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的苦与乐

2011-05-17刘姿辛

关键词:塑料瓶玻璃杯科学课

刘姿辛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完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

一、点点闪光的智慧让我欣喜

因为准备实验材料孩子们经常性的和我一起从家淘东西,有时候从他们小脑袋里迸发出来的想法,常常让我感到惊奇,他们所能想到的实验替换材料常常会让我刮目相看,例如刚刚讲过的《做框架》一课,学校的器材是小小的塑料棒,课前准备时,孩子们向我提议可不可以使用废弃的方便筷子,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结果这堂课获得了好多意外的收获,孩子们做的正方体甚至站上去一个体重较轻的女生都不会有问题。

在讲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中,我采用类比和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和水,同学们学习了水的性质以后,发挥你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作用,空气有什么性质?通过同学们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形状透明的。既然水有一定的体积,占据空间,那么空气也和水一样占据空间吗?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你用什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请同学们自己设计,选择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帮着同学们自己解决,提醒同学们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一种方法把注射器活塞拉到针筒中间,用左手食指堵住针状的小孔,将针筒直立,活塞上放一个重物,活塞还是落不下来。说明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空间,松开左手食指活塞便落下来。第二种方法,用带胶塞的漏斗塞住锥形烧瓶的瓶口,往漏斗里倒水,水流不进烧瓶里内,说明空气占据烧瓶内的空间,如果将胶塞与瓶口松动一下,水便流进烧瓶里。第三种方法把第一个小眼药瓶尾部开一个小孔,把第二个小眼药瓶的颈口插在第一个小孔里,用密封胶密封,第一个小眼药颈口用帽盖住,第二个小眼药瓶底部剪开,把水倒入,水流不进第一个小眼药里,说明第一个瓶内空气占据空间,去掉帽,上面瓶中的水立即流下。第四种方法把粉笔,碎砖块投进盛水的水槽内,看到气泡分别从这些物体里冒出来,说明物体的空隙也充满空间,占据着体积。第五种方法玻璃杯下部用木棒固定好一团卫生纸,杯口向下压入有水的水槽内,再把杯子提出来检查,卫生纸没有湿润,说明杯内有空气并且占据空间,将玻璃杯在水中慢慢倾斜,有气泡从杯口冒出,杯内卫生纸湿润。第六种方法,把空塑料瓶拧盖,伸入装满水的水槽内,在水中把盖拧开,把玻璃杯装满水倒放水中,把塑料瓶瓶口对准倒置玻璃杯,挤压塑料瓶,把塑料瓶中的空气挤到玻璃杯内,玻璃杯中的水被挤出来,变成一个空杯子说明塑料瓶空气转移到玻璃杯里,并且占据空间,为以后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利用六种方法证明占据空间并且很顺利地完成了试验报告单,通过这次探究试验,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科学试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为以后的试验教学做好铺垫。

二、科学探究引导者的艰辛

科学就是大胆的去想象,去探究,即使提出的是错的,也要亲身去经历这个过程,我想总是给学生们呈现正确的问题,那样会导致学生不思考,不去用实验去检验。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学生们爱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不仅仅只是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更多的是挑战。做为一个引导者,我常常要遭遇很多尴尬,作为科学教师,害怕接触小动物可能是大部分人共有的通病,小学科学探究在初始阶段(低年段),主要是以生命探究为主,比如《蚕》,蚕这种动物一生要经过很多阶段,有一些阶段还比较能让人接受,有一些阶段只能硬着头皮去接受,最开始探究时,因为天气的原因,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做,而是在家里试着去养,买回来几个茧蛹,耐心饲养,几天后变成了一堆黑黑的卵,我满怀期待的打开时,惊得我连养蚕的盒子都扔了,后来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又亲自从茧蛹开始饲养,一直到蚕宝宝出生,虽然很有成就感,却也是几经风雨。

再说观察蝌蚪,满心欢喜的和孩子们捉来了许多蛙卵,以为只要等待就能变成青蛙,结果等到蝌蚪长大后才发现捉回的蛙卵里,好多都变了蟾蜍,请教了相关养殖人员,才知道,青蛙卵是圆鼓鼓的,一个紧挨着一个,不似蟾蜍卵乱成一团,形状不规则。

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这样的小插曲多不胜数,可是每当实验成功时,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就算再苦也值了。

科学研究有许多终点,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改革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猜你喜欢

塑料瓶玻璃杯科学课
神奇的气压
难忘的科学课
“粘”在一起的玻璃杯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穿越玻璃杯
快艇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