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网融合形势下FTTH规模发展关键问题分析及管理研究

2011-06-27赵金民许常德

电信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分路互补性光缆

赵金民 ,许常德 ,杜 军 ,2,汤 霖 ,2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武汉430040;2.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430074)

1 引言

作为“中国光谷”的武汉是国内FTTH的起源地。自从2005年与武汉市政府合作的国内第一个单体最大FTTH商用驻地网项目(武汉市南湖都市桃园小区)投入运营以来,伴随FTTH整体产业链的成熟,在FTTH单线成本已下降到与传统DSLAM方式或PON+LAN同一水平,并处于规模化应用门槛的驱动下(即FTTH从起初的技术和政策驱动升级到成本和经济驱动),FTTH接入方式在网络初期投资、带宽竞争力、运维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全业务运营商根据其在南、北地区市场地位,正在大规模实施“光进铜退”或“宽带升速”工程。

伴随 “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和全业务环境下宽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室(FTTO)无疑是运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在6年来的工作实践中,FTTH规模发展不只是一个技术转型的简单问题,其与政策、市场、网络建设、成本控制、终端、家庭布线、运维管理、应用内容填充和相关组织保障等问题密切相关。如何解决新形势下的FTTH的规模化发展(百万级用户规模),正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2 FTTH规模发展的内在驱动研究

根据20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企业的本质在于创新,企业家的职能在于实现企业的创新。由于FTTH是接入网的一种创新技术,所以取得FTTH的大规模发展的一项关键因素是是否发挥出相关互补性资产的效能。FTTH的互补性资产是存在于企业中的各种配套资产,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基础通信网络资源和建设管理能力、销售和服务能力、战略联盟以及品牌、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是推动FTTH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互补性资产。

对于当前我国电信行业而言,“北联通、南电信”的本地网运营企业依托历史积累是当地固定运营的主导企业。如果主导企业没有及时抓住FTTH规模发展的机遇,没能从中利用自己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取得自己能够取得的收益,甚至由于没有利用好这一缓冲期间,让其他竞争伙伴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则会导致既有主导企业的发展被动。而“南联通、北电信”的本地网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如果没有及时实现FTTH的大规模发展,没能从这一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后发技术优势和全网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如本地网线路和传输、基站局房等)取得自己快速做强、做大的客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甚至由于没有利用好这一缓冲期间,让固网主导企业利用捆绑方式大量抢夺已有移动客户,则“南联通、北电信”的本地网运营企业会马上丧失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 (即固定接入网)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企业的长远存在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数字逻辑和矩阵论的基础上,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计算纳什均衡解的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合理设计一个创新型计算模型,实现了自动计算纳什均衡解,并通过囚徒困境博弈的实际应用验证(如图1所示),揭示了当前我国南、北本地网电信运营企业大规模发展FTTH的内在驱动。

由于FTTH是渐进性的技术创新,其必然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材料、实现新组织等。解决FTTH规模发展,正面临以下关键问题。

(1)问题1:充分挖掘现有沉没资产的效能,发挥互补性资产对FTTH规模化应用的促进作用

自1878年人类建立固定电话系统以来,传统铜线接入已经历了133年的发展历史。21世纪传统铜线接入被FTTH逐步替换,既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场电信运营企业管理的创新和革命,故FTTH的发展也将经历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各阶段由技术突变造成,短期会引发技术竞争的混乱,但随着一种行业标准或者主导设计的出现,必将进入平稳进步阶段,直到下一技术突变出现。我国FTTH应用发展演化也遵循一定的生命周期规律,目前正处于第3阶段,如图2所示。

虽然FTTH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实现了OLT至用户侧的无源化,同时当前在规模推广期也具备建设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优势,但这一切仅是为FTTH的规模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运营企业来说,掌握了创新性技术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从创新性技术到企业的利润和核心竞争力之间,还有一个创新性技术商业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互补性资产的企业自主创新运营决策就显得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FTTH规模化发展是在现有的网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拓展,这种改进和拓展不会削弱既有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的价值,相反,还能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主导运营企业,还是是新的挑战型全业务运营商,FTTH的规模化应用是决定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创一流电信运营商战略目标的关键工作之一。

(2)问题2: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现FTTH规模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现代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工作一般按照“市场指引规划、规划指导计划、计划管理建设”的原则进行,在这种层级模式下,运营商集团公司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当前市场因素及现有网络服务资源状况,制定3年的滚动规划,作为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战略指导;然后,计划活动启动,以3年滚动规划为指导,受资本市场约束,在更新的市场及网络数据的基础之上,考虑项目投资需求制定公司一年的投资方案;最后,在年度计划之内,根据项目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监控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传统接入网通信工程管理依然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从项目可研、立项、设计到工程验收、审计、转固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后期阶段共3个阶段,在每个大的阶段中,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成若干个小的工作任务。在项目前期阶段结束后,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报告,这是第1个里程碑;在实施阶段结束后,项目完工初验转交运维部门,这是第2个里程碑;在项目初验后,经过结、决算审计和工程财务的正式转固,这是第3个里程碑。

根据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模型,如图3所示,初期FTTH网络实装率较低。如果盲目地在网络建设施工阶段将用户引入光缆或客户端ONT(光纤网络终端)布署到位,必将造成一次性投资过大、网络资源闲置和建设项目周期过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FTTH网络建设的诸多问题,根据工作实践,在大规模发展FTTH之际,创新性地提出了二阶段FTTH网络建设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FTTH二阶段网络建设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第一阶段主体工程(主要完成ODN的主干、配合光缆至楼道分纤盒的线路施工)简单化,可加快FTTH网络规模化发展;第二阶段零星工程因地制宜地解决用户引入段蝶形皮线光缆施工入户和ONT的装机开通工作,可以解决FTTH沿用传统通信工程端到端施工、测试、验收、审计、转固所造成的周期过长问题。同时,因为用户引入段蝶形皮线光缆施工入户和ONT的装机开通是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故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从管理主体上而言,主体工程归属网建部门统一规划管理,零星工程归属运维部门按需装机开通,可避免互为“搭便车”的管理问题,在FTTH端口造价控制上更容易实现精细化管理。

综上所述,FTTH二阶段网络建设管理模式不仅符合FTTH的UNI(用户网络接口)向用户侧迁移而带来的“胖客户端”问题,而且是规模化发展FTTH端口的必要管理保障。

(3)问题3:实施ODN网络的标准化建设是通过简单化思想实现FTTH规模化发展重要技术管理思想

为了满足百万级FTTH用户的业务需求,一张具备3C(cost=成本最优、continue=可持续发展、control=可管理)特征的精品网络是整个工作的关键,而网络中OLT和分光器的布署是决定3C性能的主要因素。

OLT的设置可以分为集中设置在端局、城域网机房、POP点、片区接入机房设备间和分散设置在驻地网设备间两种。集中设置的优点是机房具有独立产权或长期固定性,具备24 h维护管理权,能就近接入光缆环,同时位于用户线路中心位置,具备或经过扩建改造后具备管道、杆路条件,以便于光缆进出。分散设置的优点是接入点更靠近用户,节省干线光缆。

基于FTTH的规模化发展(百万级用户规模)考虑,建议主要采用集中设置端局模式。城市地区OLT服务范围根据用户分布情况和管线路由情况,服务半径为2~4 km;农村、山区等地区服务范围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光分路器的设置可以分为驻地网集中部署和楼道内分散设置两种不同的方式。光分路器驻地网集中部署方式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即将光分路器模块设置在光交接箱内,上联主干光缆直接连接到中心局内OLT,从分光器里引出的配线光缆分别布线连接至楼道内的光分纤盒中,再由楼层光分纤盒通过引入皮线光缆连接到用户的ONT上。

图5 光分路器驻地网集中部署方式

图6 光分路器楼道内分散设置方式

光分路器楼道内分散设置方式是在光分纤箱内设置光分路器,上联至小区光交接箱后,在光交接箱中跳纤直接用主干光缆连接到中心局内OLT,从分光器里引出的配线光缆会分别布线连接至楼道内的光分配箱,再由楼层光分配箱通过引入皮线光缆连接到用户的ONU上。光分路器楼道内分散设置方式的网络结构如图6所示。

对于两种不同光分路器设置方式,分光器离用户越近,越节省光纤,但在业务开展初期可能会为OLT PON口资源带来浪费;分光器离端局越近,OLT PON口资源利用率就越高,但会为光纤带来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光分路器驻地网集中部署方式比楼道内分散设置方式的光分点数量少,更有利于解决FTTH规模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网络维护复杂、装机工续和时间延长的问题。两种不同光分路器设置方式的优缺点对比见表1。

3 FTTH端口造价控制

由于FTTH网络建设时ODN有很多新产品,国内的相关行业规范和集采产品目录正在完善,加上ODN的无源特性使产品的问题和故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才能暴露出来,所以项目的造价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和质量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项目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FTTH规模建设时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针对FTTH规模发展时的端口造价和质量控制,提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充分使用现有互补性资产和网络资源,如OLT使用现有端局/基站机房和配套电源等。

·在FTTH项目可研投资决策阶段,严格执行省公司的FTTH的建设指导意见,分光器采用一级分光、集中部署的方式;对于非独占项目,采用“薄覆盖”方式,取定目标渗透率(开户率)为30%(开户率=住户数×30%),与此配套的主体工程建设期分光器端口配置也按住户数30%配置;ODN中配线光缆容量是住户数×50%,一般为 6或12芯,大于6芯不足12芯的按12芯取。

表1 两种不同光分路器设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和应用场景建议

表2 2011年FTTH端口造价控制

表3 2011年FTTH端口线路实际造价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FTTH线路端口造价的上限是700元/端口,具体分解见表2。

经过大规模FTTH网络建设的后评估,现在的FTTH端口线路实际造价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数据见表3。

4 结束语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FTTH作为最具优势的接入网技术必然会得到快速规模发展。同步进行产品和市场策划、运维体系、IT支撑系统、规模化培训、人才贮备和考核导向等工作都是整体工作中的有机部分。通过FTTH的技术优势整合运营企业现有的互补性资产实现竞争优势,通过与时俱进的二阶段网络建设管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率和效果,通过精确化的造价控制和标准化的工程管理打造精品网络,这些都是决定各级运营企业能否实现FTTH规模发展的管理重点。相信一定能抢抓历史性机遇,在全业务运营的背景下实现创建一流通信运营企业的工作目标。

1 罗恩·阿什克纳斯.简单化管理.哈佛商业评论,2009(10):136~147

2 耿志刚.大客户通信工程管理研究.商品与质量,2010(39):8~10

3 李志明.谈流程化管理工程的实施.中国电子商务,2010(6):146~147

4 蔡晓玫.中国电信流程化管理长效机制设计原则与方案构想.电信决策研究动态,2005(3):11~16

5 韦乐平.光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电信科学,2011,27(2):1~6

6 韦乐平.电信网发展的战略趋势与挑战.电信科学,2011,27(1):1~6

7 潘陶.城市光网是创新更是革命.华为技术,2010(9):6~8

8 薛强.FTTH ODN规模部署探讨.华为技术,2010(9):35~36

猜你喜欢

分路互补性光缆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应对策略
铺条长长的海底光缆
接近区段失去分路故障分析与解决
无卤阻燃光缆及防蚁光缆
无卤阻燃光缆及防蚁光缆
水线光缆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