

[6]魏杭庆.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健身活动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8).

[7]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新功法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8]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Exercises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Disabled Persons

Lin LehuaJiang Chuanyin
(Wushu Schoolof ShanghaiSports University,Shanghai200438)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earch finding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exercises and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ir functions in promoting health,the paper probes the value and sigi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exercises in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disabled persons,in order to meet the diverse health needs of disabled persons for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for offering valuable references to develop and guide the work of the disble persons'health,for the aim of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bled health and improve their sport participation level,and for the aim of spread Chinese traditonal health exerciessports.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exercisesDisabledHealth

G85

A

1004—5643(2011)02—0102—03

1.林乐华(1983~),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

2.姜传银(1963~),男,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竞技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功法残疾残疾人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