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1-08-06何红梅

中国药业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丹红胆固醇血脂

何红梅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2450)

为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笔者对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依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均除外急性感染、炎症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和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51~74岁,平均 62.8 岁。

1.2 治疗与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应用适量脱水剂,改善脑循环,调控血压、血糖以及防治并发症等。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每次3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5 d为1个疗程。于治疗开始前1 d和治疗结束次日进行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检查,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可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常见诱因,脂质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损伤,继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不稳定斑快,同时启动局部的免疫反应,加剧斑块脱落、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脑梗死。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敏感但非特异性标志物,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高于正常人,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2]。因此,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血黏度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s,n=96)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s,n=96)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中药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丹参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为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能提高实验动物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TC)的比值,还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另有研究证明[3-4],丹红注射液可降低实验性家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生成,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进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与其直接抑制了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

[2]董 旭,梅建强,许文钟,等.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8,30(9):980.

[3]张富亮,吴慧轩,王 强.丹红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 225.

[4]谷党英.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 866.

猜你喜欢

丹红胆固醇血脂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