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适《燕歌行》之李将军辨

2011-08-15杨春艳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系郑州451191

名作欣赏 2011年6期
关键词:歌行李将军沙场

⊙杨春艳[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系, 郑州 451191]

高适《燕歌行》之李将军辨

⊙杨春艳[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系, 郑州 451191]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一诗,堪称其边塞诗的奠基作。其中的名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在给我们带来艺术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迷惑,这里的李将军到底是指历史上的名将李牧,还是李广,一直模棱两可。结合盛唐的时代精神,分析其相关作品和《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确定李将军是指李广。

《燕歌行》 边塞诗 高适 李将军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堪称边塞诗中的杰作,其中的名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末尾两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尤其脍炙人口。关于这里的“李将军”,历来有如下几种说法:一说是李牧,如《唐诗解》卷十六中明人唐汝询曰:“既苦征战,则思古之李牧为将,守备为本,亦庶几哉!”①刘开扬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曰:“沙场征战苦辛,故今人犹忆李牧之将才,以其善筹画卫边也。”②左云霖在《高适传论》中也认为高适诗中的“李将军”都是指李牧③。一说是李广,如《唐诗鉴赏辞典》中鉴赏此诗的徐永年认为李将军即李广④。一般研究《史记》的文章也多引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来证明司马迁刻画的李广形象之深入人心。还有一说李牧、李广二者皆可,如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五有:“李广爱惜士卒,故云。或云李牧亦可。”⑤但我们应该想到,高适在作此诗时,心中的“李将军”必定是一个特指,而不会是游移于李广与李牧二人之间的泛称。那么,这里的“李将军”究竟是哪一个呢?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两个李将军的形象太接近,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李牧的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良将,其主要特点是善于守边、功劳显赫。“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

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其次是能厚遇士兵,但战士最初因为迟迟没有得到和匈奴作战的命令,对他的保守的守边策略是不理解的。李广的事迹记载在《史记·李将军列传》当中。他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在战场上驰骋四十余年,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谓沙场老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也就是说,李广主要有三大优点:勇敢善战、仁爱士卒、治军简易。

李广和李牧的共同点在于二人都是边将,都有军事才能,都能厚遇战士,都在匈奴人心目中有着很大的威名。但是也有不同,即李牧的战功是显赫的,虽然他没有李广一样英勇的身手。而李广“才高数奇”,虽然威名远扬,但是没有打几场大胜仗,没有立下显赫的战功。尽管如此,李广却获得了士兵的爱戴,这似乎又是李牧所不可企及的。

对李广、李牧二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来看看高适的《燕歌行》所呼唤的李将军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高适在诗前有序,指明本诗是一首和诗。有人认为此诗是影射当时的辅国大将军张守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 主持对北方契丹的军事,他隐瞒部将对契丹作战先胜后败的情况,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 传》),高适对此极为不满,而有此诗。但从全诗所描写的内容来看,远远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而是对当时整个边塞战争的概括,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⑥中指出,诗中所提到的“榆关”、“碣石”、“瀚海”、“狼山”这几个地名,它们的地理位置了不相及,只是泛指对奚、契丹的战争。所以我们这里只需关注诗歌本身的内涵。

《燕歌行》乃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思妇怀念征人的内容。高适这首诗并未脱离传统的要求,但是内容大为拓展,情调也多豪放悲壮,是一首内容丰富的边塞诗。诗歌是按汉家将士辞家、赴边、苦战、战斗结束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揭示了士卒的不同心理,刻画了士卒思想性格的各个方面。它既描写了士卒慷慨赴边、沙场苦战的情景,热情歌颂了士卒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又描写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不均的事实,对荒淫误国的统帅进行了讽刺与批判;同时也通过绝域的荒凉,刻画了士卒们报国思亲的复杂心理,对士卒久戍边疆,得不到体恤的处境,表示深厚的同情。多种矛盾纵横交织,反映了边塞问题的复杂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指出汉军战斗的失利,失利的原因在于什么呢?不在于拼死奋战的士卒,而在于腐朽之极的统帅,大敌当前还有心思欣赏歌舞,这样的统帅怎能带兵打胜仗!因此作者在最后替战士们喊出了他们的心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士卒们来边疆的目的不是为了邀功受赏,而是为国献身。沙场征战尽管无比艰苦,可是如果有李将军这样的将领统帅,他们哪里又会有什么怨言呢?士卒们盼望的是一个能和他们并肩作战的将军来鼓舞他们的士气,而李广是更符合此时的士卒们的需求的。李广不仅体恤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还能够身先士卒,每次遇到危急情况都是他冲在第一线,与士卒分忧。而李牧不轻易作战,作战也是在考虑周详、布置严密后进行,因而他不会遭遇到“战士军前半死生”的局面。他也厚遇战士,但更多是从平时的物质上去满足他们。而在《燕歌行》中,士兵们连功勋都不顾,又哪里会在乎那丰厚的待遇呢?他们只求将士能够同仇敌忾,共灭凶顽的敌人。

高适的诗中多次提到李将军、李牧或李广,通过对其他诗篇的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燕歌行》中的李将军。如:

李牧制儋蓝,遗风岂寂寥?君还谢幕府,慎勿轻刍荛。(《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塞上》)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送浑将军出塞》)

在《睢阳酬别畅大判官》中,高适用李牧破儋蓝(即褴)的气概和功绩来劝勉友人畅大判官。高适一向是反对和议睦邻的主张的,如在《塞上》中他说:“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紧接着就慨叹“惟昔李将军”,“一战擒单于”,这里“李将军”显然是李牧。根据《史记》的记载,李牧要么不战,一战就“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可谓功绩显赫。而李广呢,虽然有出色的将才,参加了不少的战斗,但是大获全胜的却不见有几个。这当然也不能说李广没用,大多原因还是因为统治者对他不太信任,士兵不多,装备也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往往伤亡较多。

实际上,李广在唐人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据榆章华、赵霞的《论唐代诗人对〈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接受》⑦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广在唐代诗人眼中的形象是一个“能骑善射的飞将军”,是一个“仁爱悛鄙的好上将”,也是一个“命数不偶的失意者”。李广虽然没有什么战功,但他还是赢得了唐人的敬重和同情,尤其是李广能骑善射的技能、勇猛无敌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令后人无限思慕。如王昌龄的《出塞》一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就是依据“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的史实而言的。而高适的“李广从来先将士”(《送浑将军出塞》)也是指李广在作战的时候往往身先士卒,亲手射杀敌人裨将。

唐人虽然仰慕李广,但若是谈到战功,却没有多少人提及李广了。在唐代诗人的眼里,卫青、霍去病才是胜利的代表。从高适的诗中我们也屡见“卫霍”字眼。如《蓟门五首》之一有“功勋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感叹年岁已老,战斗了一辈子,却不能获得霍去病那样的功勋。又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中有“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也是因为卫青、霍去病功勋显赫而怀念他们。从《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李广的命运虽然令人同情,但是他的战功确实无法和卫霍相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详细记载了卫霍二人的功绩:“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因此相比而言,唐代诗人更羡慕卫霍那样受到皇帝嘉许封赏的将军,这种羡慕赞叹之情与盛唐奋发向上的时代气息相一致,自然也就表现在他们的诗歌当中。

显然,高适也是受盛唐气象的浸染,不出当时人们对李广、李牧的看法。在他的诗中,李牧代表了功勋,犹如卫霍一般,因此提到这些人,一般都是用来勉励做官的友人或慨叹自己无缘像他们一样在边疆建立功勋;李广则代表了“身先士卒”,是一个受战士欢迎的将军。而《燕歌行》重点是在刻画士兵们的舍生忘死的爱国热情,是代战士立言的,自然是要写出战士们心目中的李将军。况且,诗中已经表明“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些战士只想在战场上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不在乎获得怎样的功勋。此时除了期盼一个英勇善战的李广式的将军带领他们浴血奋战外,别无他求!

通过对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的分析,我们不仅将一个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说法明确了,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解读《燕歌行》所要反映的精神实质。

① 唐汝询.唐诗解[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② 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③ 左云霖.高适传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④ 萧涤非,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⑤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湖南:岳麓书社,2001.

⑥ 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J].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79,(3):15.

⑦ 榆章华,赵霞.论唐代诗人对《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接受[J].汉中: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4.

作 者:杨春艳,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系教师。

编 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猜你喜欢

歌行李将军沙场
高适《燕歌行》“李将军”人物辨析
沙滩排球:阳光少年,驰骋“沙场”
李将军雕像,美国种族问题的靶子
长歌行
东瀛长歌行
雪域高原长歌行
元、白歌行观再认识
——以《唐代歌行论》为中心
打仗的地方叫战场,为什么又称它为沙场呢?
输者风度
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