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土壤含水率旱情评定标准分析

2011-06-21牛二伟

山西水利 2011年11期
关键词:长治市旱情墒情

牛二伟

(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长治 046011)

长治地处黄土高原晋东南,年均气温1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53.9 mm以上,无霜期170 d,2011年耕地37.2万hm2,适合北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十年九旱”是遏制长治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土壤含水率施测,并根据土壤含水率结果进行旱情评定,是准确指导抗旱工作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为适应农业生产需要,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自1960年代起对土壤旱情进行监测,并对干旱及其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截至2010年底,全局收集了大量的土壤墒情资料,为开展土壤旱情评定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通过与实际旱情对比,得到了各县区土壤旱情评定指标。

1 墒情监测状况

长治市辖13个县、市,目前设有17个墒情监测站点。墒情观测在当地取有代表性的大田,取土深10 cm,20 cm,40 cm3点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以代表当天当地土壤含水率。冬季由于地冻,只取10 cm和20 cm处。从1997—2009年,取4点10 cm,20 cm,40cm,60cm,每10d观测一次。其中2003年7月11日至2009年5月1日每5 d观测一次。2010年后恢复3点取样。

各站监测时间长短不齐,漳泽水库、后湾水库、孔家坡、石梁、北张店等墒情监测站资料始于1961年,长子、龙镇墒情站资料观测始于1966年,赤石桥、西河北、故县、蟠龙、西井、龙镇、东柏林、荫城、南头、良坪10站监测资料从2003年开始。

2 土壤含水率旱情判定标准

确定农业旱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多种,例如,降雨距平百分比、连续无雨日数、连旱日数、河川径流距平、旱田缺墒比例或程度、作物长势等11余项,依据以上各项指标,综合评定干旱等级分为不旱、轻旱、中旱、严重旱、极重旱五级。但在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指标之一就是土壤墒情状况。除了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两项指标是最直接地反映旱情的基础性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是间接性的指标。因此,相对于不同旱情等级的土壤墒情指标,如何合理确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土壤含水率偏高作物不受旱,偏低时作物旱象明显,土壤含水率适中时作物生长适宜。

1980年代初省抗旱办公室制定标准,将受涝分为3个等级,旱情划为4个等级,分别是:严重受涝、中度受涝、轻度受涝、适宜正常;轻度受旱、中度受旱、重度受旱,严重干旱。

干旱指标取决于土壤含水率历史资料、土地类型、作物生长情况等,因此各地的干旱指标也各不相同。

3 长治市土壤含水率旱情评定应用

通过对近40年历史资料分析,发生春旱的(连续1个月以上,下同)年份有197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6年,2000年,2009年和2010年;发生夏旱的年份有 1971年,1983年,1994年,1995年和2000年;发生秋旱的年份有1961年,1984年,1993年,1994年和1997年,与实际历史旱情基本一致。

发生春涝的年份有1972年和2004年,测墒时间多在2月初,与前一年降水有关,经与历史资料对比,符合实际规律;发生夏涝的年份有1964年,1966年,1975年和1988年,都是在暴雨或连阴雨之后;发生秋涝的年份有1973年,1988年和2003年,当年秋收作物难以晾晒,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4 单站旱情评定应用

通过对张店水文站993次土壤墒情统计,应用本次评定结果评定,旱是主体,涝是少数,且受涝都发生在降水或融雪解冻之后,基本符合当地实情。张店站土壤含水率次数评定如表1。

表1 张店站土壤含水率历史干旱次数评定 单位:次

5 本标准与其他旱情评定标准比较

省抗旱办公室于20世纪60年代制定了以墒情确定旱情的标准,并于80年代初进行了细化重述,并提出了划定标准,见表2。

表2 山西省抗旱办公室规定的标准 单位:%

该标准在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比较符合实际,但在其他县市出现了较大偏差,以长治郊区漳泽墒情监测站资料为例,漳泽墒情监测站土壤类别属于壤土,土壤含水率小于16时属于干旱,而实际情况是土壤含水率在16时,正是作物的最佳生长含水率,所以省抗旱办公室划定的标准比较粗,而本次完成的具体到各县的旱情评定标准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可执行,便于判定。

实践证明,土壤含水率是农业旱情评定的最直接方法,根据各县具体地点土壤含水率作出旱与涝的判定是正确的,完全与实际相吻合。但水文规律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总结,形成干旱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标准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来检验。

猜你喜欢

长治市旱情墒情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