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分析

2011-07-19刘平印

陕西水利 2011年4期
关键词:商洛市饮水全市

刘平印

(商洛市商州区水利队 陕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市共辖六县一区,国土面积为19586km2,耕地总面积24.24万hm2,人均0.1hm2,较全省平均水平低0.03hm2,而且由于山大沟深,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灌溉面积更少,旱灾频发,粮食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干旱季节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所辖七县(区)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已经成为商洛市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1 商洛市水资源概况

商洛市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气候具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的特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143.0亿m3/a。多年平均径流约为64.4亿m3/a,占陕西全省水资源的14.6%;人均水资源2700m3/a,是陕西省平均水平的2.2倍。这些数字似乎显示着商洛市是陕西省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但是以下两个特点,制约着该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1.1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商洛市年均降水量在682.7mm~925.4mm之间,降水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降雨量垂直分布差异显著。

降水量在垂直分布上,其量值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多,与海拔高度基本成正相关。由于商洛市地形地貌差异显著,降雨量垂直分布差异显著。

(2)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

由于受季风的控制,降水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且春冬干旱严重。在季节性旱灾频发的同时,暴雨洪水灾害也很猛烈。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1)河流源近流短。

商洛市共有大小河沟溪流7.25万条,平均 0.27km2便有一条河沟,但由于靠近分水岭河流大多源近流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仅有64条。流域面积过小,河流水源涵养能力差。一旦长期无雨,除少数较大河流外,小河小溪就相继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2)河水流量变化大。

商洛市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而且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汛期(4月~10月)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不同年份径流流量相差悬殊。而且本市河流源近流短,流域内降水同丰同枯,更加剧了水旱灾害。加之河沟密度大,河沟道比降陡,降雨产汇流历时短,洪水暴涨暴落,水资源更加难以利用。

(3)地形复杂,大部分区域不利于修坝建库。

商洛市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河沟道比降大,大部分区域缺乏建立径流调节水库的优良坝址。另外,就是有筑坝蓄水工程的条件,也一般由于环山引水渠线过长,而工程艰巨投资大,受益面积又很少,受到经济利益的限制。

(4)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暴雨季节河流含沙量高,大量淤积水库塘坝,限制了水利水保工程效益的发挥。更有甚者,洪水季节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往往冲毁水利工程,冲毁、占压、沙埋大量耕地,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地表崎岖,山高水低。

商洛市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地貌单元——河谷川塬、低山丘陵和中山。河谷川塬是基本农田的主要分布区,但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1.9%,分布于洛河、丹江、银花河、乾佑河等主要河流的两侧。丘陵低山占全市总面积的34.6%,是河谷川塬与中山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地面坡度在10°~25°之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坡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中山占全市总面积的53.3%,坡度一般在20°~50°,主要为林牧业用地,耕地零星分布。全市耕地中地面坡度大于25°的耕地占36%,6°以下的耕地仅占16%。耕地面积零星分散,且坡耕地居多,限制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仅有2.62万hm2,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8%,除河谷川塬区有部分为灌溉农业外,占全区总面积87.9%的低山丘陵区和中山地区,基本属于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

山丘区和中、高山区不仅缺乏发展农业灌溉的条件,也是本市饮水安全最困难的地区。这些地方除少部分群众利用天然出露的山泉基本解决了饮水问题,大部分群众仅靠水窖水、涝池水、浅坑水、小沟水勉强度日,群众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外出挑水上。

2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基本目的,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市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1996年底起商洛市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上,通过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防氟改水工程”,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困难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商洛市农村饮水工程进展情况详见表1。

表1 商洛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概况表

3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3.1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几年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商洛市工程性缺水问题仍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还很差,相当一部分人口饮水困难。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和地形特点造成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显著、开发利用困难,水土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重工程水利,轻流域综合治理配套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单打一的水利工程措施往往事倍功半,只有坚持流域综合治理,把水利、林业、农业、移民开发等各项事业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商洛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

(1)恢复和发展灌溉面积。

河谷川塬区虽然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1.9%,但土地生产力高,是商洛市国土的精华,而灌溉农田则是精华中的精华,198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曾经发展到2.91万hm2,但目前仍未达到1980年时的水平,这造成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降低,制约着商洛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以及田地“大平小不平”,形成了水中旱地。河谷川塬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增加蓄水、引水能力,加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恢复灌溉面积;并因地制宜,增大投入,建设新的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

山丘区可结合小型蓄水、引水工程,利用地形高差,发展小面积的有压灌溉(喷灌、喷灌等),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

(2)根据商洛山区特点,狠抓小型水利建设。

商洛市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水利建设以小型为主,蓄、引、提、喷等相结合的水利方针,更好的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3)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放到突出地位。

农村饮水安全是困扰商洛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和预防地方病、传染病,解放农村劳动力,并有助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供水工程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和缺水原因选择恰当的工程方案。农村供水工程一般为集中式供水,主要利用自然高差或提水,采用机井供水工程(开采地下水)、引水工程(引用山泉或河流水)、提水工程(建立泵站,开采地表水)、雨水集蓄工程(通过屋顶或专门建立的集水面承接降水)等方式,将水净化处理,通过管道输水至供水点取用。

(4)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水土流失是制约商洛市农业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一方面可增加山丘区农业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洪水泥沙对水利工程和川道农业的危害。旱地占商洛市耕地面积的89%,降雨是旱地水资源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商洛山区,要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首先要加强基本农田和其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水窖等)的建设,多拦蓄雨水。其次要推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持水土,促进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第三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第四是扩大春播作物的播种面积,充分利用雨季丰富的水热资源。

(5)提高山区水资源涵养能力。

商洛市沟壑纵横、地形陡峻,洪水暴涨暴落,加强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森林林冠层、地表枯枝落叶和根层土壤可以截留大量雨水。森林可以改良土壤,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特别是非毛管增加,使降雨易于入渗,形成土壤水与地下水,从而减少了汛期的地表径流,而非汛期地下水可以缓慢而稳定地补给地表水,使河道基流增加,从而达到了减轻水旱灾害的效果。森林还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轻泥沙淤积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因此,水利工程只有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减少水旱灾害。

(6)把水利建设和移民开发结合起来。

虽然商洛市的农村水利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边远山区依然是本市安全饮水最困难的地方,也是本市扶贫攻坚的难点地方。如果通过扶贫开发向河谷川道、交通沿线地区移民,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有很大的改善。通过在河谷川塬地区发展灌溉,在低山丘陵地区新建水土保持基本农田,扩大耕地面积,扶贫式移民才能得到安置,从而有效促进当地的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

商洛市是国家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也是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随着国家南水北调项目丹江治理工程的巨大投资契机,商洛市农村水利水保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大加快,推动全市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商洛市是陕西省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由于坡地多、平地少、山高水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工程性缺水严重。只有坚持流域综合治理,把水利、水土保持、林业、农业、移民开发等各项事业结合起来,商洛市水利建设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今后的水利工作要把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放在优先地位,恢复和发展灌溉面积,加强水土保持,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结合生态移民把商洛市山区建设成汉江流域和陕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陕西水利

[1]李浩存.商洛地区旱灾和对策[J].陕西水利,1995(6):16-17.

[2]张晓虎,闫玉厚,李栓民等.浅谈商洛地区的蓄水保墒农业[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4)2:85-88.

[3]陈拴琦,张撑民.商洛市耕地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06(20)2:61-66.

猜你喜欢

商洛市饮水全市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简易饮水鸟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