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使用中医药治疗的HIV感染者肝功能情况回顾性研究*

2011-05-26贺铮铮杨绍春刘彦丽马克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西药感染者肝功能

孙 俊,贺铮铮,方 路,杨绍春,刘彦丽,马克坚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AIDS/HIV感染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控制和预防AIDS/HIV感染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艾滋病的特点是受染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低下,最终发展为全身组织及器官的损伤而致死亡[2]。HIV感染者发生肝脏功能损害并非少见,只是由于其发病过程相对较长,且肝病症状不突出而被忽视。Wnuk[3]对平均年龄为(30.2±8.4)岁的125例HIV感染者(其中52例达到艾滋病标准)进行包括临床、生化、血清学及肝组织学在内的综合研究表明,肝肿大者占49.6%、血清AST升高者为88%,而具备肝病症状者却低至8%以下;36例患者接受了肝脏活组织检查,异常者32例(占88%)。本文对26例接受中医药治疗达到18个月的HIV感染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其目的是初步探讨长期服用中药与HIV感染者肝脏功能损伤程度间的动态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纯中药治疗组:云南省内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8月以上,并且于服药后第6月、12月、18月按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患者,共计 26例,男14例,女

12例;汉族21例,其他少数民族5例;其中有吸毒史者13例;平均年龄(34.8±8.26)岁,排除同时接受西药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西药合用组:云南省内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8月以上,服中药时已经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或服中药后6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并且于服药后第6月、12月、18月按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的患者,共计26例,男17例,女9例;汉族24例,其他少数民族2例;其中有吸毒史者8例;平均年龄(35.2±7.3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进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并速分离血清,当日分别检测AST,ALT等肝功能项目。仪器测试前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校(定标)和室内质控物监测;按试剂盒要求设置空白、阴性、阳性对照、酶结合物对照及底物对照。

2 结果

2.1 2组AST检测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见表1~表3。

表1 各时间点2组对AST均值的影响比较(±s)

表1 各时间点2组对AST均值的影响比较(±s)

0月 6月 12月 18月纯中药组 34.4±20.6 49.3±57.3 43.2±27.137.9±24.1中西药合用组 34.9±18.6 47.6±61.0 31.1±26.040.6±34.9

2组在相同时间点的AST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AST均值自身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AST均值自身比较(±s)

纯中药组 中西药合用组0月 34.4±20.6 34.9±18.6 18月 37.9±24.1 40.6±34.9

2组患者AST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各时间点2组对AST异常率的影响比较 %

2.2 2组的ALT检测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见表4~表6。

表4 各时间点2组对ALT均值的影响比较(±s)

表4 各时间点2组对ALT均值的影响比较(±s)

0月 6月 12月 18月纯中药组 37.5±24.4 43.3±48.0 40.3±32.936.0±36.3中西药合用组 40.4±27.9 47.2±57.8 47.0±54.338.2±38.0

2组在相同时间点的ALT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2组治疗前后的ALT均值自身比较(±s)

表5 2组治疗前后的ALT均值自身比较(±s)

纯中药组 中西药合用组0月 37.5±24.4 40.4±27.9 18月 36.0±36.3 38.2±38.0

2组患者ALT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各时间点2组对ALT异常率的影响比较 %

2.3 2组ALT/AST比值异常率比较 见表7。

表7 各时间点2组ALT/AST比值异常率比较 %

3 讨论

HIV感染主要通过血液系统、性接触系统和母婴系统进行传播,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并可播散至B淋巴细胞以及来源于外周血/肺/骨髓的单核细胞,主要表现为机会性肺部感染,肠道感染,脑部感染和继发肿瘤,而有关HIV侵犯肝细胞并致肝脏功能受损的报道和机制未见详细论述[4]。

王昌敏等对28例HIV感染的静脉吸毒者、34例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34例健康男性进行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m-AST,GGT,ALP,TBA的检测,结果显示HIV感染组和吸毒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m-AST分别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HIV感染组与吸毒组间ALT/AST/m-AST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而认为HIV不具有嗜肝性和导致肝细胞严重损伤,并证明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损害主要由毒品(海洛因)的毒性作用所引起[5]。

在HIV感染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时,很多种药物本身或药物相互作用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在无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发生肝脏损害的危险为3%~12%。在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报告HAART引起的肝毒性作用发生率为69%,其中84%为indinavir引起,nevirapine、ritonavir引起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大[6]。尤其是CD4+淋巴细胞在200/μ l以下时更常见。

本回顾性研究显示,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或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治疗,患者治疗前后(0月、18月)的 AST值、AL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各时间点纯中药治疗组与中西药合用组的组间对比中,患者的AST值、ALT值亦无统计学差异。在ALT/AST比值异常发生率方面,相对于中西药合用组的上下起伏,纯中药治疗的患者则显得较为稳定。在本研究中,中药未表现出明显肝毒性。

考虑到患者中吸毒人员比率较大(纯中药治疗组为50%,中西药合用组为30.7%),而毒品对于患者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且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一线方案中,患者均服用具有肝毒性的奈韦拉平,而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AST、ALT治疗前后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其异常比率也较稳定,推测中药或许对于患者AST、ALT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1]李宁,姚英民.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肝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的初步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10(3):51~54.

[2]朱彪,吴南屏,刘克洲,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静脉吸毒者TT病毒的检测和部分基因序列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4):97~99.

[3]Wnuk AM.Liver damage in HIV-infected patients.Med Sci M onit,2001,7:729~736.

[4]孙荣武.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1~534.

[5]王昌敏,钱文清,夏至刚,等.HI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实验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18(4):31~32.

[6]David N,James H.Lewis.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Current Opinionin Gastroenterology,2003,19:203.

猜你喜欢

中西药感染者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