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与逻各斯分析比较

2011-06-08陈明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本源

陈明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了中西传统哲学里道与逻各斯自身的不同源起以及不同,以及折射到思维角度,文化方向,以及文艺学等领域所受到的不同的影响,探讨了两者在合理的框架下进行互补,会使全球语境下的文艺学翻译学等领域受益匪浅。

关键词:道 逻各斯 本源 分析比较

“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道”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 ]其次,“道”无形无象。“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老子》第十四章 ]再次,“道”无始无终。“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 ]。最后,“道”不可被感知。“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第十四章 ]

那么,“道”作为无形无象的绝对,它是如何派生宇宙万物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这就是说,“道”是“无”,由“道”最初派生出的是混然未分的统一体,然后再由该统一体派生出阴阳二气,阴阳和合产生冲气,阴气、阳气、冲气三者变化而产生出宇宙万物。我们可以把老子的这一思想简要地概括为:“道”(无)——(有)——二(阴阳)——三(阴气、阳气和冲气)——万物。简言之,从“道”这一绝对实体引出宇宙万物,乃是老子思想的根本特点。

关于“逻各斯”这个词,格思里从古代希腊人的著作残篇中总共归纳出十种含义:(1)任何讲的东西和写的东西,包括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2)所提到的和价值有关的东西,如评价、名誉等;(3)与感觉相对立的思想或推理;(4)从所讲或所写的发展为原因、理性或论证;(5)事物真相;(6)尺度,即完全的或正当的尺寸;(7)对应关系、比例;(8)一般的原则或规律;(9)理性的力量;(10)定义或公式。此外,格思里还认为,“逻各斯”在希腊语中是一个最常用的词,严格说来,在英语中不可能找到一个对应的同一词来翻译它。

“Logos的基本含义是话语,……Logos这个词的含义的历史,特别是后世哲学的形形色色随心所欲的阐释,不断掩蔽着话语的本真含义。这含义其实是够显而易见的。Logos被‘翻译为,也就是说,一向被解释为:理性、判断、概念、定义、根据、关系。”——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第37-38页。按照海德格尔的这一论断,“话语”或“言说”就构成了“逻各斯”一词的基本含义,而其他各项含义诸如理性、判断、概念、定义、根据、关系等等,均由“话语”而来,这就是说,所有“逻各斯”的其他含义,都是从“话语”中引申出来的。

中西方的哲人们对“道”与“逻各斯”的理解与阐释是有差异的。海德格尔在《讲与论文集》中指出:“在西方思想开始之际,语言之本质在存在之光亮中偶有闪现,赫拉克利特也一度把‘逻各斯视为主导词的光芒,接近它所照亮的东西。”在这里,海德格尔所谓“没有人抓住它的光芒”,实际上是指出了在西方哲学史上,“逻各斯”没有被引向不可言说的道之本真——“大道”(Ereignis),而是最终导向了可以言说的理性、规律与逻辑。而这,正是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逻各斯”又一个根本不同之处。

从道与逻各斯的不同的本源来看,道的本源意义是物质,道这种物质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道是宇宙中无限细微、无限均匀的初始物质的本源存在,也是宇宙演化之源。而逻各斯的本源意义是精神,是一种精神性的宇宙原则。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逻各斯”是可以被说出来的。

从思维方法来看, 老子运用的是整体思维, 从道这个宇宙本源而观照万事万物, 从而开启了中国整体思维的大门。而赫拉克利特运用的则是分析思维, 从火到逻各斯, 去认识、分析、概括与总结宇宙万物的原则与规律, 从而开启了西方分析思维的大门。老子从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总结出来的规律是模糊的: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学者认为, 自然只是形容道生万物的无目的、无意识的程序。虽然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从叩问宇宙的本源出发, 但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大相径庭。老子追求悟道修德的完美人格之路, 虽然对中国的道德伦理学, 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却忽略了对具体的科学规律的总结。而由赫拉克利特所奠定的科学主义之路, 使西方在近代异军突起。但对人伦道德关注不够。世界近代史告诉我们: 对于每个民族来说,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都是不可或缺的。中西在这方面,完全可以互补。

中国文学没有一个作为宇宙最高原则而存在的精神性实体, 只有一个物质性的宇宙本源。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中国文学“以物为师”,以“自然为师。”而赫拉克利特则从火概括出逻各斯这个宇宙的最高原则, 理性、规律等等。 从而成为西方文学的源点。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西方诗学以“原则为师”,“以精神为师”。老子勾勒宇宙生成论的落脚点是为了悟道修德, 从而打开了中国伦理道德之门;而赫拉克利特描述宇宙生成论的目的则是为了总结宇宙事物的发展规律, 从而为西方科学主义奠定了基础;从文艺学的角度而言, 道对中国古典文学及艺术的影响是间接的, 但对道的体悟以及对其特征的追求, 却内化为中国文学艺术最深邃的靈魂;而逻各斯对西方古典诗学的影响则是直接的, 它虽然以逻各斯为精神源点, 但建构的却是一个个独立而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道与逻各斯如果能够在合理的框架下进行互补, 它们二者所具有的本源性内涵, 必将激荡出创新的活力, 为中西文艺学、翻译学提供新的启示与生长点。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99年第二版

[2]丁祯彦、臧宏主编:中国哲学史教程[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邬昆如:庄子与古希腊哲学中的道[M],台湾国立编译馆,1972年版

[4]熊十力:破破新唯识论[M],台北广文出版公司,1980版

[5]杨适:哲学的童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猜你喜欢

本源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的优化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
恪守本源 极致之行——访钻石国际系统创办人张志军
引源头活水 溯音乐本源——记“‘人音版’教材培训及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