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roupon入华三月踉跄路

2011-06-10吴倩

互联网周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抽奖诚信用户

吴倩

如果Groupon只想复制自己的模式,在中国捞一票为自己的IPO添砖加瓦,那奉劝Groupon还是趁早打道回府的好。

经历过技术人员“误操作”的乌龙事件,高朋上线于2月28日。可事实上,上线不等于开团,高朋真正推出团购业务是在避开了央视“3·15”锋芒之后的16日。如此算来,Groupon在华“打拼”已近三个月。

高朋网CEO欧阳云来自腾讯,他强调高朋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不是Goupon在中国的公司,这点必须澄清。”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们的公司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做起,无论是团队还是本土市场,所以我们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但不管高朋怎样解释,都始终难以洗清Groupon的印记。负责Groupon海外市场拓展的是德国My City Deal公司,自从被Groupon收购之后,就一直以出名的强势风格鞍前马后协助Groupon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这次与腾讯的合作也不例外,所以高朋的“创业说”听起来显得十分单薄。

最近高朋网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信任危机。自进入中国市场之初,高朋网就发布了“六大特色”,其中包括“诚信至上”,但实际上,一直以来饱受质疑的也正是高朋网的“诚信”。问题来自于抽奖。3月-5月期间,高朋网在新浪微博上共进行了19次抽奖。其中,除了4月2日发布的一条提到采用“一分钟抽奖平台”进行抽奖外,高朋均未公布抽奖工具。网友们认为这种不透明的抽奖方式“极适合暗箱操作”。

面对网友的质疑,高朋网曾发布微博称“很伤心”,但“伤心”的高朋却最终伤了网友的心。从5月4日-10日下午,高朋网发布的微博共有超过11万人次转发。不过,最终获奖人被查出是高朋内部员工,随后高朋承认抽奖流程确实存在以权谋私行为,并辞退了对此事直接负责的公司副总裁。

诚信缺失,在服务方面高朋做得也不到位。有网友反映,在高朋上购买的商品,常会出现不按时送货、送货拖延等情况。联系高朋寻求解决时,高朋会要求用户自己联系商家。国内的团购用户早就不吃这一套了,一年多的时间,各大团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养成了“用户至上”的习惯,用拉手网CEO吴波的话来说,“用户已经被我们养刁了。”团了东西,需要自己联系商家送货,在用户看来实属匪夷所思。

除此之外,高朋网还面临客服解决问题拖沓、退款手续繁琐、团购邮件不能退订等种种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人”。与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不同,由于面对本地服务市场,本地营销队伍的组建非常关键,作为线上和线下协同作战的行业,这支营销队伍一定要能打硬仗。但在这一点上Groupon毫无优势可言。且不说美国与中国情况有异,即便是中国的各个省市之间也各有不同,Groupon在跨国界、跨中国省区的扩张中一路磕磕绊绊,走得踉跄无比。

事实上,Groupon为了适应中国的情况,已放弃了自己原汁原味的团购模式,由每天一单扩展到每天多单。但打开高朋的网页,发现除了北京市的几单团购产品每天购买人数能上百之外,在其余城市,不仅推出的产品少,购买者也寥寥无几。此外,截止5月26日,高朋网页面上显示已开团城市有40个,但包括烟台、合肥、东莞、贵阳等在内的城市都还未推出任何团购产品,而昆明等城市提供的只是高朋网面向全国的团购产品。

在营销队伍的建设上,高朋网面临着时不我待的困境。互联网上的竞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步晚,步步晚。更何况回顾历史,几乎所有在低门槛行业与中国企业竞争的公司,最终都以失败告终。Groupon如果想在中国认真做团购,那就要摆正心态,真正放低自己,一切的基点都放在“消费者”身上。如果Groupon只想复制自己的模式,在中国捞一票为自己的IPO添砖加瓦,那奉劝Groupon还是趁早打道回府的好。

猜你喜欢

抽奖诚信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信用卡资深用户
大抽奖
抽奖
幸运大抽奖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