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职业教育中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

2011-07-23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导向案例教学法

樊 萱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从国企到民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从中职到高职的学生人数,无不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各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85后,甚至是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传统的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适应现代职业课程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职业课程对适龄学生的吸引力,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结论,设计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我国已有不少职业院校开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于如何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融合,尚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教学设计思路。许多教师面对行动导向法之下的各种具体方法,不知该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行动导向法。本文拟从比较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下各种具体的方法入手,具体地提出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应该如何选择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职业教学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分析

“行动导向的教学”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ld Revans)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德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准备教育的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促进了项目教学法跨学科、跨职业、跨培训机构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法等等。现在我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以下就从这四种方法的核心目标、使用过程、教师与学生、所需工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表1 行动导向法具体方法比较表

(一)相同点

1.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四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特别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脑、手、心”共同参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角色转变,教学相长。这四种方法都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的咨询者,有时候甚至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

3.教学模式呈现出开放性。这四种方法都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同点

1.模拟教学法侧重于“模拟”,关键在于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角色。要做到有效的模拟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模拟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场景。

2.案例教学法专注于“案例”,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教育的活动所撰写的案例就是教师上课的教材。案例的讨论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其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各种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经过缜密的独立思考是很难给出圆满答案的。案例法训练的就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独立决策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与指导作用。

4.引导文教学法重点则在于“引导问题”,教师通过引导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在引导问题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探求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否有明确的线索、有足够的提示、引导问题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

另外,引导文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从核心目标、到所需工具看似一样,但是区别两者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资料的提供。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会提供完成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资料,而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只会提供部分资料,更多的资料和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对引导性问题的回答来自主地学习。

二、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这四种常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和专业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的职业教学方法。以下以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主线,以专业设置为辅助分析行动导向法的具体选择和实施(见表2)。

表2 常用行动导向法具体实施一览表

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设置涉及技术、经济和社会工作三个大的领域。这些领域和专业具体包括:(1)技术专业——设有建筑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通讯技术、木材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与媒体技术、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保养和维护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和射线保护等专业方向;(2)经济专业——设有银行、数据处理、财会、卫生事业、社会机构、房地产经济、贸易、手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国际营销、国际税法、媒体与通讯经济、展览与大会管理、公共经济、运输经济、税收与审计、旅游经济、保险、经济信息等专业方向;(3)社会工作专业——设有老年人工作、残疾人工作、具有心理障碍及嗜好人群工作、犯罪人员工作、家庭教育、儿童和青年人工作、社区卫生工作、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等专业方向。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包括政治课、体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等)。这类课程虽然并不一定与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却是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修的课程。由于这类课程专业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因此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就像演员演戏一样。这种模拟人生、模拟社会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系统中的基础环节,旨在实现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知识细节的灌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基础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应用科学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个人问题。通过项目教学并且以个人为小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训练其科学思维,培养技术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济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法政、社会、管理咨询经济三类。这类课程社会性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宏观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对经济现象的各种模拟,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更直观地接触社会经济。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心理、法政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人心理的了解,学会从“他利主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文教学法中能有效地设置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好体现了社会事业专业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包容能力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指某一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它是为学习专业实践课程打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具有的“基础性”、“专业性”、“大面积性”、“核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枯燥”,大量复杂的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和虚构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引导文法可使学生在教师“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掌握技术知识和模型的设计。在头脑里清楚“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哪些能做得更好”,并形成后续实践课程中的操作步骤。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采用必须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必须把课堂的教学与学生课外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求学生走出去与社会接触,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现象,因此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项目教学在此可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真实的经济项目,比如与企业合作的市场调研项目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经济指标的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一完整的过程,在项目中积极学习经济方法,深刻体会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工作类专业课程必须体现专业内涵的把握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方法的选取必须突出专业特征。作为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是一种运用专业机制来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也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阅历,所以对课程中的知识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对一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总是想当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资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培养社会学的思维。比如,就社会工作方法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利用“赡养老人”这种类型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作用及其内容,并可以进一步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梳理并总结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家庭、矫治、残疾人社会工作。

(四)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是集中体现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它根据某种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需要而开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向,培养学生未来的具体职业能力或职业拓展潜力。

技术类专业实践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以小组为形式,以引导文法为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从旁提醒学生在具体操作机械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从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实施——检查评估,由始至终都是由学生动手动脑。

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的是与社会经济现实接轨,避免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利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各种职业的具体工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可从组建模拟外贸公司开始,运用所学内容模拟一部分,从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订立贸易合同开始,从信用证项下的FOB进口合同、CIF项下的出口合同各环节来锻炼学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能力。“引进来”就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具有现实性的案例。例如,在证券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形形色色的市场环境,去摸索、探讨处理各种投资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的能力。

社会工作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能真正学会用一个成人的眼光去处理社会事业中形形色色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工作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不是去模拟或创设问题的情境,而是直接采用实际的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到现场参观或者直接到相关机构去接触现实的真实场景,从而使实际工作水平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4]陈伟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导向案例教学法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偏向”不是好导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