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见与文学

2011-08-15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
关键词:看家本领桑塔格出场

“意见”一词,正在被广泛地使用。许多时候,这个词并不是独自出来闯荡天下的,它有它许多的伙伴,它们集结起来,便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空间,或者,有时候也可以说是,立起来了一个新的山头,比如,不知从何日起,突然红起来的一些人,他们突然,变成了一个词:意见领袖。

一切都还在发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大约不太远的时候,该是“知识分子”的出场,更准确一点,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出场,从胡适的被出版、被阅读和被谈论开始,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还很有一些激情没有用完;时间不久,突然就有了“知道分子”的名词——我记得《新周刊》一直在跟踪它,描摹、刻画、记录,甚至颁奖。知识分子书热的时候,在许多书的开端,还要议一议“知识分子”的由来,还要试图为它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可还没有来得及争论,“知道分子”就横空出世了。至于“知道分子”为何,大家心中好像都有一个图景,但却并不能够统一到一个画布上来,于是只能成为一本刊物的装点与卖点;随后,“常识”粉墨登场,这也可以算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启蒙插曲。也许,我们真的有了“知识”,又还很“知道”,况且是“常识”,于是乎,我们就要“意见”一下,是不是如此串联起来的呢?

大概不完全是。词语的热起与冷下,其实并无严密的逻辑可言。更大的问题,可能源于我们正在发育的对于社会的想象。

我们原来其实并不欢迎“意见”的,虽说没有到洪水猛兽的程度,但总有冒犯的含义在里头,经常的说法,便只能是内部或私下的交流。被藏在抽屉里,被“潜在”,被挤压为呻吟、幻想乃至猛烈得就要爆发的冲动,最后变成一种不道德的道德判断,好与坏的本能取舍下,全然成为是否识时务的注解。现在的“意见”,尽管“进化”得不是很完全,总还有别样的意味在里头,总还有只要去摸就能摸得着的尾巴,但总归是变得中性而近乎有一种客观性了:我们,都是有意见的人。

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我们,都是有意见的人”,如此迅烈的转换,就是把王小波拉回来,他一定也会很不适应,他仍会不断地疯想:这是否就是我要的生活。我甚至想,现代中国最大的意见领袖,鲁迅先生,若做一篇有关的杂文,他会如何去定题目、如何去开篇,是骂,捧,还是冷笑两声;或者说不定,一看到这个“意见领袖”的名号,他就一定会掉转头去,甩下笔,给我们一个黑黑的背影。

“意见”的原来,那种压抑,总不会让人快乐,可意见的现在,狂欢的迷醉,又让人颇多怀疑。

按赵汀阳先生的说法,“人们的各种行动都由主观意见所决定,意见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最终需要政治的解决,因此,意见的世界必定是个政治世界,或者说,按照意见去行动就必定导致政治生活。因此,政治生活就是人的基本生存状况”。“意见”必然是和“主观”的,更与现实的“利益”粘连,于是“冲突”和“竞争”无法避免,它的解决,需要“政治的解决”,这似乎就是“每一个人的政治”。但,却并不一定和每一个人的意见相关,每一个人的政治,一定是要小于每一个人的意见的。

文学呢,当然可以被当做一种“意见”来使用,作家,也可以是意见领袖之一种。现在,我们就有许多现成的例子。对此,如何作出判断,我有极为深重的疑虑。在这个时候,桑塔格站出来说:“文学的智慧与表达意见是颇为对立的……提供意见,即使是正确的意见——无论什么时候被要求提供——都会使小说家和诗人的看家本领变得廉价,他们的看家本领是省思,是追求复杂性。”

我相信,如此的“意见”,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怀疑。而对这样的怀疑,这位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良心”的桑塔格,一定是会报以少有的微笑表情的。

猜你喜欢

看家本领桑塔格出场
美国文坛多面手苏珊·桑塔格:传播·评介·思考
——王阳明《月夜》覆议
严肃与自由:苏珊·桑塔格文学评论分析
每类肉都有“看家本领”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看家本领”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奇怪的女顾客
桑塔格的自我激励
桑塔格的成功与60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