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墩镇戏曲文化与农民剧团情况调查——松溪县文化馆

2011-07-12陈艳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演艺剧团戏曲

■陈艳

郑墩镇位于福建省松溪县西南方,地处闽江支流松溪下游的丘陵盆地,毗邻政和、建阳境域。总面积176.47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15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这里常年活跃着一支农民剧团。

一、郑墩戏曲文化概貌

郑墩镇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历来以传统戏曲为主,传统“戏俗”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沿袭至今,渊源久远,底蕴深厚;从赣剧(江西路)戏班到越剧农民剧团,群众对戏剧的热衷和酷爱尤为深广,斐然不衰,成为松溪县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声誉省内外广大农村的文化市场。现有三个农民剧团,业余演职人员达70余人,每年演出各种传统剧目100多本800余场,演出地遍及4省200多个县村,观众4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60多万元。

二、戏曲文化带动其他群众文化开展

郑墩戏曲文化的历史和底蕴为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建国初期的各种社会运动中,各村就有了文艺宣传队,打腰鼓舞花棍扭秧歌非常普及,《刘介梅忘本回头》、《小放牛》等小戏及民间花腔小调非常盛行;到大跃进年代,庙会、社戏从正月初一开始演出到谷种落泥的三月清明,热闹非凡;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尽管人们饥不果腹,可依然鼓乐声声,苦中作乐;文革中虽然传统古戏被禁锢,但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宣传队还是风蜚农村舞台;改革开放后,江西路剧团,越剧团又登了台,有八个行政村能自编自演文化节目,把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推向新高潮。

为了深入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3年6月在县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由县文联和郑墩镇党委政府直接组织成立了“松溪县郑墩民间戏曲协会”(县文体局批准颁发了“演出证”),以农民剧团为依托,先后引导了镇文艺爱好者自发办起了女子管乐(3个)、妇女腰鼓队和中老年妇女健身舞蹈队(4个)等群众文艺团队,常年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拓展了群众文化体育、宣传活动的可喜可贺新局面。

三、郑墩农民剧团的特色

农民戏农民演,农民剧团农民办,这是郑墩戏曲文化的一大特色。地道的农民、家庭妇女,能穿戏装上舞台演百本戏,实属不易。她们迈过了道道坎坎,尝过风雨酸甜的种种滋味。为了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为了养家治穷,吃百家饭,睡地板铺,奔波演戏,将把农民剧团的旗子飘扬闪耀在广大农村的大地上,这就是郑墩剧团人的精神。他们是这样开始的:

起步上——丈夫、妻子、儿女、襟带亲人,占据了大半个戏台。传承组合家族式剧团,前台演戏,后台鼓乐伴奏。

戏资上——东借西挪办剧团,收入微薄自负盈亏。你几元他几百凑合着,就连孙儿甥女也拿出压岁钱。

设备上——从几块布条到层层彩幕,从几盏白灯到流光异彩的半专业灯具;从高音喇叭送音到音响声控。

演艺上——从师傅辅导到电脑自学,从“路头戏”到“正本戏”,从一般剧目到金典名戏;从农村小台到跨省戏院。

创新上——从传统戏剧到讴歌新农村、紧随时代的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快板曲艺……

郑墩农民剧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磨砺,不但为松溪县保留下越剧剧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打造了一方一品的文化品牌,成为松溪县一支戏曲文化的主力军。

四、郑墩农民剧团发展举步维艰

郑墩农民剧团组建在上世纪九七年代初,家庭式的文艺小团队,犹如一叶小舟在海浪中飘荡,易行易翻。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如何引导剧团走上文化产业道路,提高要出水平,是十分值得共同探讨和关心的问题。

郑墩三个剧团在实际的演出市场中举步维艰。首先是观念还没转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为演职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妇女,“有奶便是娘”、“有钱好推磨”的思想太重。以基本生存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重,哪里戏金高就到哪里演,哪团工资高,就去了哪团,形成演职人员流动性大且无序,收入不固定没保障。其次是演艺水平与市场的要求差距大。剧团起步于80年代末,沿袭于旧时老艺人演艺行当,没经过专业培训,演艺水平提高愿望不强,仅以生存糊口为基本要求,自甘平庸。三是设备陈旧落后,灯光、布景、音响声控等设备没有资金添置、补充、更换。四是演出市场渠道特殊、狭小,大多为农村民俗活动、信仰还愿、婚丧喜庆等邀请,对演出水平要求较低,演出费用低,剧团的投入简单,大有土法上马,粗陋经营之态。五是剧团组织者小农意识浓,企业意识低,胆略不大,怕当风险。由于办剧团的家庭,经济基础都较为薄弱,当心投资多收益少,风险大,影响家庭生存,制约了剧团市场发展的步伐。

五、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郑墩农民剧团所走过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求生存、进市场、快发展是他们的强烈欲望,他们渴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扶持,阔步向前,更好地为传承传统戏剧文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1、相关部门大力保护扶持,为剧团“架桥”“搭台”,创造更多的演戏机会。

2、寻聘专业教师为顾问,提高演艺水平,适应戏剧文化传承发展的要求。

3、争取项目支持,添置更换音响、灯光、投影等舞台设备。

4、建立完善机制,寻求民间资本进入,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引导剧团迈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郑墩农民剧团是松溪县群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大多数国有县级剧团积冗难返、无法维持、纷纷解体的时期,郑墩农民剧团仍然能够生存、坚持几十年直到到今天,应该有其存在的社会需求和独特的生存之道。但要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农村传统戏剧文化,做大做强农民剧团的演艺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待于我们群文工作者共同、持续的努力。

猜你喜欢

演艺剧团戏曲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