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对政要家庭困境中结亲

2011-06-07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24期
关键词:粟裕陈毅小林

毛泽东和张文秋是双重亲家,张文秋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在中共高层,像毛张这样的亲家,还有几对。

邓小平、贺彪:困境中结为亲家

在邓小平一家下放江西劳动期间,邓小平夫妇最疼爱的女儿邓榕突然告诉一家老小:“贺彪的老三贺平要到江西来!”邓小平严肃的面孔挂着笑意:“贺彪我认得,有本事,骨头也硬!”

邓榕和贺平是在1971年下半年认识的。有一天,邓榕和吕正操将军的女儿吕彤岩聊天时,吕彤岩突然对她说:“我认识一个人,叫贺平,一定跟你合得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就这样,邓榕和贺平通上了信。不久,贺平准备到江西探望在干校劳改的父母,要路经南昌。邓榕便将此情况报告给了父母亲。听说一个老红军的儿子来“考”女婿,卓琳很高兴。邓榕后来回忆了贺平第一次到邓家时的情形:“我的爹呀、妈呀、奶奶呀,三个老人好像进入了‘紧急状态’似的。奶奶把锅敲得叮当响,做了好多的菜,把一个小方餐桌摆得满满的。”

在贺平到来的日子里,邓家的人除了忙碌外,多数是在观察贺平。住了两天,贺平要去永修卫生部干校看望他的父母。临走前,贺平把带给父亲的一条云烟一分为二地掰开,给邓小平留了一半。贺平走后,邓小平一脸高兴的样子,说:“看样子,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陈毅、粟裕:军事搭档成亲家

陈毅与粟裕是老战友、老搭档。陈毅的三子陈小鲁小时候就知道粟裕的大名。

1962年,陈小鲁在北京四中上初中三年级时,认识了后来的妻兄粟寒生。也许是因为父辈的原因,虽然他们同级不同班,却一见如故。

那时粟裕在陈小鲁的印象中是个和蔼可亲的前辈,每次见面,粟裕总是向陈小鲁微笑着点头示意,还常常询问陈毅的身体状况如何。

1967年2月,陈毅在“二月逆流”中,卷入了政治漩涡。“中央文革”找人秘密搜集陈小鲁的黑材料,希望从中找出整陈毅的证据。这时,周恩来总理出面,把陈小鲁安排到沈阳军区所属一个部队农场去劳动锻炼。

1971年5月,陈小鲁首次回家探亲。到北京后,他第一个要找的朋友就是粟寒生。在粟家,粟寒生把他妹妹粟惠宁介绍给陈小鲁认识,两人开始交往、通信,不久就建立了恋爱关系。1975年8月,陈小鲁与粟惠宁结婚,由于父母都已去世,婚后陈小鲁就住到了岳父粟裕家。1984年2月5日,粟裕逝世。今天的陈小鲁和已退休的妻子粟惠宁,仍平静地生活在粟裕的故宅里。

李先念、刘建德:父辈作风影响儿女

刘亚洲的父亲刘建德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曾官至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战功卓著。

刘亚洲与李先念之女李小林相恋于武汉大学。当时刘亚洲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在外文系的李小林,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文学。当时,刘亚洲在约会中向李小林倾吐了一个秘密:写一部书,并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自己的意中人。一年之后,长篇小说《陈胜》出版,刘亚洲用稿酬买了一辆自行车,连书送给了李小林。可是,几天之后,李小林送给他的“祝愿”却使他深感失望和不安:“自行车不错,很好骑。可书不能读10页以上。出版一本书和出版一本好书是有极大区别的……”刘亚洲不禁为这尖刻的评价而恼怒,继而,他明白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大学毕业后,刘亚洲和李小林结了婚。婚后不久,李小林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这期间,刘亚洲发表了一系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作品。远在美国的李小林从大洋彼岸寄给他一封长信,详尽地叙述了她读了他新近出版的小说后的意见,最后郑重地希望他:“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要清醒!”现在,刘亚洲已跻身于中国著名作家之列,他和李小林的家庭也因李小林父亲的缘故而成了显赫之家,但刘亚洲和李小林却毫不骄傲,仍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猜你喜欢

粟裕陈毅小林
第一次开飞机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百战名将粟裕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