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曲的主题发展

2011-06-08袁博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歌曲主题

摘 要:主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富有个性,是音乐作品的基本乐思。歌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灵魂,歌曲主题的发展也有很多手法,歌曲主题的发展手法,对歌曲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

关键词:歌曲;主题;主体发展

作者简介:袁博(1982—),女,河北唐山人,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主题(Theme),也称主旋律,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极富表现力,是刻畫音乐形象的主要方面。歌曲主题的发展手法,对歌曲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比如,要创造优美、动听的旋律;要塑造独特、完美的音乐形象;要完满地表现歌词内容、情绪;要创造优美、动听的旋律,只靠一个好的音乐主题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也就是说,歌曲中只有一个好的音乐主题是完全不可能完整地、全面地表达出全曲的意义与情感。作曲者在把握住音乐主题特点,如音调、调性、节奏、节拍、风格、体裁等方面的前提下,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发展手法,让音乐的主题得到合理的展开,使乐思得以充分揭示,这样才能达到作曲者预期的目的。

一、歌曲主题的规模和“起承转合”。

歌曲主题的最小规模为2—4小节,多则16—20小节不等。在主题音乐中,主题的规模是多样的。“起承转合”的“起”为:音乐开始的陈述部分;“承”为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陈述部分加以巩固;“转”为:变化发展或引进新的素材,并逐渐推向高潮,这个高潮在作品的2/3或3/4处;“合”为高潮后需平复下来,将主题结束。如:《小城故事》的主题歌,歌曲结构为单二部曲式,音乐材料的安排具有“起承转合”的特征。当一段情绪活跃的乐器引子过后,就出现了自然的主题旋律音调。紧接着用了一个同样的短句,然后承接一个气息悠长的长句结束乐段。再如柯勒的《热闹的街道》,全曲16小节,乐段结构。分两个乐句(ab)8小节依据,分为四个短句,每个短句4个小节,共四个短句。每四小节代表一个起承转合的步骤。

二、歌曲主题发展的常用手法。

歌曲的主题的发展手法在实际作品中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短小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比较简单;而篇幅较大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则比较多样些,也相对复杂。所以说歌曲的主题发展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它的规律性方面来分析和概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别:

(一)重复,重复手法可分为两种,即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重复这一手法的意义在于巩固音乐的主题、加深音乐形象、发展音乐思想、统一歌曲内容和构成音乐的曲式。意思显而易见就是旋律发展最为简单但又极为重要的手法。有效的运用重复的手法,最能表现音乐思想、使那些最有特性和感情的主题或乐句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就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记忆、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认知。

严格重复:就是把歌曲主题或其中的一部分完全不加变化的反复一次或多次。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歌曲《夜歌》(1—2句)、《三十里铺》(1—2句)、《再见吧妈妈》(1—2句) 还有主题乐句内部乐汇与乐汇之间的歌曲,比如:《泉水叮冬响》(1句)、《我们的明天比蜜甜》(1—2句)。

变化重复:保留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同时又把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一部分作各种变化发展,所以,这种手法使音乐在进行中既保持了一定的统一;同时又获得了新的变化。如:《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1—2、3—4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2句)、《三十里铺》(1—3句)。变化重复中还有装饰重复:亦称加花重复、旋律装饰等。这种手法即是对原有主题旋律的节奏、音调基本上不改变,仅对其加以装饰,从而使重复出现的主题旋律更为富于韵味和流畅。装饰重复是变奏曲中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我国民间器乐民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歌曲:《酸枣刺》。还有局部重复的歌曲例子:《牧羊姑娘》(重复句改尾)、《跑马溜溜的山上》(重复句改尾)、《黄河船夫曲》(局部重复贯穿全曲)。

(二)模进:是将歌曲的主题或其他乐句的旋律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 模进通常有:模进的方向分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模进的音程关系分二度模进或三度、四度、五度模进等等;模进仅限于一个调性的范围内的首调模进;模进是从原有的调转到另一个新调的转调模进等。这样的歌曲的例子也很多,如:《多来咪》(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上行二度转调模进)、《南泥湾》 (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下行五度模进)、《多瑙河之波》(B段1、2、3句之间三度向下模进)、《青春啊青春》(B段)。模进是音乐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发展旋律的手法。在实际应用中严格模进用得较少,自由模进用得最多,而连续模进往往是用在音乐情绪不断发展向上的地方或高潮区。

(三)对比:对比与其他发展音乐主题的手法相比,也是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可以使旋律的发展获得新的变化,因而对于表现复杂的感情变化和丰富的生活内容都有益处。对比有节奏和节拍的对比、调、调式、调性对比等。音乐在进行中前后旋律的音调基本保持不变或稍有改变,但节奏或节拍则改变了,从而使音乐产生对比。如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南泥湾》、《卖报歌》、《多瑙河之波》、《三十里铺》、《黄河谣》等。 调性的对比的歌曲有《河边对口曲》(D——A)、三十里铺(G ——C)等。

参考文献:

[1]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陈永娟:歌曲主题的发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3,(02)。

[4]乔惟进:抓住内在情绪创作歌曲主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01)。

[5]黄池:浅谈歌曲主题的创作[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05)。

猜你喜欢

歌曲主题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