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西府民歌的特点及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1-06-08邹丽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作用发展

摘 要:基于陕西西府民歌的概况,论述了陕西宝鸡地区西府民歌的特点,并分析了西府民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多方面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西府民歌 新农村文化建设 作用 发展

作者简介:邹丽(1970-) 女 硕士 陕西省西安市人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讲师 主要从事钢琴教学及民间文艺研究。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尤为重要的要求,这既是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西府民歌凝结了历代宝鸡人民的心血智慧,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渗透在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宝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陕西西府民歌概况

西府多用于陕西民俗版块指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三区九县。凤翔也曾经是西府的代名词,直到民国时期,陇海铁路从此拦腰穿过,西府的行政中心才迁居现在的宝鸡。宝鸡在陕西省的位置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因此本论文以宝鸡为核心地域来研究西府民歌。

西府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凝聚了无数群众智慧和心血,真实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爱情和愿望,是一部形象化了的人民生活和斗争史。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的亲密伴侶和不可缺少的精神养料,是我国文化宝庫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西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

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五大类。千百年来,西府民歌的产生、流传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是一部形象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劳动和斗争的历史写照。西府民歌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反封建的内容。由于大部分的民歌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染,从内容上也夹带了一些封建的消极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西府民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记述民间习俗、描写自然景物、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欢庆节日、表达男女爱情及家庭琐事等等。在西府题材广泛的民歌中反应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情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也有相当多的民歌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和地主、恶霸、反动统治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建国以后随着历史的巨变,作为真实反映社会实践的民间歌曲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新内容、新形式,涌现出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歌颂党和国家领导人,歌颂人民子弟兵、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风尚的新民歌,如《画纱灯》、《五把扇》、《十字歌》等,便是这一大批新民歌中的几首。

2.陕西西府民歌的特点

2.1 民歌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西府民歌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其内容、体裁、演唱环境及方式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五大类。由于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劳动号子。川塬地区多土劳动打夯号比较流行、山区在薅草,锄殃时演唱薅草号子。山歌多为即兴编唱,同一曲调可随意填入不同的词,它不直接配合劳动,只是在劳动小息或山坡上干活时演唱。小调主要流行于川塬几个县区,以西府曲中平弦部分为最多,有曲牌四十余首。社火调也叫秧歌调,是在逢年、元宵节玩耍时的一种歌舞形式的表演,如跑旱船、笑谈(宝鸡县)、凤县的单场子,演出时一丑一旦或一生一旦,边舞边唱,有简单的情节和角色分工,用锣鼓伴奏,也有用板胡、二胡、笛子等乐器伴奏的。民俗歌曲主要指与人们风俗有联系的歌曲,如流行在宝鸡地区的“酒曲”“说春”“孝歌”(哭丧)“哭嫁”等。宗教歌曲是借用一部分本乡本土的民间曲调,填入宗教内容的词用以宣传教义、教导教徒的歌曲。如佛歌、劝善等。

2.2 小调数量丰富、风格多样

西府民歌之中以小调数量最为丰富,其次为山歌,而号子、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较少。西府民歌中的小调是一种叙事性较强,曲调结合较为固定,不具即兴编唱性质的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节奏顿挫分明、结构匀称。西府小调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表现革命斗争和歌唱现实生活的,也有叙述历史事件和民俗活动的。从演唱的曲目来看,既有流行于全国的《茉莉花》、《卖饺子》、《虞美人》,也有流行全省的《绣荷包》、《蓝桥担水》、《杨燕麦》等。一些流行区域较小而富有特色的如《王哥》、《织手巾》等。西府小调主要流行于川塬几个县区,以西府曲中平弦部分为最多,如流行在凤翔、岐山等地的西府平弦曲子,有曲牌四十余首,全部都是民间小调。演唱角本大部分是经过艺人精心改编或创作的,如《十二花》、《画纱灯》、《盼郎》、《琵琶行》等。

2.3 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

由于宝鸡地域为山区、丘陵、平川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语言语音、风格民情的差异,加之与外省区的经济、文化交往,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风格,如西府曲子、道情、灯碗腔、吹打乐、茶会音乐等。流行在宝鸡绝大部分地区的民歌和西府方言结合紧密,较有特点,如流行在秦岭一带的凤县、宝鸡县西山、眉县、陇县等偏僻山区的山歌,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广泛,富于想象,加上西府地区的方言土语地方特色极为浓厚。

3.西府民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曾指出“本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西府民歌产生于宝鸡本土,特别富有活力和渗透力,反映了陕西宝鸡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反映了宝鸡广大农民群众的审美情趣。许多原汁原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遗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如占西府民歌蕴藏量半数以上的凤县民歌都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即兴创作的,在田间地头、农村场院、集市、广场,甚至在家门口均可表演的,由于风县民歌地处黄河文化和巴蜀文西府方言化的交汇处,又与甘肃的陇南地区毗邻,因此民歌地域性鲜明,东部、有西府曲子味,南部,有汉中巴山山歌味;西北部,有陇南民歌花儿味,有的甚至与广西民歌相近。这些风格不同的曲调组成凤县民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具有独特风韵。再如西府民歌中的西山酒歌也是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西山

酒歌内容诙谐而幽默,教化育人,寓意深刻。 因此民间歌曲是将教育功能与娱

乐功能交织于一起,用农民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农民群众身边的故事,让农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审美情趣。因而农村民间艺术 成为农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2是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地方民歌源于乡村,在农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传唱程度,农民群众是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欣赏以及传播的主体。因此,民间音乐是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政府只有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新农村文化才能有生命和活力。如每逢新春佳节组织举行的社火仪式、曲子班的精彩演唱等等,既烘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又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流传于西府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的西山酒歌 ,是民间喜庆、聚会时猜拳行令所唱的小调,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采的民间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有欢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有朋友聚会时唱的《大吉利》,有结婚喜庆时唱的《闹洞房》,还有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等等。这些酒歌演绎着他们豪放的性格和热情,表达着他们特有的情感和文化,是他们热爱生命的心灵甘露,是他们热情豪放的精神生活表露,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见农民既是民间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民间音乐的传承者,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服务于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的建设主体。而民间音乐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3.3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要注意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 散布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源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民间文化表演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骨干和桥梁,每逢庙会、节日,开业庆典或红白喜事等,各地的社火队、曲子班便大唱大奏,通宵达旦,延续数日,这些民间艺人活跃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舞

台上,来烘托喜庆的气氛或表达对逝者远去的哀思。发展西府民歌可以为这些民间艺术家提供发展的舞台,发挥这些艺术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锻炼了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专业水平。因此,只要重视民间音乐的发展,重视民间艺人的作用,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必将能够多方面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姜昊,刘汉一:江西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保存与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

[3]王永法,刘景丽,张丽:河北民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与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 (12)。

[4]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J]。兰州学刊,2008(4)。

猜你喜欢

作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