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山水间”别墅景观设计探析

2011-06-21邱发根宋钰红

绿色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苍山大理山水

邱发根,宋钰红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大理山水间项目位于云南省大理旅游度假区内,古城文献楼旁,用地28.67hm2,总建筑面积142 185m2,分为一期和二期(图1),一期占地13.33hm2,绿化率为41%(2009年完工),二期为在建工程。该项目包括联排、双拼、独栋及度假洋房,是高档别墅住宅区。用地是一块自然坡度约11°的山地,东西长、南北短,西高东低,东西最大高差约100m,形成依靠苍山、面朝洱海的格局。

图1 总平面图

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古迹,在大理山水间项目的周围就有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图2)、弘圣寺一塔、文献楼。崇圣寺三塔在盛唐时期所建造,三塔的建筑风格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时期大理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大理独特的文化气质,在文化上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多元性,大理对唐文化的推崇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南诏以开明大度的姿态,以“仿汉学唐”为契机,主动积极地对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引进并加以改造、吸收和融化[1]。唐儒学文化对南诏影响巨大,到唐代,尊崇儒家,崇尚和学习汉文化成了南诏王公贵族的需要,这一阶层,能诗善文者很多。儒学甚至尊称“王羲之”为先圣,以至于南诏颇有“晋人之风”[2]。

图2 崇圣寺三塔

2 大理“山水间”别墅景观设计思路

2.1 景观设计构思

正因为大理与唐文化、艺术、政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则对大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家尼采说过:“最高贵的美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3]”。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设计师以唐文化为创作的源泉,精心研读盛唐艺术中的图案符号、色彩、雕塑造型、建筑造型等,寻求雕塑小品的创意、栏杆的式样、铺地的手法、景墙的石拼图案的样式,从中提炼景观设计手法来重塑一个让人有所追忆,却不是复古、还原的唐风园林。设计师将现代生活理念融入到了设计中,把唐代的园林精髓和现代园林的精神相互融合,并结合大理独特的地域村落风景,最终创作出了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别墅区景观。最大限度地尊重大理的多元文化与本土人文景观,充分合理地运用大理当地的设计元素、木材、石材与植物,以一种让人感觉亲切的方式来体现人和建筑、人和景观的互动关系。

2.2 景观整体布局

该项目在规划上提出了一溪两岸、前庭后院、组团聚落的布局(图3),项目一期前场往内退后50m来营造景观空间,利用大理本土牌坊建筑、瑞兽雕塑、水中树池、灯光、孔桥、大青树等造景元素来展示大气的小区入口景观效果。贯穿整个别墅区的是一条长达1km2的“樱花溪谷”,樱花溪流自高处发端,配合苍山自然地形,一路顺山地一叠叠缓缓流下,沿路根据不同的地形创造出各种景观水体形态,形成整个小区的景观轴线。在这条景观轴线上合理地分布了钢架桥、一孔桥、三孔桥、木廊桥、折桥、石板桥等各式景观桥梁十余座。不仅为别墅区内部交通畅通提供保证更是为整体的景观带来交响乐般的优美音符。此外,无边界泳池、青石水瀑、儿童沙池、景观花架、回音壁、儿童游乐场、青石廊架、瑜伽平台、林间石汀步、网球场、等景观设施合理的分布在溪流两侧一起贯穿整个小区,不仅提升了居民提供游玩健身的场所,还丰富了景观。

图3 景观结构

3 大理“山水间”别墅景观设计分析

3.1 场地设计

山地别墅区有其天然的地形优势,高低起伏的地形有利于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和优美的林冠线[4]。项目利用原有的山地地形特点,发挥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的优势,通过高差、错位、低密度的布局,让建筑和庭院在陡坡中层层叠叠,变化有致,并且为每栋建筑设计了一个望东能观洱海,望西能赏苍山的观景阳台。设计师通过对地形的理解,充分运用11o的山地来设计各种景观节点,利用景观挡墙、栈道(图4)、景石、踏步、坡道、围栏、护坡自然巧妙的舒缓大的落差。同时还模仿苍山山麓中的小溪,将山地设计处理成一叠叠涓涓细流的花溪,生动的流淌于大理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如同交响乐般的景观节奏。建筑和景观就像是在山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样,顺应了坡势,产生一种自然的起伏感,这是对原始场地的一种理性的尊重。

图4 溪岸木栈道景观

3.2 建筑小品设计

设计师设计的不是场所、空间,也不是设施是体验[5]。唐风带给人的体验就是一种大气、洗练、雄浑和饱满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大理建筑中的硬朗、自然的质感不谋而合。一期前场入口展示区,设计师运用了丰富多变的设计手法,将唐文化艺术元素用现代的审美观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表达,通过牌坊(图5)、喷水兽首、瑞兽雕塑、镀金唐塔、祈福塔、水中树池、雕花铺地、植物等元素来丰富景观。别墅区内拴马石、画像砖、回音壁、景桥、景观挡墙、石灯笼、洒水佛像雕塑、无边界泳池等园林小品的设计中,造型、线条、纹饰、转角、铺贴、色彩等景观细部的处理上,都体现出隐约、细微的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浑厚的古牌坊,还是精雕细刻的唐风建筑小品,大理山水间都邀请民间能工巧匠,手工打造而成。二期临苍洱大道的入口布局强调对称平衡的美感,以唐风舒展华美的屋顶,并结合大理本土风格的仿古门楼为视觉焦点(图6),辅以两边唐风纹饰灯柱,结合高大挺直的植物,带来竖向的景观震撼感,人流从门楼两边得以疏导分流。

图5 一期前场展示区入口牌坊

图6 二期入口仿唐式门楼

3.3 乡土元素运用

3.3.1 大理石材

大理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被广泛传播运用,形成了一整套高超的石砌和石材加工技术,“石头砌墙墙不倒”被誉为大理三宝之一[6]。山水间的设计师运用石头这一表现力极强的乡土材料,将挖土方中得到的石头进行分类,几吨重的大石头用于花溪的垒砌和瑜伽平台的设计,直径小点的就用于溪岸的景石设计,排球般大小的用于挡土墙、景墙的堆砌,拳头般大小的用于花溪底面的饰面铺贴。当地的大理石、青石和木材这些极简单的材料,被景观设计者们在这里表现得谦逊而平和,又没有冰冷感,而是温暖而近人。

3.3.2 灵动的苍山水

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水景更是景观环境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它使环境有了灵气,使环境与人更加接近[7]。溪水是苍山不可或缺的元素,源自苍山自西向东淌淌流下的雪水和山泉水融于一起滋润着山水间设计师笔下的樱花溪谷。水的元素贯穿始终,整个景观以水的流淌、倾泻、汇聚、转折、蜿蜒各种姿态为素材,呈现出动静相宜的水景,并展示出优美的岸线。水以水坝、水渠、跌水、小瀑布、莲池、苇塘等方式表现,构筑了平静清幽的一溪两岸的理想家居环境。

3.4 树种规划

大理山水间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乡土树种适应力强,病虫害少,抗逆性强,有地方特色。并且这些树种苗木资源充足,易于大苗移植,省时、省力、省资,能使园林树木更快的发挥作用[8]。小区内骨干树种有大青树、滇朴、黄连木、香樟、梅等乡土树种,基调树种以云南樱花、栾树、乐昌含笑、桂花、马缨花、杜鹃、山茶、垂丝海棠为主。行道树主要以银杏、黄连木、玉兰、滇合欢为主,另外配以低矮的灌木和地被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如杜鹃、山茶、马缨花、滇丁香、绣球花、蒲苇、金叶女贞、假连翘、石楠、龟甲冬青、金丝桃、紫萼鼠尾草、火把莲、假龙头、扶桑、马鞭草、金银花、炮仗花、松果菊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睡莲、千屈菜、纸莎草、黄菖蒲、梭鱼草、马蹄莲等。

4 结语

苍山山麓中的大理山水间项目,融于苍山、森林、白云之中。它令人向往的溪岸、花境、廊桥、唐塔、泳池、牌坊等人造美景与苍洱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造就了一个优质的别墅社区,实现了人文与自然场地的和谐统一,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相融。

[1]饶峻妮,张 云.浅谈多元混融型文化对大理白族园林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4~35.

[2]张 云,马建武,陈 坚,等.白族园林风格探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72~73.

[3]尼 采.尼采文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4]宋钰红,杜 强.别墅区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启迪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考察笔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刘世兴.浅说大理白族建筑的文化特质[J].大理师专学报,2000(2):142~143.

[7]徐 叶.水与景观的关系[J].城乡规划,2004(11):61~62.

[8]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苍山大理山水
《山水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做梦都要去大理
山水之间
大理好风吹
苍山
一处山水一首诗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