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创编研究

2011-08-15华雪王体帅李巧玲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柔力球北京体育大学太极

华雪 王体帅 李巧玲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北京1000084)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创编研究

华雪1王体帅2李巧玲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北京100008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进行调查整理。指出了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以及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发展中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指出在发展中应借助社会各界、政府及柔力球爱好者自身的努力,加大柔力球太极风格的推广与普及,使之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柔力球太极风格24式柔力球

1 前言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以及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应时代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使得“太极”活动得以球类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太极化”的球类运动。在柔力球的发展过程中,其套路从最初单一的基本套路、规定套路不断吸收舞蹈等元素逐渐延续发展成为不同风格的多种套路,但较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套路完全与太极文化有机地相结合形成太极风格的套路。为克服这些发展中的缺陷,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项学生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特点,创编了具有独特鲜明太极风格的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这些套路的问世标志着太极柔力球运动套路发展步入了与太极文化紧密相结合时代。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集整理具有权威的相关资料,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访谈太极柔力球的有关专家,有关部门领导。了解他们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以及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并对建议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实际性的方法。2.2.3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北京市天坛、地坛、颐和园、陶然亭和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柔力球代表队进行考察,了解练习者在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的创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创编背景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仝保民同学,以及同学徐伟、赵远君、华雪和王体帅,经北京体育大学柔力球代表队的郭老师介绍结识了太极柔力球,并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和规则,同时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至今未与太极文化相结合的的这一缺陷。他们致力于实现太极与柔力球两者的结合,积极地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等动作特点,创编了一套招式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连绵不断、武气十足的柔力球太极套路——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1]。由于此套路的动作较复杂,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太极功底要求较高,加上目前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并且多数没有太极拳和武术基础,因此学习三十六式则显得比较困难,阻碍了此套路的传播和发展。

针对此种情况,创编者对北京各大太极柔力球推广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讨论和研究后得出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决定结合当今社会上最为普及的24式简化太极拳,创编一个新套路——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此套路自推出后,由于简单且易于被人接受,迅速在北京得到了普及。2009年4月,北京市举办了24式和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交流大会,共有来自北京各地的20个代表队300多人参加,影响力很大。这次交流大会使得柔力球太极套路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青睐和普及。

3.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3.2.1 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风格方面上创编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普及和发展最好的。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2]。所以在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上定位在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上。此套路是将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圆活连贯、立身中正、连绵不断、速度均匀、轻灵沉着的技术风格特点,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形成具有独特鲜明特点的太极柔力球套路。

3.2.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上创编

(1)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步型区别于其他太极柔力球套路,在步型上吸纳了太极拳的弓步、马步、丁字步、后坐步、虚步和半马步等,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白鹤亮翅采用了虚步,祥龙游云采用了弓步和后坐步,手挥琵琶采用了丁字步等步型,并在过程中结合了柔力球的反绕翻和8字摆动等动作,形成了圆活流畅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步法上吸纳了太极拳的退步、跟步、碾步和侧行步等步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退步观海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退步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的有机结合;水袖遮面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侧行步云手动作和柔力球的正绕翻动作有机结合。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型上进行了规范,右手仍然持拍,而对左手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掌法。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法上强调左右手的配合,区别于其他套路只运动右手的理念。在手法上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推掌、搂掌、抱掌、挑掌和分掌等手法以及柔力球的捻拍、撩拍、翻拍等手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惊涛骇浪动作是将柔力球下抱圆转身的同时推掌,形成了身体前后的对拉,使身体重心更加稳定;手挥琵琶动作,是在做完头上平绕两手在体侧展开时,右手想胸前划弧时同时左手做抱掌动作,使身体左右对称协调一致。

(5)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身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身法上要求中正安舒、自然松活、舒展大方、周身完整一气,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3]。各式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与杨式太极拳基本一致。在退步观海动作中,并使太极拳的退步、转身法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其更加圆活流畅。

3.2.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编排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编排上借鉴了简化24式太极拳的编排方式,并根据柔力球的弧形引划的技术风格特点,在套路中加入了转身、反转等动作,使套路更加的圆活流畅。全套动作共分为八段,24式动作,每段动作所运行的路线较短,减少了对场地的要求,并在其中加入了转身动作,有助于提高人的小脑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3.2.4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原理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理论上借鉴了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周身完整一气、一动无不动的技术理论[4]。在金龙戏珠动作中,右手的纳球入拍弧形引划动作,是通过迎、纳、引、划环节完成的,正式体现了柔力球引进落空的的技术特点。在整套动作中柔力球所运动的路线都是通过弧形引划的方式实现的。在思想上追求人拍合一、心球合一的和合思想,体现了太极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思想。

4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价值

4.1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

4.1.1 对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柔缓的有氧运动,在练习时要求动作要配合呼吸,使呼吸要深、匀、细、缓、长,实质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经常性进行呼吸深长的锻炼可对呼吸肌牵拉和收缩起到很好的刺激,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呼吸功能,进而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4.1.2 对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锻炼时要动作结合意识,整套动作都处于一种柔和缓慢和自然流畅的状态。因此它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该套路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练此套路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进心脏,同时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4.1.3 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

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5]。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通过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使大腿肌肉得到增强,延迟肌肉萎缩。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并强调用意,使脊椎得到伸拉,在此状态下再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腿步观潮、微风拂柳、惊涛骇浪和手挥琵琶等转体和伸展动作,可使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功能可得到明显的加强,从而对整个运动系统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4.1.4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动作要求上下呼应,左右兼顾,协调一致,全面发展。进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练习,可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增加人的食欲,进而提高人体的身体健康。

4.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社会价值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是目前国际上惟一一项不以直接“碰撞击打”为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6]。积极吸收和借鉴太极拳元素创编的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时代结合的产物,具有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和象征、历史的传承感和新奇性等多方面的情感价值,在推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宣传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效果。柔力球与太极拳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新型发展模式,寻找到新出路。两者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不断和谐发展。

4.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经济价值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推广中不仅带来了太极柔力球器材、服装等传统经济元素的价值增殖,而且还促进了太极柔力球表演业、中介培训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符合体育运动规律并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胆尝试商业化运作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空间。

5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适应人群

一是动作难易程度上较为简单,轻柔缓慢,不是剧烈运动,从而易学易记易练;二是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不论男女老幼,身体健壮与虚弱,甚至患有慢性病且肢体健康患者,均可习练;三是适宜于各种不同目的人,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竞争性多种特征,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学练者的需要;四是适宜各种身体状况的人,在练习时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动作的高低程度,身体弱者可在练习时适当提高动作的幅度,腿部功夫好者可在练习时,将动作降低做到最佳状态。正是由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所以在当今国内外各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更适宜于现在在国内外推广和普及。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推崇。24柔力球太极套路是继三十六式后较为完善的柔力球太极套路。在套路的创编上采用了杨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使其与柔力球的摆翻、绕翻、下抱圆和8字摆动动作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在当今国内外这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此套路更适宜于推广和普及。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是在学习和推广时被不同的辅导员改变了动作的规格,导致习练者的动作走型。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深受广大柔力球爱好者喜爱,只是有些习练者在练习太极套路时无法表达出太极风格特点。

6.2 建议

(1)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原理并结合了柔力球的摆、转、绕、翻等技术动作,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此套路比36式习练人数多,建议能集结更多有太极功底的柔力球爱好者编排更多的适合大众的太极风格柔力球套路。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简单易学,并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大众健身的最佳运动。应该增加宣传力度、扩宽推广渠道。

(3)积极举办各种竞赛、交流活动。让更多喜欢柔力球运动的人了解太极套路,了解24式,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并且要加强全国各省市太极柔力球教练员和辅导员培训工作,集中学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这样才能更规范地向各地区辅导站推广和普及。

(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爱好者们在学习和练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同时最好学习杨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这样在演练24柔力球太极套路时才能更加体现出太极风格特点。

(5)倡导各高校将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增设到体育教学体系中。

[1]仝保民.柔力球太极套路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2.

[2]杨丽.太极拳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7.

[3]赵斌.杨式太极拳正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15-16.

[4]华雪等.大众体育之星—柔力球运动[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5):149-150.

[5]何明.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6]张勇涛.杨式太极拳及防身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郭雷祥.太极柔力球中老年爱好者身体机能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8]郑勤.太极文化与功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9]王红光.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5).

[10]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太原:山西出版社,2004.

[11]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12]于新潞.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

[13]张旭光,王群.把柔力球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柔力球[N].中国体育报,2005-8.

Choreographing Soft Ball Routineof 24-Tai Chi Style

Hua Xue1Wang Tishuai2Li Qiaoling2
(1.Graduate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2.Wushu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This paper describes Softball own style Tai Chi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project advantages,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unique fitness value,in order to make more sports fans understand Softball with Tai Chi style.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field trip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its development,and offerssome 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s to develop softball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from all walk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oftballTai Chi styletwenty-four Tai Chi Softball

G85

A

1004—5643(2011)06—0052—03

1.华雪(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柔力球北京体育大学太极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北京体育大学推进综合改革 成立马术等独立学院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我国柔力球运动近20年学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