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规划研究

2011-06-23刘晶茹周传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共生产业园园区

刘晶茹 石 垚 周传斌 陈 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产业部门的系统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我国仍然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传统的经济结构及生产方式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传统产业部门还一直在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循环的层次上徘徊,与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差距还很大,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产业园(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EIP)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集中区的具体体现,是产业生态学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1-3]。生态产业园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的Ernest Lowe教授提出的。按照产业共生网络的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可以将生态产业园区分为依托共生型、平等共生型、嵌套共生型及虚拟共生等四个类型[4]。按照主导产业的类型,环保部将园区划分为综合型、行业型及静脉型三个类别。也有部分学者从企业间物质交换的不同模式[5]或园区运作的目标等[6]对园区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7]。

传统的工业园区强调地域的概念,而由于土地的限制,许多工业园区都面临着由于产业共生网络扩张而导致的系统边界外延问题,因此,突破地域限制,强调在更大的空间上构建基于共生网络的虚拟园区(Virtual Eco-Industry Park,VEIP)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和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是目前世界上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典型案例[8]。它们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库,为潜在的可能通过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资源共享而相互联系起来的各类型企业提供一个合作平台。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产业园区研究实践现状可以看出,随着传统产业园区建设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问题,虚拟产业园及其运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 虚拟生态产业园的内涵

尽管生态产业园的核心是产业共生网络,但传统生态产业园区并未突破传统一、二、三产业体系的二元结构,废物及产品交换也仅限于企业之间,而没有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去寻求一种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单一的产业并不能构成循环经济体系,因此,本文所提到的虚拟产业园不仅仅是指空间上对地域限定的一种突破,还指一种产业和产业、产业和社会、产业和环境间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融合和社会整合的系统关系,是实体空间(园区实际占用和规划占用土地以及园区外围的生态服务用地)和虚拟空间(园区产业向外部拓展所占用或共生的非连续空间以及物态经济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和总部经济转型的非物质空间),物态空间(资源、环境、市场)和生态位空间(生态利导和限制因子、生态优势和劣势、生态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系统整合。产业生态设计虚拟园区建设的核心,也是为传统工业实现生态化转型、建设循环经济提供重要科学技术支撑的方法体系。产业生态设计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技术、相关责任人、体制建设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何协调产业系统中各种生态关系是生态产业园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的构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汽车组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目前开发区内有多家食品及饲料生产企业,2007年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14%左右,并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近期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引进了益海嘉里(郑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食品企业的入驻将为提升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做出重要贡献。

河南是农业大省,是我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花生等经济作物也闻名全国,因此在河南发展食品业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食品加工企业也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变动、食品安全无保障等许多问题。而另一方面,农民个体生产的技术水平仍然很低,科学种植的程度低,如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是美国的4倍[9]。由于农民不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 -40%[10],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60% -70%。

为延长食品加工企业产业链,同时统筹区域发展,带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利用循环经济及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本研究提出了在郑州开发区建立“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发展思路,目的在于引导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向生态产业链过渡,即以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将产业链同时向第一、第三产业延伸,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及农村的发展,通过以“工业带农业”、“以工促农”,实现区域及城乡的统筹发展(见图1)。

图1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概念框架图

“农-工复合型”虚拟产业园是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包括企业、农户、农民及农田在内的一种区域产业网络共生体系,这是一种集功能导向型、纵向闭合型、横向联合型、区域耦合型及社会复合型为一体的新的产业系统模式,此类模式的构建,旨在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的实施,将传统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生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区可以帮助开发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赢得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建立“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区有助于统筹开发利用周边资源,有助于牢牢把握河南农业及人口大省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节省物流成本;其次,通过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加强企业对农户的引导与支持,如此一则可以保障农户收入;二则可以保证企业原料供应及原料价格的平稳,并可以促使企业在合适时机将自身产业链向上下流拓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再次,通过增加企业与农户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原料信息和产品市场信息,提高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依据目前经开区的产业结构,构建“农-工复合型”虚拟生态产业园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双汇、益海粮油、中粮等大型项目投产后,经开区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园区向农工复合虚拟生态产业园的方向发展,加强园区内外的互动与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要注意促进食品及饲料企业与农户的联合,鼓励食品和饲料企业建立自身原料供应基地,并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和养殖,鼓励饲料企业为农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饲料等;其次要积极争取将周边地区纳入开发区统筹规划范围,以利于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着手建设农工复合虚拟生态产业园信息平台。

3 “农-工复合型”虚拟产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新一轮生态产业革命将带动我国的产业转型、企业重组和产品重构,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成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动力。生态产业园区作为一种生态产业复合体,是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复杂的生态耦合体系,将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生态园区对区域及乡镇发展的带动作用,未来的生态园区建设将强调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为经营目标,并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包括生物质的第一性生产、社区发展和区域环境保护纳入生态产业园统一管理,虚拟产业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载体。虚拟产业园区具有高的生态效率、强的生态整合力、小的生态足迹、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低的生态风险[2]。

通过深入探讨虚拟生态产业园区内涵及其产业共生网络特征,从农业相关产品生产、使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和服务功能型导向出发,对集各类型农业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农民及乡镇、农田为一体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区域产业网络共生体系进行系统的生态设计是虚拟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探讨以工业带农业、公司带农户、城市带乡村、生产带环保的一种集功能导向型、纵向闭合型、横向联合型、区域耦合型及社会复合型产业链与一体的新型区域生态产业园,可以为区域层次上的产业生态转型、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产业范式。

体制的转型及利益的分配也是虚拟园区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农-工复合型”虚拟园区为例,在这种新的共生网络中,食品加工企业仍然是网络的核心,但企业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其销售产品的收入中,还包括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社会效益及对农田保育的生态效益,而这部分传统被忽略的效益如何记入企业的收益、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其共生关系如何维持等,都是虚拟产业园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辑:刘照胜)

[1]David G,Pauline D.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Planning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A[J].Geoforum,2005,(36):452-464.

[2]Lowe E.Strategic Assessment of ChemCity Eco-Industrial Park[J].Indigo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4,1997.

[3]Marian R C.Industrial Symbiosis:Literature and Taxonomy.Annu[J].rev.Energy Environ,2000,25:313 -317.

[4] President'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industrial Park Workshop Proceedings[M].Washington D.C,1996.

[5]Wallner H P.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9,(7):1-20,49.

[6]段宁,等.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田志会,杨志新.城郊区农业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5,(1):80 -82.

[8]王如松.产业生态学基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9]王兆华.循环经济:区域产业共生网络——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0]杨京平,田光明.生态设计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赵国育.黄河上游矿业城市农业环境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业发展与环境,2007,(5):93 -96.

[12]赵兴,史宝忠.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综述[J].乌鲁木齐:大气环境科学研究进展,第九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531-537.

猜你喜欢

共生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