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林定律研究综述

2011-06-08张利明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音变

张利明

摘 要:格林定律是历史语言学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音变规律,19世纪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即印欧语系内部语言的系谱划分以及原始印欧语的重建等均是和格林定律分不开的。但这个定律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西方学者对本定律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格林定律 历史语言学 音变 原始印欧语

一、格林定律在历史语言学中的地位

作为历史语言学中较早的音变规律之一,格林定律在这门学科中的地位几乎是其他任何音变规律无可比拟的。正如美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学者Lehmann所说“假如非历史语言学专业人士对这门学科多少有些了解的话,那一定是格林定律”(Lehmann, 1967)。从某种意义上说,格林定律甚至是整个19世纪历史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基础,没有格林定律就没有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印欧语系内部的系谱划分以及原始印欧语的拟构等重要研究成果。正是因为格林定律在历史语言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自从它被发现以来,学术界从对这个定律本身及相关话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二、西方语言学界关于格林定律的争论

德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雅各•格林(Jacob Grimm),在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中系统的描述了“日耳曼语辅音音变”即是后来的格林定律的原型。从1819年至1875年这几十年时间里,几乎历史语言学的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格林定律展开的(Lehmann,1967),而期间这门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也无不跟这个定律有关。期间最重要的论文当属Verner发表于1875年的一篇论文,它解决了格林定律所描述的音变的例外问题。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语法学派Karl Brugmann和Hermann Osthoff等人正是依据格林和Verner两个人的研究成果重构了原始印欧语。

因为格林定律在历史语言学中曾经有过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后来的尤其是20世纪的许多历史语言学家非常关注这个定律方方面面所存在的问题,如格林定律所描述的音变的例外情况,这次音变在历史上发生的大致时间等等并对这一音变定律持怀疑态度,持这一立场的学者有Brandt,Collitz,Rooth及Collinge等人;另一方面,很多后来的学者认为应该尊重19世纪历史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不该轻易怀疑甚至否认前人的结论。因此,他们倾向于搁置关于格林定律的有关争议,持此立场的有Prokosch, Fourquet ,Halle,以及King等人(Zhang,2007)。

从文献上可以看出,围绕格林定律而展开的争论自其被发现以来从未停止过,因此Collitz在1926年所撰写的格林定律百年研究综述中称“关于这些有争论的问题(指格林定律描述的音变所发生的时间,音变是否曾经发生过等),近期似乎学者们还难以达成共识”,他同时希望“在另一个一百年或者50年到来之前,(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至少应该会更和谐一点”(Collitz ,1926)。Collitz关于格林定律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赞同,如Anttila (1989)。然而,如今距Collitz撰写这篇文章已经近90年了,Collitz和Anttila等人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更糟糕的是,格林定律在历史语言学中的地位都受到了某种形式的威胁。在较新的历史语言学理论声门塞音理论中,Gamkrelidze & Ivanoy (Zhang, 2007)干脆完全否定了格林定律及其他许多19世纪所发现的重要定律。

三、结论

事实上,20世纪格林定律在历史语言学中的地位之争主要与学者们在原始印欧语的爆破音系统原貌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有关。19世纪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格林定律所描述的音变标志着古日耳曼语作为原始印欧语的一门方言,正式从原始印欧语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但问题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原始印欧语并不存在任何文字材料传世,因此学者们很难真正考证出格林定律所描述的音变发生的具体情形和过程,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梵语、古希腊语、古日耳曼语以及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一定是由某个共同的母语按照一定的音变规律分化而来,这个母语学者们称之为原始印欧语。至于原始印欧语拟构出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笔者认为很难有定论。

参考文献:

[1]Anttila, Raimo. 1989.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Collinge, N. E. 1985. The Laws of Indo-European.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3]Collitz, Hermann. 1926. “A Century of Grimms Law.” Language 2: 174-183.

[4]Halle, M. 1962.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 Word 18:54-72.

[5]Lehmann, Winfred P. ed. 1967. A Reader in Nineteenth Century Historical Indo-European Linguistic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Zhang Liming, 2007, On the formulation and validity of Grimm's Law, Reading, MA: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7]Bussmann, H. 2000.《語言与语言学词典》。北京:外研社。

猜你喜欢

音变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流音变的注音与编排研究
五类音变的归纳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
——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
韩国语教学中音变现象的认识
《优选论研究:从理论到数据》评介
唐墩话影疑母开口呼字声母考察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汉语单数人称代词音变式的功能演变及性质
论PSC中衡阳方言语调的表现及克服
日母字在官话方言的读音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