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原来可以这样唱的
——由龚琳娜的《忐忑》所引起的思考

2011-08-15王春秋湖南省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41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琳娜音色民歌

王春秋 (湖南省怀化学院音乐系 湖南怀化 418000)

民歌,原来可以这样唱的
——由龚琳娜的《忐忑》所引起的思考

王春秋 (湖南省怀化学院音乐系 湖南怀化 418000)

最近在网络上有一首歌非常受广大网民的欢迎,因为歌曲的风格和演唱的难度,网络上称为“神曲”,并且争相模仿。人们开始关注演唱者龚琳娜和她的团队,关注她们的“新艺术声乐”。对这种现象,本文作者从歌曲的几个特点对这首歌进行了分析,《忐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民族声乐创新成功的很好的例证。歌唱者龚琳娜和她的团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全新的感受和演绎,是改变当前民族声乐“千人一声”的大胆探索和实践。

龚琳娜;民族声乐;“千人一声”;创新;思考

最早认识龚琳娜,是因为喜欢电视剧《血色浪漫》里的秦岭唱的西北民歌,字正腔圆,韵味浓厚,真是听得如醉如痴,百听不厌。后来在网上搜索,知道了龚琳娜的名字。但是后来对她的关注渐渐的少了,直到2010年8月有人向我推荐一首在网络上被称为“神曲”的歌, 才重新认识了龚琳娜。第一次听龚琳娜的《忐忑》,很震惊,原来民歌是可以这要唱的啊!

2010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的新春音乐会上,龚琳娜演唱了一首歌《忐忑》,后被传到互联网上,被网友奉为“神曲”,“听一万遍也学不会”,甚至连王菲也表示“眼珠子都转丢了也没找着那忐忑劲儿”。目前这段歌曲视频的点击率已超过10万次。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和争相模仿,甚至有不同的版本的,有声乐版的,钢琴版的等等,着实的“火”了一下。2010年底,龚琳娜受邀参加了湖南电视台的跨年演唱会,再一次演绎了这首被称之为“神曲”的歌曲,创新的夸张的民族服饰,夸张的表情,戏曲唱腔多种角色的音色的转变,再一次引起轰动,同时《忐忑》和龚琳娜再一次的引起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讨论。

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包括各地方、各民族的民歌、戏曲、曲艺、说唱等。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民族众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文化,又衍生出代表地域文化的民歌、戏曲、说唱等,形式繁杂,种类众多。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博采众长,不断吸收和创新,在众多文化艺术形式中脱颖而出,它历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虽然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新的民族声乐模式,特别是现在,虽然有人在声乐界创新,称为“新民歌”派,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是民族声乐的魂,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具有中国传统声乐特点的“腔”和“调”最能表现中国人的情感。

现在的“学院派”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拓宽了我们的民族声乐发展的道路,歌唱中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使民族声乐在音域上,高难度的技巧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学院派”的演唱方法和练习手段也给民族声乐带来了局限,现今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民族歌手都是一样的声音,被称为“千人一声”,为音乐评论家所反对。就像工厂里批量生产的罐头,一个款式,一个味道,给观众和听众造成了“审美疲劳”。作者认为,龚琳娜是一个民族声乐改革的先行者,她也是出自“学院派”,但是她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学院派的练习方法是一个好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好的基础上,才能有按照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个人表现来确定声音的使用的可能性。就像是一个工匠,一定先和师傅学基本功,后来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就是大师;一味的墨守成规,毫无创新的,做的再好也就是个匠人。

声乐评论界都在说不能“千人一声”,呼声很高,但是真正付诸于行动来改变这一现象的或是真正能够想出创新的方法和措施的,少之又少,都处在探索和寻找的过程。龚琳娜《忐忑》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忐忑》和龚琳娜为什么可以在网络上这么“火”,这样受到网民的喜爱,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忐忑》非常具有中国传统声乐的特点

首先,它的节奏鲜明,从中可以听出京剧锣鼓经的节奏,配以锣鼓经的“大大呆”的即兴的唱词,就更有中国传统声乐的特色了;其次,旋律线条是具有中国传统声乐的特点的,开始部分像随口哼唱的戏曲,但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又有非常个性化的变化,最后经过几次大的旋律线的回旋上升情绪发展到极致,酣畅到淋漓尽致。

二、创新是成功的基础

《忐忑》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音色,表现形式等方面。我们的传统的民族声乐本来就是个形式丰富的艺术,这样单一的音色不能体现出“个性”来。首先,《忐忑》在音色上就颠覆了以往的歌唱的声音的音色,不只桎梏于一种音色,在老旦,老生,黑头,花旦音色的应用上混合不同发声技巧,以一种新的方式富裕歌曲全新的生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音色的变化使歌曲中有了角色的扮演和情绪的铺垫;其次,《忐忑》的奇怪的歌词。声乐作品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绝大多数歌曲是有唱词的。有了歌词的描述,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音乐。然而,《忐忑》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歌词,没有语法链接的文字,只是用语言表现出戏曲的锣鼓经,是戏曲锣鼓经的即兴演唱。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更给人一种神秘的,想要探求它的欲望;再次,《忐忑》颠覆了声乐的演唱的表现方式。和大众媒体上的各种比赛、演出中出现的民族声乐演员们相比,龚琳娜的表现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没有那种精心设计的“超凡脱俗”的舞台造型、华丽的礼服、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声音,她有的是本色的表现、纯粹的表现。夸张的音色、夸张的丰富的表情,在短短3分45秒的时间里,龚琳娜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瞪大双眼,时而横眉怒目,时而开怀大笑,辅以大开大合的手部动作,是各种晚会上千篇一律梨窝浅笑的民歌歌手完全不能比的。她唱的不是她的声音是歌曲的灵魂,歌曲的灵魂通过她这个载体表现出来,因此在她的歌声中更能读懂作品,就更为深入人心。

三、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有力保障

龚琳娜的团队是个优秀的团队,是对音乐不懈追求的团队,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有着独到见解的团队。乐队的作曲是龚琳娜的丈夫老锣,他在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过古琴,对中国内蒙古、西藏的音乐都做过研究,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他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表现的。简单的民乐队编制,笙、扬琴、古筝、大提琴、笛子、打击乐器却演绎出了激荡人心的音乐。乐队的成员是非常优秀的演奏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比起那些唱别人口水歌的歌手,他们的作品不单是原创的,也是在用自己的情感来感受歌曲。

四、厚积薄发是成功的必然

龚琳娜和她的团队很早就致力于中国民族新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从2002年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新艺术歌曲。曾受德国“TFF RUDOLSTADT”音乐节、芬兰民族音乐节、法国世界音乐节、比利时欧罗巴艺术节等大型国际音乐节邀请举办数场独唱音乐会。2009年,歌曲《忐忑》获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他们陆续出版了新艺术歌曲唱片《走生命的路》《静夜思》《登鹳雀楼》《夜雪》,中国民歌《走西口》《好花红》、古代琴歌《弦歌清韵》。在做了众多采风工作,经过对中国传统声乐的不断研究,学习了多种戏曲的发声方法,演唱了众多民族新艺术歌曲之后,终于,《忐忑》叩响了大众的心门。

五、现场演唱是与观众沟通的最好的形式

每次演出,龚琳娜都在乐队的伴奏下现场演唱,激情四射,在调动自己情绪,努力表现歌曲的同时,还和观众互动,把握和调控着现场情绪的节奏,观众情绪高涨,不知不觉投身到这个歌唱的活动中来,在这个歌唱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从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现场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到,观众是多么的享受这个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每个人也有不同的音色和表达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也是不一样的。龚琳娜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和舞台表现的探索和尝试,为“千人一声”“千人一面”的中国民族声乐开了一扇窗。

民歌,原来是可以这样唱的啊!

猜你喜欢

琳娜音色民歌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New twist on Old Style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音·色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