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乡诗词中意境的营造

2011-06-08路立起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营造意境

路立起

摘 要:在诗词中诗人巧妙的营造意境,来表达人们思乡念归的情感,能很好的激发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意境的营造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首先,用典型的景物名词增添诗句的画意。其次,巧用饱含情感色彩的字词,点画意境。第三,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营造想象空间。第四,情景交融,水到渠成。第五,勾勒画面,以画传情。

关键词:思乡诗词 意境 营造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诗词中思乡念归的佳作颇多。它们像一支支哀婉幽怨的乐曲,拨动着情感的音符,奏出了游子的心酸,令读者感情激荡,感慨良深。细读每一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发现,这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诗词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得益于诗词中意境的巧妙创设。意境就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让读者沉醉其中的想象世界。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客观物象,情语是主观情感。如果说客观物象是舟,主观情感就是水。舟借水行,水助舟力,二者密不可分。而营造意境的目的就是激发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在诗词中如何营造优美的意境呢?

欣赏思乡的诗篇,不难发现,意境的营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用典型的景物名词增添诗句的画意。比较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被元人誉为“秋思之祖”。作者就是用客观景物的并列叠加表达情感。写了九种景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客观景物为载体,将九种相对独立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纳入画面中,再以夕阳为背景映衬,使流水人家的“祥和安适”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沦落异乡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相较之下,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景物则较单一,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明月,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睹月伤怀。明月既是诗人的思乡情感的触发点,又是诗人情感的依托。作者从视觉和想象勾勒月夜的静谧,幽寂,月夜的静谧,月光的皎洁如霜唤起了诗人思乡的情思,展示出一个独特而美好的意境。

其次,巧用饱含情感色彩的字词,点画意境。这类字词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中“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一句,“乡泪”是情结,“孤帆”是景物。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一个“看”字,不仅写出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一个“孤”字,既写出船在江面上形单影只的形象,又映射出诗人孤寂念归的心思,这样就把思归的哀情和前途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第三,巧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营造想象空间。如“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一丛花》)。“愁”是抽象的意象,作者巧用拟人,把“愁”写成多愁善感的人,一个“引”字,道出游人心中的千思万绪,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余光中的《乡愁》则借用了多体比喻。“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诗人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升华,那么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苦闷,它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这是意境开拓的又一层审美想象空间。

第四,情景交融,水到渠成。在诗中,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巧妙的融于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对这一特定环境的描写抒发出来。如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强烈的“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互交融,鄉愁因景更浓,景因乡愁而多情。景中出情,情中融景,使人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诗的意境顿然拓宽,这“乡思”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囊括?

第五,勾勒画面,以画传情。一首思乡诗就是一幅水墨画,淡雅却含情。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特定场景或典型细节,把要表达的情感倾注其中,读者读的时候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这个画面,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读白居易《望月有感》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中骤然升起: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独坐叹息,望月伤怀,浓浓的乡情如一杯陈年老酒愈老愈烈。共看明月,大家也会像诗人一样潸然泪下,让人生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遐想。而岑参的《逢入京使》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荒凉的塞外思亲图,读来让人肝肠寸断。在茫茫塞外古道上,诗人风尘仆仆,不知已走了多少天,“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思乡之苦郁结心中,路愈远情愈浓。忽地迎面尘土飞扬,一人急奔而来。拭泪而望,竟是一位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暖,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想让他传递家书,可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只能让友人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中。“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描写,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 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在平易之中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然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由此可见,思乡诗的意境是多角度多画面的营造出来的。在进行诗词的阅读时,只要我们准确把握诗人在诗中营造的意境,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很好的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获得阅读体验中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营造意境
情融意境韵含美
营造闲静的诗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加强法制建设 营造和谐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