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文学中的芍药意象

2011-08-15王功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
关键词:芍药意象

⊙王功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论中国文学中的芍药意象

⊙王功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芍药是我国传统花卉之一,在花卉题材文学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芍药题材的创作历程中,芍药有花如彤云,浩态狂香,叶如琉璃的物色之美;胭脂尽透,弱质倚风,万娇千媚的女性之美;天然灵种,寂静不与争宠,比之梅格的品格之美;芍药的写作由物色之美到形象之美,品格之美,映照着中国各代各体文学的特色。

中国文学 芍药 意象 形象特征

一、芍药的文学地位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上古民风充满了神秘。郑樵《通志略》记载:“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①,芍药至今约四千年的悠远种植历史。先唐时期芍药意象出现了11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花卉意象排名为:兰、草、莲、柳、桂、松、竹、桑、桃、桐、柏、梅。②芍药只见于2个诗篇中。根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统计,题咏芍药的文有4篇,《芍药赋》《芍药华赋》以及《芍药花颂》2篇。

唐代,芍药地位开始衰落,《通志略》记载:“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闻。贵游趋竞。遂使芍药为落谱衰宗。”③王禹《芍药诗并序》也记载:“然自天后以来,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矣”④,根据《全唐诗》检索系统,芍药意象出现了97次,存于55篇诗中,题咏芍药的作品14首。而牡丹意象375次,题咏牡丹的作品135首,芍药在数量上大大少于牡丹。

宋代,扬州芍药名扬天下,芍药在花卉题咏文学中排名大致与牡丹等齐。根据《2189首宋代咏花词题材构成表》芍药第10位,41首,检索《全宋词》“红药”语词意象有60首,芍药总计应为105首,仅次牡丹(128),排名第6。⑤根据《〈全宋词〉植物词数量统计表》,芍药意象为105次,同杜鹃(104)、黍(105,排名35)大致,宋词中牡丹出现了140次,排名32。⑥芍药题材的文学创作在宋代是一大高峰,笔者检索,《全宋诗》有63首题咏作品,《全宋词》中有16首题咏作品,从意象数量上,《全宋诗》499次,扬州的芍药诗歌有60多首。

元明清时期,芍药题材在文学中的创作进一步继承发展。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别集类“芍药”(除去木芍药的次数)在金元时期,70个集子中,出现了173次,其中45首题咏芍药的作品,明洪武至崇祯时期,87个集子中,出现了227次,其中91首题咏芍药的作品,清代,24个集子中,出现了235次,72首题咏的作品。检索“红药”(不排除红药、芍药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的情况),金至元时期,31个集子中,出现了58次,题咏有3个作品,明洪武至崇祯时期,49个集子中,出现了78次,题咏有1个作品,清代,24个集子中,出现了129次,题咏有8个作品。总体来看,题咏作品金元时期48个,明代92个,清代80个。

意象意义的稳定,还体现为对于多样化文学的统一性的认识。《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按入选作品数量的统计,芍药在花卉的排名为33,入选作品28首,与梨花(30)、榴花(30)、酴(29)、芭蕉(27)、苔藓(26)、藤花(25)大致的地位⑦,《古今图书集成》中芍药入选作品共计文5篇、诗词74篇、句27,排名18(81),基本与梨花(127)、兰(121)、杏(109)、樱桃(94)、桑(89)、石榴(87)、橘(85)、梧桐(81)地位相当。⑧

二、芍药题材的创作历程

先唐时期,谢灵运“芍药当阶翻”之句让芍药的美灵动而出,辛萧《芍药花颂》,王徽《芍药华赋》,把芍药的物色特色诠释得恰到好处,描写出芍药晔晔生辉的形象。

唐人写诗,摹写自然风物有致,是从对自然物的直接感观出发的,由此可以从诗篇中反观一个人对于时代的态度。初唐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从实用角度写下芍药,反映了整个初唐诗歌摹写风物客观求实的态度。盛唐时期,统治者的喜爱牡丹,引导了社会的整个浪潮,没有一篇涉及芍药,体现了文学的功利性的一面。韩愈《芍药》,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偶成十六韵》,元稹《红芍药》的创作,由观物摹物到移情拟人,再到物我合一,逐渐由客观之物到移情之物到我心之物,注重理性思维的发挥了。

宋代是芍药题材创作的高峰时期。全宋词中芍药意象105次,题咏芍药的作品有16首,口语化的语言以及非正式情感的空间里,宋词在描写芍药女子特质上比唐诗更具表现力,更突出柔情万种,温馨熟美,呈现出一种含蓄蕴藉、情意绵绵的典型化的审美意境。芍药本身的自然特质,香、色、姿,较之于唐诗之中,难免端重,稳妥,词的形式为抒写小儿女情怀“非主流”的思想提供了场所,芍药的特质在词中的表达自然一体,浑然天成,验证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如刘子寰《醉蓬莱》等。南渡分流之后,现实苦难的磨练,人生体验的丰富,词的情感也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芍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生发了寄寓遥思、沉郁哽咽的另一番意境,代表性的是姜夔《扬州慢》等。比较来看,宋词的写作与唐诗同是对芍药自然特征的描述,但直接从芍药与女子的相似点来写风情,这种情怀里,抛洒着南渡词人在纵情娱乐之后,离愁伤感的思绪,细腻隐约。宋诗则是理性思想高度繁荣的一大体现,芍药题材在宋代文学中的推陈出新,是在理性的角度凸写芍药的品格。宋诗更注重内蕴的挖掘,达到纵向、深层次的思考,从自然物性升华到品格美韵,以此体现人生的心领意会的感受。笔者检索,《全宋诗》有63首题咏作品,意象数量达499次,宋诗中更注重表现芍药品性高绝的特点。

元明清时期,芍药沿袭了前代的创作,意蕴及吟咏模式上突破较少。这一时期赏花的作品酬唱之作涌现,体制庞大,多组诗,如明代倪文僖《和内阁李学士赏花诗并序》十组诗,李东阳内阁赏芍药组诗等。

三、文学中芍药的形象特征和意蕴

植物本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正因为人的意识的参与,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才有了主观的美与客观的美的区别。主观的美,主要指品格、意蕴、象征等,客观的美,着重突出物色、形状等实实在在的描摹。而且,植物的观赏,有以叶胜者,有以花胜者,有以果胜者,总有最突出的一点掳获人心,从物态的观赏上升到物我相融的感受,往往是通过审美意识的参与。芍药属于以花胜的植物,茎、叶、花、色、香,均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

(一)芍药的物色美

物色美,指在生物的自然特征上,个体获得的直观感受,如鹅掌楸、鸡冠花等。导致学习迁移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相似性,也就是两个物体中具有相当多的共同成分。物色美发现,正是基于芍药与其他物体之间相似性的特点的迁移性认知。

1.花色

芍药是以花胜的植物,突出表现在花蕊、花瓣、花形、花的层数、花的大小等方面。如上之上品“冠群芳:大旋心冠子也。深红,堆叶,顶分四、五旋,其英密簇,广可半尺,高可六寸,艳色绝妙,可冠群芳”⑨,突出的是花蕊与花瓣的特点。芍药的花单生于茎端或近顶端的叶脉处⑩。雄蕊呈螺旋状排列,离心发育,花蕊万丝同心,花瓣千叶同萼,如同女子的宝髻,花朵单生、朵型硕大,韩愈《芍药》写道:“浩态狂香昔未逢。”

色,《广群芳谱》中把王观的《芍药谱》分为四色:“黄、红、紫、白”四种。今天芍药的品种,包括红、蓝、黄、绿、黑、紫、粉、白、复色九种颜色。较为常见的有黄色,定位为“金缕”,如同月色,如文征明《禁中芍药》:“月露冷团金带重”;红色,元稹《红芍药》:“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红得如炉火一般浏亮,王禹《芍药诗》:“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如红灯烁烁一般,有的如同胭脂色,宛若女子脸颊,白居易笔下是“似泪著胭脂”。

香,“宝妆成”是“香欺麝兰”,“黄楼子”是“其香尤甚”,一般而言,花朵大香味就相对要淡一些,如桂花,小而芳香浓郁。但芍药却很例外,“宝妆成”是“十二大叶中,密生曲叶,回环裹抱团圆”,“黄楼子”是“盛者五七层”,可见韩愈“浩态狂香”并不是虚指,王禹《芍药诗》:“风递清香满四邻”,“仙家重返魂香”。

2.姿态

突出的表现在茎、叶形态上。茎,如“醉西施”:“大软条冠子也。色淡红,惟大叶有类大旋心状,枝条软细,渐以物扶助之,绿叶色深厚,疏长而柔”⑪,“醉”,体现为枝条柔软,需要物体扶持,白居易写道“: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芍药的茎为草质,丛生状,高度40-150cm,有无毛与有毛之分;上不多具棱,直伸或扭曲,向阳部分多着紫红色晕,基部为圆柱形,有紫红色晕。⑫由于其草本的特质,扭曲,以致文人用“没骨”形容其姿态,谢尧仁《咏芍药》:“免笑花无骨”,茎秆有紫红色晕,形象化为酡颜、醉后、婀娜、绰约的一系列形象,如元稹《红芍药》:“酡颜醉后泣”,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欹红醉浓露”。

叶,有花叶枝叶之分,如“叠香英:绿叶疏大而尖柔”,“醉西施:绿叶色深厚,疏而长以柔”等。芍药的叶互生,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与牡丹比较,芍药的叶小且薄,但叶色深而光亮,小叶形态变化也趋简单,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叶边缘具骨质细齿,波状或稍有缺刻。⑬叶片小、叶质薄,叶子就容易随风涌动,叶边缘波状,复叶的特点,让随风涌动的叶片有了层层叠叠,翠绿沧浪的特色,白居易“十二叶参差”,如元稹《红芍药》:“烟轻琉璃叶。”

芍药的美感不仅因自而生,更突出的是凭借外物的兴寄玩味。尤其的表现在凭借着风生发无穷的韵味,如张泌《芍药》:“闲倚晚风生怅望”,曾协《酹江月·咏芍药》:“弱质风,芳心带露,酒困娇无力”,顾瑛《春晖楼赏芍药》:“舞袂风翻翻”,袁桷《新安芍药歌》:“风动霓裳凝绰约”,风的入诗,摇曳生姿,使静态的美有了动觉的质感,更贴近生活,接近最自然的原始感受,芍药犹如一个困倚东风的娇弱女子,痴情而怅惘,如元郝经《芍药》:“烟轻雪腻丰容质,露重霞香婀娜身。铁石肝肠总销铄,都将软语说风神。”

在造景上,阶、栏、篱笆的陪衬,使芍药在视觉上达到起伏而涌动的效果,有层次而异常醒目,最有名的是谢灵运“红药当阶翻”,如波浪般的起伏,元稹《红芍药》:“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杨万里《多稼堂前两槛红药红白对开二百朵》:“最是倚栏娇分外。”

3.女性美

(二)芍药的意蕴美

1.芍药的情感蕴涵

(1)赠别寄情

《溱洧》“赠之以芍药”,《毛传》解释:“芍药,香草也。”《郑笺》作注:“伊因也,士与女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⑰“药”通“邀”之音转,传情达意。《释文》引《韩诗》解:“芍药,离草也。言将离别赠此草也。”崔豹《古今注》解为:“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亦犹相招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也。”⑱《韩诗》将芍药解释为“离草”,故芍药又有“将离”一名,为离别时的赠别寄情。如元稹《忆杨十二》:“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⑲暮春开放的芍药让离别的感情怆然凄冷,如元稹《红芍药》:“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张泌《芍药》:“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姚合《欲别》:“山川重叠远茫茫,欲别先忧别恨长。红芍药花虽共醉,绿蘼芜影又分将”,芍药“将离”的含寓,隐喻了内心的缱绻离愁。

(2)伤春怨咽

从芍药的花期出发,此时玉兰凋零,牡丹谢落,百花残败,暮春之时的芍药又叫做“婪尾春”。《清异录》记载:“胡峤诗‘瓶里数枝婪尾春’,时人罔喻其意,桑维翰曰:‘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⑳闺怨的情思就如同“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样无边无际的蔓延。如杜牧《旧游》:“闲吟芍药诗,惆望久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㉑浓的闺怨情思溢满诗中,闺阁之人悲叹韶华不驻,时光匆匆。芍药溱洧之赠,将离之寓,成为了闺阁女子心中郁积的苦苦相思。

(3)咏史怀古

芍药冠名扬州,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由此生发了寄寓遥思、沉郁哽咽的词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刘克庄《贺新郎·客赠芍药》:“一梦扬州事。画堂深、金瓶万朵,元戎高会。座上祥云层层起,不减洛中姚魏。叹别后、关山迢递。国色天香何处在,想东风、犹忆狂书记。惊岁月,一弹指。数枝清晓烦驰骑。向小窗、依稀重见,芜城妖丽。料得花怜侬消瘦,侬亦怜花憔悴。漫怅望、竹西歌吹。老矣应无骑鹤日,但春衫、点点当时泪。那更有,旧情味。”㉒狂香浩态,天资妖娆,争奇斗艳,犹在仙乡,如此繁盛的花会已不复存,只能“叹别”,“惊岁月”,“漫怅望”,作者无奈的玩味,最后,只有陷入无限的“那更有,旧情味”的萦绕之中,仿若“扬州风物鬓成丝”的一唱三叹,哀伤之情拂之不去。

2.芍药的品格美

品格,指精神层面上体现出来的审美主体价值。芍药品格美韵的积极发现,其一,两宋之际,花卉业高度繁荣,扬州芍药可谓是壮观之极。其二,爱花的社会风气的驱使。宋代推崇享受生活,如赏花活动的兴盛,苏轼在《玉盘盂》并序中提到:“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㉓其三,文学思潮“载道”、“比兴”传统。自初唐陈子昂“重兴寄,兴风骨”,中唐古文运动的“文以载道”,宋人在寄托、兴味上不断地延展,注重思想层面的理趣的挖掘,开拓了芍药的品格美韵。

邵雍对芍药的品格更有独到的认识,比之梅格。邵雍笔下的《芍药》是:“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㉕邵雍高度赞扬芍药是“梅妆”,芍药在诗人的眼中,不是国色天香之物,而是如雅淡之梅,无独有偶,侯置对芍药也有“梅格”的认识,其《鹧鸪天·赏芍药》写道:“只有梅花是故人。岁寒情分更相亲。红鸾跨碧江头路,紫府分香月下身。君既去,我离群。天涯白发怕逢春。西湖苍莽烟波里,来岁梅时痛忆君。”㉖梅之独放在寒冬之际,寂寂无闻,芍药独放在暮春时候,无争芳斗艳之心,芍药以梅为友的写法,让芍药的品格更有内蕴了。梅是凌寒傲骨的孤单,芍药则是不与争宠的安静。

① (宋)郑樵:《通志略·昆虫草木略(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89页。

② 南京师范大学雷铭统计,逯钦立先生纂辑(中华书局1983版),版本为在我爱E书网站上下载的由“燕闲斋主”制作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电子版本。

③ (宋)郑樵:《通志略·昆虫草木略(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89页。

⑤ 许伯卿:《宋词题材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1页。

⑥ 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统计,版本据南京师范大学《全唐宋金元词文库及赏析》之《全宋词》电子检索系统统计。

⑦ 南京师范大学,朱明明编,《佩文斋咏物诗选》咏植物诗数量分类统计表。

⑧ 南京师范大学,张荣东编,《古今图书集成》所收主要花卉作品分类统计列表。

⑨ 王观:《〈扬州芍药谱〉丛书集成新编·四十四》,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07页。

⑩ 王建国、张佐双:《中国芍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⑪ 王观:《〈扬州芍药谱〉丛书集成新编·四十四》,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07页。

⑫ 王建国、张佐双:《中国芍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⑬ 王建国、张佐双:《中国芍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⑭ 唐圭璋编:《〈全宋词〉(四)·刘子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04页。

⑮ 《〈全宋诗〉·王之道一二》,卷一八一八,第20234页。

⑯ 《〈全宋诗〉·王之道一二》,卷一八一八,第20235页。

⑰ (汉)毛亨传、郑玄笺:《毛诗》,明万历刊本影印,孔子文化大全编辑部编辑,山东友谊书社,第209页。

⑱ (晋)崔豹撰:《〈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第八》,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⑲ 《全唐诗》,卷四一一。

⑳ (宋)陶谷、清异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7册,《小说家类·子部三五三》,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61页。

㉑ 《全唐诗》,卷五二三。

㉒ 唐圭璋编:《〈全宋词〉(四)·刘克庄》,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27页。

㉓ 《〈全宋诗〉(卷七九七)·苏轼一四》,第9226页。

㉕ 《〈全宋诗〉(卷三八一)·邵雍二一》,第4699页。

㉖ 唐圭璋编:《〈全宋词〉(三)·侯置》,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34页。

作 者:王功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宋文学方向。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芍药意象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芍药曾经是调味品?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四月,是你的谎言
新疆赤芍
芍药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