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了医管局,管办就分开了?

2011-06-05廖新波

决策 2011年11期
关键词:医管局管办卫生局

■廖新波

(作者为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医改方案里提出的管办分开,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很纠葛的话题,也是很难为的任务。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地落实医改的各项任务,国家级的检查督导小组也纷纷到各省督阵。

虽然我没有走遍祖国大地,但可以说,在管办分开方面没有一个地区有成功的经验。曾几何时,成都首创“医管局”一时成为头条新闻,它是挂在国资委下的一个管理机构,实行也有时日,但是没有感觉到成立前后有多少的变化。

在北京医管局15个月的筹建过程中,多次酝酿、多次延迟的“现实”,在“牌子”挂上后业界的质疑,都不禁让人联想到其背后之水“深不可测”。

另一个轰动的新闻,北京医管局今年7月也正式挂牌“营业”。这一举措犹如一股夏季风,吹皱一湖水,向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起航。对于北京医管局来说,医改是摸着石头过河、无经验可借鉴,如果没有更多的“准备”,那恐怕“渡河”还真有很大的难度。

“医管局”的设置,来源于香港医管局的概念,他们是在公立医院无序管理的状态下,由食物及卫生局管辖的一个医院管理机构。作为国内首个列入行政序列的医管局,北京医管局正式挂牌运作后,将负责北京22家市属三级医院“人、事、资产”三方面的管理。

据介绍,“管人”主要是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任免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绩效考核;“管事”则是指医管局将负责市属医院的基础管理、内部运行及改革;“管资产”则意味着医管局将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对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进行管理。

人们常用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来看待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也将医院比喻做“运动员”,未来的医管局将担任“教练员”的角色,而卫生局则是“裁判员”,起决策作用。北京医管局则把“教练员”定义为“四管一不管”,即:管规划、管准入、管标准、管监督,不再承担公立医院运行的具体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市属公立医院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

然而,上述这个看起来“完美”的医院管理架构,仅限于对北京1/3的三级医院“有效”。据了解,相较于其他省市,北京医疗机构隶属关系复杂得多,包括卫生部、市区两级政府卫生局、高校、部队等,素有“八路大军”之称。其中,公立三级医院共有66家,而市属医院仅占22家。

这就意味着全市2/3的三级医院,都不在北京医管局的管理范围内,医管局对它们起不到规范、协调作用。在医院隶属关系复杂的背景下,以市属医院为切口开始改革,是否会对整个医疗服务市场格局产生影响?我觉得很难。

对此,有人认为现有的政治体制下的“医管局”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什么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呢?何况北京的医管局是在卫生行政系统内部成立,并和卫生局共用一套领导班子,将可能导致两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利不清,甚至出现“越俎代庖”或“职能混淆”的现象。负责“裁判”的卫生局医政处和医管局变成了“兄弟”单位,能否对所有医院一视同仁?

北京医管局,从去年4月份酝酿成立到今年7月底正式挂牌,一直有着“向公立医院改革这块难啃的骨头发出挑战”的良好初衷,也因此被称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引擎”、“医疗国资委”。这是一个被赋予“神圣”使命的机构。

然而,在15个月的筹建过程中,该局多次酝酿、多次延迟的“现实”;在“牌子”挂上后,业界对其直接归属卫生局的质疑,都不禁让人联想到其背后之水“深不可测”。这趟“管办分开”的河,到底能不能真正“渡过”?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医管局管办卫生局
治理迭代
Muscle regions of meridians warm needling method plus pricking Jing-Well points for blood-let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江苏:管办分开破解异地就医难题
“管办分离”走向何方?
教育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5、北京:21家医院“分时就诊”精确至小时
从社会发展总体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协调卫生政策
学历变迁
探索“管办分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