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

2011-06-02韩崇雷

蚕学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省力化小蚕蚕种

韩崇雷

(浙江省杭州蚕种场,浙江 杭州 310021)

当前许多蚕种生产单位大多在农村原蚕区繁育蚕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并趋于老龄化,蚕种繁育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大幅增长。传统的精工细作、劳动密集型的蚕种繁育模式,导致蚕种生产单位盈利能力下降,在原蚕区繁育蚕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明显下降。原蚕繁育省力化技术应用,旨在通过原蚕繁育省力化技术探讨,达到原蚕繁育省力、高效的目的,从而降低原蚕饲养成本,增加蚕农饲养原蚕收益。

1 原蚕饲养省力化的主要技术

1.1 原蚕小蚕共育技术应用

1.1.1 原蚕小蚕共育的特点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原蚕户,建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再分发给相关原蚕饲养户进行分户饲养。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种科学养蚕组织形式,是原蚕饲养省力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具有“三省”,即省人工、省桑叶、省成本,“三高”,即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高、养蚕的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即可缓解养蚕用工与大农田农忙用工的矛盾,也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1.1.2 原蚕小蚕共育具备的条件

一是建有专门的共育室,共育室能保证小蚕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温湿度条件,能严格消毒防病。二是建有小蚕专用桑园,或联系有专门的供叶户,能选符合小蚕用叶要求的桑叶,保证优良桑叶的供给。三是参与小蚕共育的人员技术熟练、责任心强,可保证小蚕饲养标准化技术的贯彻执行。四是小蚕共育室具有专门的饲养小蚕的设备,能保证小蚕饲养物资设备专用,做到卫生饲养,减少病毒交叉污染。

1.1.3 原蚕小蚕共育具有的优势

从2010春期对浙江省建德市大同原蚕基地参加小蚕共育户与不参加共育户的用工、成本等调查情况看(表1),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使蚕茧产量、质量、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①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黄国成户共育室共育了100g蚁量,从补催青至3龄起蚕给桑3次后分发给相关原蚕户。小蚕共用工24个,而分户饲养的4户则共用工56个,原蚕共育可节约用工32个,仅是分户饲养用工的42.86%。原蚕共育能保证小蚕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及营养条件,因此,原蚕共育的比分户饲养的小蚕期龄期缩短12h左右,这在春蚕期和晚秋期尤其明显。而且共育原蚕小蚕眠起齐一、老熟一致、分批少、上蔟整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②省桑叶,降低养蚕成本。小蚕共育期间,100g蚁量平均用桑为160kg左右,而分户饲养则需用桑194kg左右。特别是小蚕期消耗嫩叶少,意味着单位面积桑叶增加和大蚕用叶供应充足,能有效避免5龄后期出现因桑叶不足而产生的减产损失。③省成本,提高养蚕效益。小蚕共育除蚕种款外,每100g蚁量需投资(主要为消毒药品、燃料等)40元,分户饲养除添置饲养小蚕设备、修整蚕房外,消毒药品、燃料等直接费用就达110元,为原蚕共育的2.75倍。④缓解小蚕饲养用工与大田农活用工的矛盾。春蚕期小蚕饲养时期正是农村大忙时期。劳动力紧张,而秋蚕期则是大春收割大忙季节,春、秋蚕正是全年养蚕的两个主要季节,劳动力非常紧张。实行小蚕共育后,可让大都分蚕农在大忙季节集中劳力抓大田农活和搞秋收,待大田农活用工减少后,再集中精力饲养好大蚕。

表1 2010年春期大同原蚕基地小蚕共育情况统计

1.2 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技术应用

栽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特别是原蚕大蚕期,每天都要定时、多次给桑除沙,各环节繁琐,用工多,成本高。传统模式养蚕,每张蚕种生产总成本占每张蚕种总收入的49%~87%,其中用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80%;每生产1kg蚕茧至少需要6h,高的达16h,而劳动用工的80%发生在大蚕期间,因此,革新原蚕大蚕饲养方式成为重中之重。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综合技术应用的主要创新要点如下。

1.2.1 推行原蚕大蚕饲养三回育

用大蚕饲养三回育取代传统的多回育和四回育模式,减少大蚕饲养每日喂养次数,从而大大减少劳动强度。以原蚕饲养四回育改为三回育为例,每10g蚁量在大蚕期可节省用工5工,以当前农村劳动力50元/工计算,每饲养10g蚁量可节省劳动力支出250元;以每10g蚁量原蚕2010年平均收益为1 750元,原蚕户可增收15%。而且因为喂桑间隔时间增加,导致大蚕食桑旺盛、食下桑叶量大、残留桑叶少,既有益于蚕体强健,又有利于提高桑叶利用率。

1.2.2 采用半蚕台育方法饲养大蚕

大蚕地蚕育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但是却容易大面积暴发蚕病。而现行的原蚕大蚕蚕台育和蚕匾育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地蚕育防潮、隔沙、防病难题。但是采用此法养蚕不但所需用具多、成本高,而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在5龄期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很难调度劳动力,原蚕户很难落实,严重影响了原蚕生产的实际效益。而采用半蚕台育可以很好的结合两者的优点。具体做法为:原蚕饲养户就地取材,在离地10cm左右搭建蚕台。4龄起蚕时直接将蚕放置在蚕台上,每天早晚给桑前,用新鲜石灰粉各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呈薄霜状,既可消毒又可吸湿,起到保持蚕座干燥、隔离蚕沙的的作用。大蚕饲养时禁止翻动蚕沙,以免蚕沙中的病原菌经翻动后污染蚕座,使蚕儿感染蚕病。如遇连续阴雨天,蚕座湿度大时,可在蚕座上撒消过毒的稻草等物,用于隔沙和防潮。

1.3 根据原蚕区实际情况采用全程叶面消毒技术

全程叶面消毒对控制微粒子病有明显的成效,同时大部分蚕病也明显减少,是目前防治微粒子疫病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叶面消毒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蚕座和环境的湿度,助长了僵菌孢子的蔓延,而且对桑叶的叶质和原蚕的食下量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另外,全程叶面消毒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消毒药品和劳动力进行全程消毒洗叶,大大增加了原蚕繁育的成本。据初步估算,执行全程叶面消毒技术,每饲养10g蚁量需投入成本400元左右。所以根据原蚕区实际情况,如饲养环境、微粒子病毒毒率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灵活应用全程叶面消毒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的做法为:在蚕期前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环境微粒子病毒毒率检测以及结合上一期甚至上几期原蚕病毒毒率检测情况,对于低检出率的原蚕点(户)可以适当调整全程叶面消毒技术的执行力度以减少劳动支出和消毒药品、消毒设施消耗。

1.4 原蚕方格蔟上蔟技术应用

推行原蚕方格蔟上蔟技术,能有效提高原蚕上蔟结茧率和提高原蚕结茧期对不良天气和环境的抵抗能力。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具体应用是在春蚕和晚秋蚕见熟蚕30%~40%、夏秋蚕见熟20%~30%为上蔟适期,先撒1层干谷草节,再放上方格蔟,等熟蚕爬上方格蔟适当数量时,将方格蔟轻轻提起,另挂在蔟架上,将余下的蚕儿并座重新上蔟。上蔟后及时翻挂方格蔟2~3次,大部分蚕儿入孔作茧,清理游山蚕,另行上蔟。同时,加强蔟中管理,保持蔟室内光线暗淡均匀,防止强风直吹、阳光直射,保持蔟室通风干燥。该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手工逐条上蚕的工作量,并且由于方格蔟在原蚕上蔟期间可以方便移动,而不干扰蚕儿吐丝结茧,可以随时方便地转换上蔟地方,在遇到不良上蔟天气和环境时可以也方便调整。

2 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的配套技术措施

2.1 加强桑园管理 保证桑叶质量

一是抓住当前桑苗市场供应充足,优质桑品种桑苗价格大幅下降的有利时机,完成原蚕基地原蚕饲养户低产桑园改造,全面改善饲养原蚕的桑叶叶质。二是实现原有和新增优良桑品种标准化培育,实现原蚕基地叶质的大幅提高,为养好原蚕打下坚实的桑园基础。三是加强繁育基地桑园常规管理,冬耕普及率达要达到95%以上,控制桑园病虫害,白条治虫做到“三统一”(时间、品种、药品浓度),春季桑园摘芯率要达到99%。

2.2 全面推行小蚕标准化饲养

全面推行小蚕标准化饲养,小蚕精心饲养做到“五匀”(桑叶老嫩匀、切桑匀、蚕头匀、给桑匀、温湿度匀),达到小蚕强健、发育整齐。

2.3 加强原蚕大蚕饲养管理

一是改造原蚕户桑叶贮桑室和贮桑设施,改进桑叶贮藏方式,保证叶质新鲜、干湿适度。二是做好蚕室通风透气工作,大蚕食桑多,排泄物多,如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污浊,有碍蚕儿呼吸,降低蚕儿抵抗力,诱发蚕病。因此,蚕室要有空气对流窗,开放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促进健壮发育,如蚕室内通风不好,可使用电风扇或排气扇,有利于蚕体健,但忌强风直吹。三是控制好大蚕期温度,5龄期温度不能低于20℃以下,温度过低,容易使蚕体质虚弱,引起5龄后期发病,因此,在夜间到早晨温度低时,可适当关闭门窗做好加温工作。

2.4 加强原蚕消毒防病

一是彻底执行常规消毒体系:二消一洗蚕期前消毒、一日三消蚕期消毒、一洗一消回山消毒。二是加强原蚕饲养个体“两淘汰”(迟眠蚕淘汰、弱小蚕淘汰)。三是认真执行蚕期的防病隔离制度,严防未经消毒的用具进入蚕室,坚持洗手给桑、踏灰入室,室内环境、贮桑室与采叶给桑用具要定期消毒,养蚕用水要清洁。四是加强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严把预知检查关:即环境、1~4龄迟眠蚕、5龄中期、熟蚕、薄皮茧、种茧、苗蛾,层层把关;样品送检要及时,要具有代表性,检毒室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检验,详细记录镜检结果,并将结果及时通知到各原蚕户,对检出有问题的原蚕饲养区要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将镜检结果存档备查。

2.5 加强原蚕蔟中管理及时早采茧

蔟室应选择在干燥的楼上,要加强蔟中管理,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75%为宜,蔟室内要加强通风排湿。如温度偏低,要适当加温,但不能把门窗全部关闭,可利用排风扇或电风扇排湿,以免原蚕在蔟中遭受损失。原蚕茧应实行早采茧,盛上蔟后48~72h内为采茧适期,采茧应做到“三轻”即轻采、轻放、轻摊,按饲育区横向单层平铺,采茧时宜按上蔟先后依次进行,必须轻拿轻放,减少震动,以避免造成蛹体损伤。

[1]徐德元,孙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J].蚕桑通报,2007,38(2):13.

[2]宋尧基.高效省力化蚕桑生产推广实践与体会[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38.

[3]顾红梅.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4(4):37.

[4]陈素娟,沈文静,王涤龙.原蚕全龄三回育的体会[J].蚕桑通报,2002,33(2):14.

猜你喜欢

省力化小蚕蚕种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