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日关于厕所隐语的比较

2011-06-08刘婧蔚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隐语厕所文化

摘 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溯古至今,日本文化虽深受古代中国文化影响,但历经时代变迁,在各自民族思维、文化教育、历史传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现今的中日文化虽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在隐语方面亦是如此。

关键词:厕所、 隐语、文化

作者简介:刘婧蔚,福建龙岩,1985年4月,南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日语语言文学助教毕业:南通大学,工作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厕所”,提到这个词,总会给人们一种不雅的感觉,基于其特殊之功用及污秽之特征,人们多采取避讳态度,甚少谈及。然而,“厕所”是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深受古代中国文化影响,但受社会变迁、民族思维方式、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虽然两国的文化中同有“羞耻”之意识观念,然而体现在语言中时,就出现了差异。就从我们身边的“厕所”来说,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隐语。所谓的隐语,在日语広辞苑中是这样定义的,特定の仲間の間にだけ通用する特別の語。即特定的集团之间通用的特别的符号。在中国,隐语,最初称为廋辞,它用含糊的词语把意思隐藏起来,用委婉的比方来指点事物,以生动形象的评议来隐示事物。

隐语从形态特点上可以分为语词形态和话语形态这两个方面。中日两国关于厕所的隐语也可以为分为这两方面的比较。

一、中日厕所隐语语词形态的不同

所谓的厕所泛指由人类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把跟自己生理有关的词语从口中直接说出来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羞耻的行为。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更加文雅的隐语来代替“厕所”。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关厕所隐语,如:屏、清、偃、圊、匽、溷、茅房、东厕、东圊、东净、东司、更衣之室、轩等词。現在社会的话,用的很多的有洗手间、卫生间、W.C。也有英文的toilet,men'room等。

较之中国,在日本关于厕所的隐语要多的多。樋屋、厠、廁、川屋、閑所、閑考所、隠所、装物所、鬢所、便所、雪隠、雪陣、雪陳、青椿、惣雪隠、思按所、分別所、洗所、大便所、小便所、後架、更衣室、起居、用達所、用立所、手洗、手水所、手水場、風呂、風呂屋、フール、せんだぶく、いきがめ、川便所、はばかり、不浄、御不浄、化粧室、山、お山、渡辺、おばさん、ばばから、つめ、遠方、杉屋、東司、おとう(東司の隠語、皇室用語)、西浄、東浄、登司、毛司、茅司、洒浄)、高野山、持浄、流廁、廁院、軒、背屋、かど、WC、トイレ、等。

从上可以看出,文化的交流使得在厕所隐语词汇方面,日本和中国有同样的表达。但是较之中国,日本却出现了更多的关于厕所的隐语词汇。

二、中日厕所隐语话语形态的不同

吃饭、睡觉、上厕所,这是每个人共同的生活常态,虽然人们在行为、举止上有很大的相同处,但由于国家、民俗、文化的差异,在表达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在社交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们总是会再三思考,如何能够应用各自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友好的交际目的。我想很多人都有碰到过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突然要上厕所这种情况。这个时候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来分析一下中日两国之间的差异,会发现是很有趣的。

在中国,当人们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的时候会使用隐语呢? 首先,当人们每遇难以启齿的事,隐语可以避开粗鲁、不文明的言辞,而显得文雅、得体。 其次、隐语是社会习惯语的一种,对于不吉利的言辞故意避开。最后、隐语的社会功能还在于有些社会集团为避免局外人了解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秘密词语。例如当面对的是自己的家人或是很熟悉的朋友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国人会直言不讳的说:“我去上个厕所”。甚至年轻人之间,还有说去“扔炸弹”

“蹲坑”、“唱歌”等等。这时,厕所隐语的功能就只是一种娱乐效果。年轻人之间的厕所隐语,大多太形象的表示出了大小便的情形。其实仍然让人觉得还是多少有点不雅。但是如果是在公共场所,你面对的是客人或者是不熟悉的人,如果这个时候你突然想要去厕所,中国人大部分人会说“不好意思,我去一下洗手间”、“不好意思,我去一下厕所”。男性也还可以说“不好意思,我去方便一下”、或者女性会说:“不好意思,我去一下化妆间”。“去洗手间”较之“去一下厕所”是最文明的表达,“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场合,“ 不好意思,我去一下厕所”,多数的中国人听到后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中国人虽然觉得这个词本身不够文雅,但是,在中国还是经常被用到的。此外,不同的行业,关于厕所的隐语表达也不一样。如:在旅游业,人们会将上厕所,隐喻成“去唱歌”。现在还有一些百货商店服务行业,出现了以数字4来代替厕所的隐语,但是,总体而言,在中国行业上,关于厕所的隐语还是不多的。

再来看看日本,在《菊与刀》中作者提到日本的文化其实就是“羞耻文化”。日本的厕所文化是也是“羞耻的文化”的一部分。人要生存,必须要吃食物,“有进去当然就会有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日本人不会直接说「糞しに行って来るぞー!」「ごく稀に」,要是有这样的人,绝对大家会投来轻蔑的眼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会说「ちょっとトイレに行ってきます」,但是有些日本人还是觉得怎么都说不出口。比如说,在日本女性相亲的场合,这种场合当中,女方的给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时女性说[トイレに行く],就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トイレに行く]→[うんちすると思われる]→[汚い女]这一连串的想法就会从脑子里蹦出来。这同中国相比,似乎严格的多。他们大都数人会使用「ちょっとお手洗いに」或「ちょっと化粧室に」或「ちょっと失礼します」。等。在日本,也有“厕”这个厕所隐语,但是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用了,甚至变成了死语。在日本还有一个跟中国很大的不同是,日语行业上关于厕所的隐语非常丰富,

在デパート业界有,西武称为「すけんや」、「奥」「突き当たり」、三越称为「遠方」、銀座松屋称为「にの字」、大丸称为「さんさん」。

「お花摘みに行って来ます」、「お花畑に行ってきます」、「キジ撃ちに行ってくる」为登山用语。

「ピンク」在スーパー经常使用。

在百货商店,甚至还有「仁久」「仁」是「4」、「久」是「~を重ねる」的意思,也就是「シーシー」。

在美容行业,「10番行ってきま~す」,「うこは20番にいってきます」

如果再加上「横浜」(市外局番が045→オシッコ)、「録音」(音入れ→おといれ) 「遠方に行く」、「自然が呼んでいる」、「あそこに行きます」「ちょっと失礼します」等,算起来实在不少。

三、结论

从上面可以看出,日本关于厕所的隐语比中国丰富的多。在借用隐语上,也比中国人隐晦的多。在日本同样也有“厕”这个词,在过去古代表示厕所。但是如今,似乎已经成为死语。中国虽然说社会发生了进步,但是在语言中,却残留了很多过去的表达方式。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国和日本的文化,都可以说是一种“羞耻文化”。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隐语的发展与民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民族历史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日两国虽然属于“羞耻文化”,两种文化却还是很不同。《菊与刀》是研究日本“耻感文化”的奇作。与《菊与刀》中所描绘的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的“耻”文化先有内容后有形式且形式因内容深化而完善;日本的“耻感文化”泊于中国,先有形式后有内容,但内容则与中国“耻”文化迥异。前者强调不论是哲人还是平民都要更为注重对内在“耻”感的修炼,强调“内省”而知耻,后者则把“他人对自己的承认”视为人生存在价值的核心,强调“外辱”而知耻。[1]语言能够反映文化,文化也能够决定语言。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把跟自己生理有关的词语从口中直接说出来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羞耻的行为。同样有“羞耻”之心,中国在厕所表达方面却始终没有脱离厕所本身的功能,即使现在用的最多的“卫生间”“洗手间”“方便”等还是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内省”之后才知耻,要在心里觉得是错的之后,才会去觉得羞耻,中国人经常还是提到“厕所”,是觉得说出来,并没有给对方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且本身说厕所,也没有什么道德上的错与对,又何来的羞耻。而日本人的文化决定,日本人更加注重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做任何事情,考虑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常把“厕所”挂嘴边,说出来的话,会给对方带来一种不好的感觉,会让对方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被称为贫乏的日语中才会出现丰富的厕所隐语,为的就是能够避免说出不文雅的事物,从而让对方更加承认自己。

参考文献:

[1]孙庆忠,丁若沙:东方传统耻文化下的中日差异。2009(5)。

[2]刘艳丽:谈谈日语中的隐语。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叶建明:当前娱乐场所隐语的特点。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6)。

[4]满鑫宇:罪与耻之间的国度——从《菊与刀》重新解析日本的文化类型。民营科技,2010(2)。

[5]齐心:厕所名称民俗语源小考[J]。文化学刊,2006(2)。

猜你喜欢

隐语厕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厕所囧事
年味里的“虎文化”
康有为“复辟密札”中隐语之探考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警惕厕所性猝死
谁远谁近?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隐语识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