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2011-07-10万大娟杨仁斌单志敏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长沙市子系统资源

万大娟 ,杨仁斌 ,单志敏

(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提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这一理念先后在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并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1],中国政府也将其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目前,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相关评价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2]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定性[4-6]和定量研究[7-10],有重视生态系统安全的,也有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的,但大多为传统的研究模式。

长沙市地处湖南东北部之湘江下游,是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重要省份的省会城市。笔者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为核心,对2001年至2009年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探讨了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历程,以期为完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和实践的依据。

1 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分析

1.1 农业系统特征分析

农业系统是由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各子系统组成的,为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的巨大开放复合系统。可持续的农业是在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下,以科技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可以从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4个子系统来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农业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复合系统,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实用性、层次性等原则,本文分别从环境子系统(A)、经济子系统(B)、社会子系统(C)和资源子系统(D)中选取24个指标构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作为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和外部环境,农业生产必须在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要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使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并保持动态的生态平衡,故环境子系统选取指标A1~A6。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农业生产能越来越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提高产量,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故经济子系统选取指标B1~B6。农业社会可持续性要求农业社会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数量的合理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财政支农比重等,故选取指标C1~C6。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除了依赖耕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外,还离不开能源、生产资料的投入,故选取指标D1~D6。

1.3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本文所采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和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市农业局提供的2002~2010年《长沙市统计年鉴》、《湖南省农业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由于评价指标数量较多,且量纲不同,为求出每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必须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目标无量纲处理,把每个指标都转换成等价的得分。此处运用百分制和相对系数评分法对指标评分:对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酸雨频率、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郊区人口密度等采用极小化指标的相对评分公式对其打分;对于农业增加值、农用耕地生产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文化程度等采用极大化指标的相对评分方法计算公式对其打分。

2 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2.1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次分析决策目标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间层要素包括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备选方案层包括各子系统下的具体指标24个。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后,构造判断矩阵,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对本层次有关因素就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运用satty提出的“1~9”比较标度法确定标度值,得出用数值表示的主观矩阵,通过层次排序计算权重如表1。各目标层和各准则层CR<0.1,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判断矩阵合理。

2.2 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能充分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和目的。该方法在建立指标体系和确定权重的基础上,将各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形成各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可以体现各指标内涵的综合评价指数,评价模型如下:

式中:X为各个准则层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aj为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式中:W为农业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数;Xj为准则层水平状态;wj为第j个准则层子系统的权重。

2.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指标无量纲化的结果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和综合水平进行评价,2001~2009年长沙市农业及其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长沙市2001~2009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图

(1)社会子系统:2001~2009年,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11.3逐步上升到21.21,评价值增长了87.7%。2001年农业科技资金短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农业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偏低。其后由于长沙市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加大、区域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使得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成为带动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2)经济子系统:2001~2009年,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19.02到2009年的31.37,评价值增长了64.93%。2003年长沙市优化第一产业结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因而2003年和2007年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值急转升高的两个转折点。农业增加值、农用耕地生产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稳步上升以及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是经济子系统评价值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

(3)资源子系统:2001~2009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也保持稳步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01年的18.19上升至2009年的25.77,提高了41.67%。其中,资源、能源在农业上的投入以及森林覆盖率和耕地有效灌溉率的提高,对农业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4)环境子系统:2001~2009年,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值为19.21,最大值为2002年的20.63,最小值为2005年的18.20。2002~2005年,长沙市农业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值下降速度较快,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质量较差,如酸雨频率偏高、化肥农药的高强度使用等。2005年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有所下降,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一直升高,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上升。

(5)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从变化趋势来看,长沙市近8年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平稳上升,显示了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与目前的发展状态相一致。2001~2009年,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不断增加,8年间增长了45.52%。其中社会子系统的拉动作用占居首位,其次是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但环境子系统在2005年后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结合近两年在环境管理上的力度加大,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环境指标比重的增加等现状,长沙市农业生产环境状况将会大大改善,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3 结论

本文借助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由于长沙市以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农业建设为主题,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两型”农业建设的发展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其农业可持续发展呈现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评价指数稳步上升。(2)分析各子系统对长沙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社会子系统较大,其次分别为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3)从近年的变化趋势分析和目前长沙市相关政策的实施,各子系统增长将逐步达到平衡,以进一步促进长沙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生态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示范作用。

[1]Isabelle V.Economic appraisal of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 Bangkok[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1:516-529.

[2]刘彦随,吴传钧.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进展及其理论[J].经济地理,2000,20(1):63-68.

[3]许学工,后立胜,林辉平.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J].经济地理,2002,57(4):451-458.

[4]刘文勇,杨 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与制定创新[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3,(3):20-21.

[5]李 丹,林 中,马庆辉.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3):142-144.

[6]武和平,周占琴.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的必然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334-337.

[7]马守臣,王红亮,王 锐.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0,(6):66-69,72.

[8]曾新添,欧阳培强.河源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245-246.

[9]张 丽,刘 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7,(4):31-36.

[10]张怀山,乔国华,王春梅,等.西北荒漠绿洲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瓜州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18247-18248,18254.

猜你喜欢

长沙市子系统资源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