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氏武术文化研究

2011-08-15范维牟连红王波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范维 牟连红 王波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游氏武术文化研究

范维 牟连红 王波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2)

游氏武术是集僧门、岳门、赵门、杜门、自门、化门、裘门等各大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通过不断的改进创新,逐渐形成拳术精湛的地方性综合拳种,有八段锦、达摩劲功、少林虎爪拳、僧门拳、五禽戏、蛇矛枪、十八投唐棍等,其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性、健身性、地域性。游氏武术作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推动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民族体育文化、竞技运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游氏武术文化发展

1 引言

1932年,游树廷夫妇从四川到贵州赤水官渡定居,并收徒授艺。曾先后在习水县城民教馆、谢家祠堂、县府女子中学、石笋、程寨和赤水市葫市等地从事武术教学,其弟子上千,影响极大,并多次获奖。1958年,游树廷之妻陈树云在遵义武术比赛中获得全能二等奖;1985年12月,在贵州武术挖掘整理时游老先生荣获“三献”一等奖;1986年5月,在江苏徐州市“全国武术观摩交流比赛”中获得全国武术雄狮金牌奖;198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游树廷表演的《达摩劲功》荣获雄狮奖;1987年在“贵州省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大会”上获得该比赛仅设四枚金牌中的三枚金牌,一枚银牌。

游氏武术历经上千年的师徒一招一式口传心授至今,没有任何完整的资料记载,一旦传承人发生意外,该武术将会失传。为了做好抢救发掘工作,2007年1月,游氏武术被赤水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元月6日,官渡镇正式成立武术协会,并定期举办游氏武术培训班、开展游氏武术研讨会。2009年,游氏武术被贵州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游氏武术文化

游氏武术是游树廷先生所创。游树廷生于1900年,祖籍四川泸州。幼年跟随泸州著名拳师刘正鹏习武强身,随后跟随四川荣昌著名武师丁淮江学习拳术。游树廷深得其师和师祖荣昌国术馆馆长彭梓荣的拳术真传,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悟性极高的游树廷逐渐将僧门、岳门、赵门、杜门、自门、化门、裘门等各大武术门派之精华融为一体的综合拳种。1985年,北京李子明先生通过国家武术处认可,并亲书《游氏武术馆》五字送给游树廷先生本人,游树廷自创的武术从此正式命名为“游氏武术”。

游氏武术,继承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礼”、“仁”、“义”、“德”、“和”、“易”等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游氏武术共计六十二个拳术套路。游树廷所传授的达摩劲功、少林虎爪拳、五禽戏、蛇矛枪、十八投唐棍属古稀拳种。主要内容包括八大武术门派各自最精华的一段集锦而成的八段锦、达摩劲功、少林虎爪拳、僧门拳、五禽戏。游氏武术器械主要有蛇矛枪、梅花枪、花枪、八门金锁枪、钩镰枪,单架棍、双架棍、小齐棍、大齐棍、龙棍、齐眉棍、十八投唐棍,大刀、四面刀、单刀、双刀,单剑、双剑、盘龙剑,钢鞭,双锏,铁尺,迎面锤、凤眼锤等几十种。

3 游氏武术文化特点

游氏武术是集众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历经千百年来沧桑岁月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稀有拳种,其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性、健身性、地域性。习游氏武术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舒筋活血、振奋精神、治病救人,而且优美的拳姿、精湛的拳术,还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娱乐性、挑战性,深得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游氏武术的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其中游氏武术的五禽戏、八段锦对一些身心疾病的医治、调理以及身体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疗效。

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精通医术的华佗所创,它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使身体轻柔、血脉流通。通过练习虎戏达到四肢粗壮,增长全身力气;通过对鹿戏的练习,可以引伸筋脉,使腰腿日趋灵活;通过练习熊戏可以长力气,促进血脉流通;常习猿戏可使手脚灵活,容颜缓衰;常练禽戏可使动作轻快,心情舒畅。八段锦是在五禽戏之后发展起来的保健体操,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经常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可以消除疾病,增强体质,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运动功效。

武术的特点强调“内外兼修”,它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长期浸润下形成的,它表现为德为艺先、武以德立、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教、礼仪为上、宽容谦和。游氏武术在追求健身的同时同样注重武德的修为,要求习武者在习武的过程中讲手德、口德和公德,并要求习武者随时“立身正直”、“善恶分明”、“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对人品不端者不传,对无恒心者不传,对不知珍重者不传,对心险好斗者不传,对轻浮外露者不传。通过“尚武崇德”思想的修炼,使习武者逐步养成与人友善、淳厚处世、宽以待人的胸怀,达到厚德树人的目的。

游氏武术作为地方性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别是师徒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没有完整的文字资料记载,这对游氏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游氏武术的传播。因此,作为地域武术文化,要在“挖掘”的基础上注重深层的研究。要充分的收集材料,在分门别类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整体的、宏观的研究,把游氏武术文化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4 游氏武术文化的发展

4.1 充分挖掘游氏武术文化

对游氏武术的挖掘整理,资源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对游氏武术传承人资料的挖掘整理,健全完整的传承人资料;加强对游氏武术套路的挖掘整理,包括它的文字记载、套路整理、动作图片、套路配乐等,建立完整的套路数据库;加强对游氏武术拳理的挖掘,挖掘它对人体生理、心理、健身防身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游氏武术文化的挖掘,揭示它对人体、社会、环境的功能作用和特点。游氏武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研究时要从地域、民俗民风、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游氏武术文化相关资料的挖掘整理,使厚重的游氏武术文化展现其丰富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为研究游氏武术的历史乃至赤水河流域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4.2 营造浓厚的游氏武术文化氛围

传统武术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因素是它顽强的生命之源。要充分展示游氏武术文化,就必须树立赤水河“武术之乡”这一品牌,使其发挥品牌效应。要从宣传上下功夫,从内到外营造浓厚的游氏武术学习氛围。游氏武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它丰富的传统套路和文化内涵,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示它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从它的文化特色上下功夫,要制作出游氏武术图标,树立游氏武术新形象;要编写游氏武术发展史、游氏武术绝技、游氏武术文化研究等书籍;要利用广播电视制作一系列关于游氏武术的公益广告;要制作游氏武术文化宣传标语、宣传画报以及游氏武术雕像,在发源地的出入口及公众场所展示。定期举办游氏武术大赛,并形成赛制,从而激发练武者的参赛热情,使游氏武术文化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4.3 设立游氏武术文化学校

游氏武术的传播,游氏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建设。要有效的传承游氏武术文化,就必须在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传承人四个方面进行开展。加大经济方面的投入,建设一所融武术训练、文化研究于一体的游氏武术学校,给游氏武术爱好者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这对游氏武术队伍形成团体化、专业化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促进武术馆的建设,增加高素质的武术教练和精良的训练器材,并大力扶持有较长历史及有特色的乡村武馆发展;挖掘、整理开发新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氏武术套路,体育局、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武术进校园工作,举办全市体育教师游氏武术骨干培训班,推进全市中、小学武术操,普及游氏武术文化教育。

4.4 促进游氏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加强游氏武术的商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要把“游氏武术”、“独竹漂”与赤水河世界级丹霞地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等几个黄金周与旅游景区合作,展示游氏武术文化,达到对外宣传游氏武术文化的目的。根据游氏武术的运动特点和健身特点,开发研究游氏武术的服装、器械、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游氏武术文艺影视作品,组建由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具体运作的竹乡武术文化产业集团,可在武术文化传播、武术培训教学、养生、旅游、服装、武术器械、旅游纪念品等多个领域进行有序经营,形成产业链,以便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5 结语

游氏武术集众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历经上千年的沉积、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的别具一格的稀有拳种。游氏武术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舒筋活血、治病救人的功效,而且优美的拳姿、精湛的拳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娱乐性、挑战性。游氏武术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要建立游氏武术动态呈现、静态陈列和文字立档系列保护机制,鼓励民间力量促进游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游氏武术文化的发展史、拳理、文化等方面的挖掘整理,展现游氏武术文化特有的文化魅力,以便实现对游氏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达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游氏武术文化的目的。

[1]袁金宝,王静,温搏.论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特征及发展意识的觉醒[J].体育学刊,2009(8):85-89.

[2]徐永昌著.文物与体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56-167.

[3]邱丕相,杨建营.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5-8.

[4]申国卿.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65-68.

[5]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54-57.

[6]郭旭茂.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6):26-28.

[7]李凤成.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文化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62-63.

[8]毛景宇,李建刚,高鸿彬.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34-37.

On the Wushu Culture of You's Family

Fan Wei Mu LianhongWang Bo
(P.E.Department of ZunyiNormal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2)

Wushu of You's Familiy is the collection of Wushu from Buddist,Yue Family,Zhao family,Du Family, Natural Style Wushu,Hua Family,Qiu Family,and so on,through gradual innovation and graudually form a special comprehensive regional Wushu school,with the content of Baduanjin,Damo Strength training,Shaolin Tiger Claw Skill, Buddist Skill,Wuqin exerciese,Snake spear skill,and Eighteen stick skills,etc,with strong reginal characteristics,fitness feature and its special tradition.As a kin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 in Chishui river region,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national sport culture,competitive sportsand national fitnessprogram.

You'sfamily WushuCulture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2—0020—03

遵义师范学院2010年度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编号:ZE201016。

1.范维(196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公共体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华武术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