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真意深心高洁
——志锐《廓轩竹枝词》艺术风格探微

2011-08-15万志全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
关键词:竹枝词蒙古比喻

⊙万志全[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情真意深心高洁
——志锐《廓轩竹枝词》艺术风格探微

⊙万志全[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志锐《廓轩竹枝词》有着情真意深心高洁的整体艺术风貌。它叙写了诗人在贬谪途中的艰辛,对蒙古习俗的惊异;也把浓烈的情感贯注其中,真挚地吟咏“命运之悲叹、志向之高远、情怀之乐观”。在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格,而且用词准确、一字千金。

志锐 廓轩竹枝词 艺术风格 记叙逼真 情感直露 修辞多样 用词准确

志锐(1850—1912)是光绪年间一位正直、干练且颇有见地的满清大臣,生于四川绥定,曾官至新疆伊犁将军。在艺术才华上,工于书法与诗词,著有《廓轩竹枝词》一百首(作于1895年)。关于这些竹枝词的写作目的,诗人自谦道:“谨就军台各名各旗风俗,与夫目之所见,得《竹枝词》百首。于山川形式鲜有所关,聊为一己纪程,非敢云诗也。”诵读这些竹枝词,可以聆听诗人被贬外蒙古乌里雅苏台行程中的所见所想,品味其性情之率真、对蒙古风土人情之深情厚谊,感慨其心胸之高洁。

诗人采用“竹枝词”这一传统文学体裁叙写一路行程,既不太费思量,又能随时记下所思所想,可谓“选裁得当”。因为源于民歌的竹枝词经由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大力倡导,便逐渐由手执竹枝、载歌载舞、以短笛和鼓声为伴的民间歌舞混合艺术,演变为文人亦喜参与其中的灵活可爱的通俗诗词。在外形上,它与七绝颇为相似,但不像七绝那样执著于平仄,且不避浅显,不惧重复,多于谐音双关、比喻起兴之中吟咏风情,叙写爱情与深情,以达情景交融之良效。除了文学价值以外,竹枝词所保留的社会史料、民俗史料、少数民族生活史料都有丰富的内容,反映妇女的诗作也包涵极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因而可以看作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反映社会历史文化面貌的全景式画卷。本文仅以《廓轩竹枝词》为例,体会诗人逼真记叙所见所感、直接抒发真情深意之艺术内涵,品味诗人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用词精炼准确之艺术风范。

一、逼真记叙所见所感

从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行程近万里,一路上大漠黄沙,饥寒交迫,在旅途艰辛之余,偶尔可见草丰水美、牛羊成群之美景,加之亲眼目睹蒙古人生活习俗之奇异,又让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

(一)叙写旅途艰辛与形胜

行程伊始,地势颇为险峻:“雄关夹峙真天险,乱石河流马不前。”(《大境门》)到了戈壁滩,景色逐渐壮阔起来,可见“黄沙白草暮云平”(《鄂伦虎图克第十四台》)之壮丽景象,然而,一路走来,“一山乱石一山沙”(《本巴图第十一台》),整个路途颇为艰难,“乱石平沙无所见,碍人行路马兰堆”(《博罗鄂波第三十台》),到处都是乱石和沙子,有时还有马兰阻碍车马行进。因此,诗人发出感叹:“天下崎岖原不少,乌尼台路倍难行。驼茨满地繁星密,凹凸从无一步平。”(《乌尼格特第四十三台》)天下的崎岖路途并不少,可是比起乌尼台来又不算什么,这里的路凹凸不平,简直寸步难行。而且旅途中孤单辛苦,煞是可怜:“短衣匹马踏山冈,落落晨星未敛芒。”(《蔗林第四十一台》)一个人穿着一件短衣,在星辰满天的黎明孤单单地骑行在山冈中,实乃可怜兮兮矣。尤其在雨季,旅途之艰辛陡然倍增:“穹庐苦雨坐如囚,竟日廉纤总不休。四面寒风冷侵骨,思归真欲赋登楼。”(《苦雨》)下雨的时节,在毡房里干坐着,就像囚徒一样,雨儿总是滴滴答答下个不停,再加上四面寒风侵骨,真想打马返回故乡啊。总之,旅途甚是疾苦难耐:“空尽米囊行色减,压装惟载石累累。”(《拾推河石为砚》)米袋子空了,脸色很是饥黄,只有装些石头压在行囊里了。更有甚者,一旦大风吹来,则寒冷异常,让人痛苦不堪:“天高风劲苦寒多。”(《札克第五十五台》)

令人欣慰的是,旅途中偶尔可见塞外雪景:“白雪白云两相杂,岭头一月不分明。”(《鄂伯尔吉拉噶郎图第五十八台》)洁白的积雪和流动的白云相互映衬,煞是可爱。尤其在春回大地之际:“水绿山青堪入画,天中节后是春回。”(《察布察尔第三十九台》)春天回来了,蒙古原野恰如水绿山青的画中美景,其间草色青青,秀色可餐:“征车尽日行山里,草绿如茵秀可餐。”(《哈达图第四十四台》)而且,在水草丰美之处,还可见到仙鸟一样的飞禽展开羽衣,翱翔蓝天:“此乡水草称双美,时见仙禽掠羽衣。”(《噶噜底第四十六台》)如此动人的景色真可谓美不胜收矣。

(二)惊叹蒙人习俗之奇特

蒙古是个游牧民族,他们沿水筑居,沿草而牧:“毡庐到处沿溪筑,争牧牛羊趁绿莎。”(《阿录吉拉噶郎图第五十九台》)当然偶尔也会耕种,他们“半蓄牛羊半事耕”(《察罕拖罗海第一台》)的生活,既稳固又流动,在不变中求新变,其生活习性充满着生机与乐趣。而且,令人称奇的是,在蒙古荒野上,不同类别的生灵居然能够同处一个洞穴而相安无事“:平地草根多鼠穴,谁知小鸟亦同居。”(《鸟鼠同穴》)鸟鼠同穴,其景可谓奇特矣。

蒙古民风淳朴:“台官常跪迎天使,诚朴风犹见一斑。”(《庆岱第九台》)不但官场侍奉殷勤,而且蒙古少女接待客人也很热情:“彼姝二八饰明,执爨司茶镇日忙。待得釜中羊胛熟,为侬含笑一先尝。”(《蒙妇执爨》)蒙古妇女的勤劳与热情在侍奉客人的过程中,通过“执爨司茶镇日忙”、“为侬含笑一先尝”而得以亲切地体现出来。蒙古礼物以哈达为主:“递来哈达分三等,绣佛光明第一尊。膝地手高擎过顶,按班安好笑言温。”(《递哈达》)哈达也分为三等,最尊贵的是绣上光明佛的那种,蒙古人双膝跪地、双手高擎,把哈达举过头顶,面带温暖的笑容和你说话,你会感觉到无上的尊贵和荣耀。

蒙古也有一些劣俗,比如重男轻女:“侥幸生男可偕老,三年不育是归期。”(《蒙古婚嫁》)已婚女子要是能够在三年之内生下一个男孩,便能有幸留在夫家,否则就要被遣回娘家。另外,有些贫苦的年轻女性境遇较为悲惨:“生女家贫多不嫁,采兰赠芍礼无拘。相逢年少皆调笑,面首原来人尽夫。”(《蒙古女多不嫁》)由于家里贫困,无力筹集嫁妆,只好一辈子呆在娘家,每当见到陌生男子就主动上前调笑一番,全然没有女性的羞涩。还有些年老的贫苦妇女,生活则更为悲惨:“老年嫠妇为尼,教是红黄亦不知。赤足烂衫行蹀躞,傍人门户候晨炊。”(《蒙古孀妇》)她们削发为尼,赤着一双脚,破衣烂衫,没有粮食可吃,只好一大清早来到别人门前乞讨。

诗人目睹蒙古的落后面貌后,也表露了深切的惋惜之情:“蒙俗不知开地利,牛羊寥落草纤纤。”(《吉斯黄郭尔第十八台》)哎,蒙古人怎么不好好开垦土地和矿藏呢?这种牛羊稀少、草木凋零的情景真是太可惜了。那么,蒙古荒原上有没有矿产呢?“毕勒台南四十里,山根产碱水成潭。蒙人不解煎研法,但说清泉味不甘。”(《毕勒格库第二十六台》)蒙古的山中藏有碱石,可供大量开发,可惜不懂煎研之方,只好白白地让碱石把泉水染得难以饮用。“铁矿多年汞潦涔。若假洪炉开鼓铸,一经陶冶尽祥金。”(《特穆尔图第六十二台》)蒙古也富含铁、汞等金属矿藏,但由于没有开采,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无所用。

二、直接抒发真情深意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志锐善于观察与思考,他的竹枝词不但叙写景物与习俗,而且把浓烈的情感贯注其中,真挚地吟咏“命运之悲叹、志向之高远、情怀之乐观”。

(一)感慨人生离别与生命苦短

在寂寞的贬谪途中,没有人来安慰诗人被贬损的心,只有一双燕子还那么多情:“双燕呢喃学语娇,多情相送路迢迢。不依画栋雕梁去,来向毡庐伴寂寥。”(《双燕》)有时候,诗人觉得悲惨的生命恰似蒙古的牛羊:“过客晨餐用粪炊,输薪台弁积成堆。寝皮食肉已嫌忍,遗矢犹教化作灰。”(《粪薪》)牛羊不但肉被吃了、皮被刮了,而且连粪便都未能留下,被牧民捡拾、晒干后烧成灰了。

看到白雪融化,诗人又感慨其生命之短暂:“笑他不及征夫健,未见秋风已白头。”(《闰五月初二日山头见雪》)白雪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人的生命就能长久吗?如果继续追问,则可发现诗人已经白发苍苍,正在生命的归途中虚度余生。有时候凭吊古人,也能感悟人生之短暂:“碑碣无存名氏翳,我来空自吊斜晖。”(《元古人墓》)人生几十年,死后名字消亡,碑碣也逐渐荡然无存。作为一位老者,诗人感觉生命就像斜阳的光辉一样行将消散,因而内心萌生出难言的悲凉。“历尽风霜磨劫苦,谁拈柏子悟三乘。”(《佛灯》)在频遭人生苦难之余,诗人终于悟出人生空无之本质,体会到“大乘佛法”透彻感悟之真谛。

(二)坚守高远之志向

诗人志向高远,虽频遭放逐,高洁之心态丝毫未改:“洁白年年能不改,逐臣心迹与山盟。”(《胡吉尔图第六十台》)即便屡遭厄运,也从不气馁,就像荒野上的树一样顽强地生存:“白塔凌霄势不孤……岭头高树两三株。”(《默端第三十三台》)诗人性情高洁,虽旅途困苦,仍然葆有高雅纯洁之心态:“五月披裘冷不禁,戎衣小队涉遥岑。清怀难共山灵语,但听松涛万壑音。”(《杭爱山中道上》)季候虽然已至五月,天气仍然寒冷,即使披着裘皮大衣,也都冷得全身发抖,此时,诗人高雅的胸怀却未有损害,仍然平静地在松涛声中聆听万壑之妙音。在诗人看来,心境惟有恬淡超拔,才能在厄运之中坚守志向:“翁格台前频立马,心随流水渡桑乾。”(《翁格第四十二台》)因为没有私心杂念,所以无所牵挂,能够一路潇洒地走完人生征程。

(三)乐观情怀之表露

诗人乐观豁达之性情并未因挫折而锐减。在《托里布拉克第二十二台》中,诗人复述了痛饮泉水、解除忧愁的传统佳话:“传言灵迹马跑泉,托里军台傍寺前。饮此不伤沦谪苦,几多忧忿一时蠲。”只要能够痛饮马跑泉,不管是沦落天涯,还是贬谪受罪,此前的诸多忧愁愤懑即刻烟消云散,可以想见,马跑泉是多么甘甜纯美啊,而诗人又是多么乐观豁达啊!“焚香拜罢频回首,南望边山数点青。”(《大口关帝庙》)在顶礼膜拜关公之余,诗人豪情满怀,便用眼中所见之青山,来比喻乐观向上之豪迈情怀。

三、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在历代竹枝词中,为了能够达到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效果,其间的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常用不衰,志锐的《廓轩竹枝词》亦属此列。

(一)比喻与夸张手法的融合运用

比如“车前横木索陶穿,驾起浑如器在悬。须识此中风浪少,稳于春水上天船”(《驾竿车》)。前一句用了动作式比喻,比喻驾车结构的奇特,后一句用了夸张式比喻,比喻驾竿车的舒适稳当。“台名鄂洛湖都克,一片玻璃诺尔湖。水草丰肥人富庶,牛羊如蚁满平芜。”(《鄂洛湖都克第四台》)前一句运用巧妙的比喻,描绘诺尔湖水之纯净美丽;后一句用了夸张兼比喻,叙写牛羊之繁盛。“车声轧轧势如雷,十里黄尘滚不开”(《哈留第三台》),比喻兼夸张的手法足以显出驾车之气势磅礴。“粘天绿草平如掌”(《白达拉克第五十四台》),夸张兼比喻的手法足以见出诗人把握景物之气魄豪迈,你看,绿草都粘连延伸到天上去了!

(二)拟人、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诗人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刻画山的瘦峻:“峻骨嶙峋石笋尖。”(《吉斯黄郭尔第十八台》)这里采用瘦骨嶙峋的手指尖来比拟山的神态,让读者感觉到每座山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有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景物渲染得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四面峰峦尽枯窘,平铺十里草芊绵。”(《胡图克乌尔图第四十八台》)四面环山,峰峦尽皆枯黄,群山环绕之平川则绿草茵茵,柔绵广袤。

四、用词精炼准确

竹枝词多为七言绝句,全诗不过二十八字,为了达到整体艺术效果,所以往往惜墨如金,反复雕琢,一字千金,这在《廓轩竹枝词》中亦有精彩的佐证。

(一)一字推敲见功力

有时,一两个字的准确使用即可见出诗人的匠心独运,比如“马足不前车历碌,山湾现出喜拉台”(《喜拉穆呼尔第十九台》),就把马车在冈峦起伏中颠簸而行,突然见到目的地的喜悦之情用“现出”一词点缀而出,恰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见”字的相近妙用。

(二)词性活用现神采

有时动词活用,则整句活力四射:“一望寒山翠色稠,日光遥射雪光浮。”(《闰五月初二日山头见雪》)这里的“稠、浮”是稠密地堆积、银光四射地浮动的意思,是动词的活用(“稠”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它们传神地描绘了冬天的远山绿色稠密、积雪在太阳照射下银光四射的美丽景致。有时一个量词用活了,也能让全句活动起来:“二十年前巫峡里,一篷烟月下夔州。”(《宿推河闻滩声》)往事如烟似月,它们被戴在一只斗篷之上,随主人从巫峡直奔夔州;这是妙用量词“篷”所造就的佳句,它传神地把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活泼泼地呈现出来。

(三)摄大描小露性灵

有时,诗人从大处着眼,彰显整体风貌。比如“驿路崎岖百里多,驼茨丰茂遍山阿”(《浑木布隆第二十台》)中的“遍”即把驼茨丰茂的奇景点染而出;再如“停车大漠炊烟起,到处惟闻松柏香”(《花硕洛图第六十四台》)中的“惟”字就在简单地勾勒大漠、炊烟、松柏之际,将香味无处不在的荒野特质烘染而出,让读者陶醉其中。有时,诗人从细微处入手,以小映大,尽显竹枝词之神韵。比如“百里平沙无片水”(《霍尼齐第二十五台》)中的“片”字就把荒沙野地中水源枯乏的景象传神地写照出来。

总之,《廓轩竹枝词》是志锐记叙旅途所见所想、情景交融的佳作。在晚清竹枝词中,它具有描绘奇风异景、宣泄真挚感情、手法娴熟多变等艺术特色,至今读来依然栩栩如生,值得我们在新诗创作与歌词创作中借鉴吸收,为诗词创作带来清新的生机与蓬勃的活力。

[1] 李国强.末代伊犁将军志锐的人生悲剧析评[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2).

[2] 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辑.历代竹枝词[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 王子今.竹枝词的文化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作 者:万志全,文学博士,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竹枝词蒙古比喻
比喻
买椟dú还珠
书法《竹枝词》
浅谈蒙古舞的地域特征及艺术特征
蒙古靴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竹枝词两首》其一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