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2011-06-25许德顺

湖北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新洲区农村教师教育局

◎/许德顺

广大农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素质的高低和专业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如何突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加强研究,注重实践,用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用实践促教师能力提升,用机制促教师爱岗敬业,成功破解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

培训是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素质是教师的第一人品,学习是教师的第一需要,发展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巧用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调研问训,为教师培训工作铺路。新洲区是教育大区,有近万名专任教师,农村教师是主体,教师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中教师年轻化——缺技能;初中教师断层化——缺梯队;小学教师老龄化——缺活力。面对这种情况,新洲区教育局问训于教师,确保培训方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师培训工作始终根据需要走,围绕问题走,跟着课改走,顺着民意走。近三年来,全区围绕教师的需求开展的专项培训达16项,培训教师近万名。

尊重主体,为教师培训工作定位。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尊重受训主体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在培训工作中,对待学员态度要和蔼,服务要热情,还要重视与学员的心灵沟通,尊重教师思想的碰撞等深层次的需求。在教学工作中,倡导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情带进课堂,让学员感受人格的魅力;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员体悟学习的乐趣;把思想带进课堂,让学员感受智慧的力量;把互动带进课堂,让学员展示学习的收获。

>>参加培训的教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创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实效。新洲区教育局构建了“专家引领、案例引导、互动引发”的培训模式和“刚性管理、人性服务、定性评价”的管理模式,把“专家引领”作为更新理念、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和提升培训档次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以来,教育局先后邀请了29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讲学。坚持用鲜活的案例启发教师思考,案例来源有现实的、课堂的、书本的、网络的、光盘的和经验的等。注重培训过程的互动,谨防重教不重学、重静不重动、重记不重思的培训弊端,培训过程中鼓励学员提问,鼓励学员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员交流互动,打破主讲教师一讲到底的格局,努力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模式。

实践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教师能力的提升,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新洲区教育局坚持教师发展以能力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大力开展“六式实践活动”,用教学实践促进农村教师能力提升。

课例式,即组织同一学科,就某一课例开展听听、说说、议议、磨磨、试试的活动。这项活动快捷、便利,成本低,效率高,教师参与面广,是饱含教育智慧的好方法,深受教师欢迎。

结对式,一是师徒结对,即老带新、强带弱的活动。二是项目式结对,即按项目运作,能者为师。三是城乡结对,即城区优秀教师带农村教师。三种结对模式的运用,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课题式,即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课题化,然后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三年来,全区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形成课题的达26项,研究出成果的达21项,在全区得以应用推广的达19项。

月碰式,即学校开展教研月月碰头活动。月碰式能使教师碰思想、学技能、长见识、增智慧。目前,月碰式教研活动已成为教研的风向标,教学的晴雨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舞台。

校本式,即以学校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主题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式培训活动力求解决学校的、学生的、教育的、急需的、突出的、现实的问题,不贪大求洋,不搞花架子,要求每所学校月月有活动,人人有任务,项项有结果。近年来,全区校本培训工作如火如荼,效果显著,先后有16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示范学校或先进学校。

博客式,新洲区号召农村教师开博客,用博客写教育叙事,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小结和交流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技艺,使博客成为教师发展的平台。目前,全区有近千名农村教师建有博客,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现实。

机制是师德建设的保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洲区教育局尝试用机制杠杆提高师德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正确引领。新洲区教育局引领农村教师精神追求更高、内涵发展更快、形象塑造更美、自我感觉更好。要求教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面对信仰危机、职业倦怠、价值缺失的干扰,强调教师静其心、倾其情、务其本,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不平凡的成绩。

科学评价。教师的劳动富于创造性,评价教师必须科学合理。新洲区教育局制定了《新洲区中小学教师评价考核方法》,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专项评价相结合,实行定量评价显性化,定性评价隐性化,专项评价特殊化。科学的评价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

真诚服务。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教师第一应成为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核。真诚地服务教师,想为教师所想,谋为教师所需,努力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和归属感,使教师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和教育事业密切相关,努力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新洲区教育局在教育系统推行的“读书工程”“安居工程”“阳光工程”“健康工程”和“排忧工程”,均是真诚为教师服务的集中体现。

规范管理。新洲区教育局坚持用文化育人、用制度理事、用责任约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到用“厚德强能、益心睿智”的理念培养人,弘扬做事文化,努力打造“科学民主、宽松和谐、合作共进、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倡导阳光政务、阳光心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责任到人、到事、到岗,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自觉保护。保护好教师的政治、经济、生活、学习等权益,切实做到在政治上信任、依靠教师,在经济上倾斜、照顾教师,在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在学习上服务、促进教师,在福利上保障教师权益,真正让教师感受到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猜你喜欢

新洲区农村教师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鲁班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第二初级中学为例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