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程的思考

2011-06-08邵东县农机局甘小平

时代农机 2011年12期
关键词:插秧机大户种粮

■ 邵东县农机局 甘小平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实现邵东县全程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十一五”期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普及程度不高。今后5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还很艰巨。凸显效率高、省时、省工、省力、农业成本低等特点。

1 邵东推广应用现状

2010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1.8万台套,其中耕整机14210台、拖拉机2128台、联合收割机372台、插秧机22台(高速插秧机2台)。水稻插秧机的推广是农机部门的着力点,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跃进式发展。2009年实现了水稻机插秧面积333.3hm2(5000亩),机插率为0.5%;2010年机插秧面积 800hm2(12000亩),机插率达1.2%。而全县的机耕率、机收率分另达到82%和70%,机械化育插秧成为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2011年,邵东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列入了部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县,全县建立了6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点。全年共推广插秧机55台(其中高速插秧机4台),播种育秧流水线16台套。早晚稻完成机插秧面积3733.3hm2(5.6万亩),机插率达6%,比上年增长5倍。水稻育插秧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

2 当前面临的推广困难

(1)插秧机的推广发展不均衡。据调查,机插秧主要集中在种田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种植面积3.33 hm2(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有35户,插秧机基本上都是他们所购买。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接受较快,使用积极性较高。如牛马司镇的“庆丰”农机专业合作今年购置插秧机5台;两市塘办事处“百姓”农机合作社、黄陂桥乡楠木村的“玉亮”农机专业合作社年种植面积都在134hm2以上,几乎100%使用机械化插秧。虽然这些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但是他们的机械作业只限于自己的承包田地,很少为其它农户提供机插服务,所以全县机插秧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2)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还不成熟。全县还没有一座大型的机械化育秧工厂,目前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的标准化软盘育秧,其规模较小、数量有限。许多农民没有很好掌握插秧机育秧技术,所育秧苗达不到插秧机使用要求。一是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农民习惯按照自己的方式各自育秧,育出的秧苗大部分插秧机无法使用,只能改用手工插秧。二是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秧苗的标准进行育苗,用种量、床土的厚度等都达不到标准。三是手工育秧撒种不均匀,造成秧苗有疏有密、高低不齐、粗细不匀,甚至缺苗,影响插秧机的使用效果。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单家独户进行机插育秧十分困难。

(3)高速插秧机推广进程缓慢。邵东地处丘陵,田块小且分布不集中,机耕道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高速插秧机的推广。一般农户更喜欢轻巧便捷型的手扶式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转移方便、油耗低,易维修。全县适于机插秧作业面积3.33万hm2(50万亩),而目前全县手扶式插秧机仅有68台,远远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如按每台插秧机满负荷工作计算,至少还可容纳400台手扶式插秧机,200台高速插秧机。

(4)传统思想观念制约机插秧推广。一是机插秧所用的秧苗为中小苗,一般要求秧龄15~20天,苗高12~17cm,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二是手工插秧密行密株,而机械插秧宽行密株,插秧机设置的通用行距一般在30cm左右,一些农民认为机械化插秧宽行载种浪费农田,会影响产量。其实,机插秧由于株、行距分布合理,通风透气性好,有利于水稻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今年对传统手工插秧和机插秧进行了对比实验,测产表明,机插秧产量比手工插秧亩产提高50~80kg。

(5)受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影响。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慢,还是以家庭小农生产经营为主,同时机插秧的社会服务很难像收割机那样立马体现效益。因为社会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育插秧产业经营模式,未形成成熟的机插秧作业市场,购机者难以通过作业服务进行创收。

3 推广普及的对策

笔者认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目前还应坚持“政府扶持,部门配合,协会组织,群众参与”的模式。

(1)积极试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借鉴水稻联合收割机推广应用模式,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鼓励、组织机插秧有偿服务,跨区作业。插秧机购机主体及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种田大户购买,自购自用为主,辅以为周围农民有偿服务;二是农机大户购买,进行社会化有偿服务;三是专业服务组织购买,承包经营,有偿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不断扩大机插秧作业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随着机插秧市场化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将会进入普及阶段。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不是纯粹的技术推广,同时涉及组织与机制的保障,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争取各项政策支持,调动农民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可以获得购机款50%的财政补贴,同时县政府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户实行1000~3000元的累加补贴及每亩20元的作业补贴。省和县财政还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迅速发展。

(3)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坚持“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方针,以中心乡镇、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为载体,通过行政推动、重点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引导等措施,加快机插秧技术推广。通过种田大户、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做到“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同时要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普及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4)加强技术培训及农艺配合力度。在抓插秧机推广的同时,要十分注重技术培训。邵东农机部门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重点对象,编写了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插秧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技术资料,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收到了一定效果。在育秧和栽插关键时期,组织农业、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上门对农户进行“手把手”地技术指导,并对机插秧的后期田间管理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推广一台插秧机、树立一个示范户、带动邻里一小片。

猜你喜欢

插秧机大户种粮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超智能插秧机
船祸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