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地域风貌精髓诠释民主党派历史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设计方案介绍

2011-05-13李秉奇舒莺王凯

重庆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陈列馆抗战时期民主党派

李秉奇,舒莺,王凯

(重庆市设计院 重庆 400015)

2011年3月28 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在公众瞩目之下隆重开馆,这是重庆市设计院继市委礼堂加固改造工程之后推出的又一具有抗战文化地域风貌的设计作品。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设计缘起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2月11日的来渝考察。在视察位于上清寺的特园后,贾庆林同志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陈列馆功能,更好地发挥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爱国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扩建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审定了几轮设计方案,最终选择了既具有浓厚的历史风貌,又与周边环境自然契合的设计方案,并在竣工之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在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充分考察了周边环境和区域历史发展情况。上清寺—中山四路—曾家岩—人民路片区是中国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筑文物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有国民政府遗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中国民主同盟总部旧址等抗战时期政府机关及社会团体,还有桂园(张治中旧居)、周公馆、戴公馆、张骧公馆、宋美龄旧居、蒋介石旧居、宋子文旧居等系列抗战时期名人遗址。因近年来有计划地对该区域文物建筑的整理修复及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建设,已基本形成统一完整的抗战文化建筑聚落的城市形象,并具有抗战历史的展示、缅怀和研究、教育功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选址所在地紧邻毛泽东三顾“民主之家”会张澜的特园建筑群,在整个片区的入口处。所以,我们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设计中,在造型风格和元素上完全承袭了抗战时期此地典型的建筑特点。

图1 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状况(2009年)

作为新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如何充分展示曾经波澜壮阔、同舟共济的历史,与现存历史建筑自然融合,体现厚重的时代感是方案设计的重心。项目所在地在上清寺中山四路入口处,体量不大却需要与周边文物建筑连接,以统一的建筑符号带起整个片区的共鸣。同时,由于其连接“民主之家”康庄、平庐的地段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细部构造上需要汲取官式建筑所无法体现的民居元素,既要求设计手法简练,又要注重层次的丰富变化,处理好与私人坡地庄园旧楼的衔接和街区的自然融合。为此,方案中凸显了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主入口的塔柱构思汲取自同尺度的特园八角窗;二是坚持青砖灰瓦的格调;三是灵活沿用窗花造型;四是适当地融入西洋建筑符号。

图2 方案设计总平面图

由于地形和用地条件的原因,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左侧及背后均贴山而建,右侧与现状高层建筑的裙房拼联,基本只有沿街正立面外露,成为其主要展示面。正立面我们就采用比较古典的构图格局,以两端的塔柱和中部的牌楼形成造型骨架。门廊上为坡顶和具有栱壁眼造型的檐部小窗。檐下为仿清水砖墙嵌帖的黄色石材做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匾额。再下为黄色石材叠涩而出的门斗,大门为仿中国传统样式隔扇的紫铜门。整个建筑构图着力突出作为这一特定场所领军建筑的文化特征。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周边片区大量的抗战时期文物建筑中,我们留意到这些细节:青砖清水墙面,点缀石材的西洋柱式或拱券及其它镶嵌构件或线饰图案;红漆木格窗的中式的窗棂图案,平砖拱或券式窗过梁的西方样式并存,或带有叠涩出挑;檐部或有西式的水平遮椽板,或有本土带插拱的露明挑檐,连檐瓦口多为红漆木板;屋面多为小青瓦,但只简单地用俯瓦铺脊,基本不用传统的高脊,也不做屋面举折曲线。这些细部特征都成为我们后来设计中非常留心的地方,并逐渐加以改造应用。

图3 方案效果图(正立面)

陈列馆经过若干轮方案的修改,最后定为:正立面门框形基本造型骨架以实墙面为主,从根本上确立作为国家级的历史陈列馆造型所需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建筑细部上以多边形的塔状构筑体,顶部则采用具有西洋韵味的米色线饰柱帽和青灰色筒瓦。墙面是深灰色的条砖按砌体错缝方式拼贴。在门窗洞口上方,按砖拱方式拼贴。窗采用中式窗棂图案的红漆木格窗。大门以米色石材层层叠涩而出,形成具有强烈纵深感的门套。深棕色的紫铜门采用中式的分格图案,镶板采用紫铜西洋花饰。门外大台阶按三瓣蝉翅的传统手法奔泻而下。这样的处理尽可能地符合历史陈列馆的厚重,同时不割裂其地域联系。

图4 整体效果图

竣工之后的历史陈列馆建筑形象庄严、宏伟、深沉,充分体现出“古韵新风,和而不同”的意蕴。作为典型的抗战地域建筑风格与左边的康庄、平庐遥相呼应,同时和右边的渝中大厦自然过渡,入口广场与原有旧休闲广场连接成一体,减少了四周建筑所造成的压迫感,丰富了视觉效果。朴素庄严的抗战时期建筑氛围得到了再现。

图5 陈列馆实景拍摄(2011年)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设计是重庆市设计院在打造重庆地域风貌建筑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实践。该项目的顺利执行,为我们寻找在现代背景下,如何将地域与历史时代结合,塑造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进而为探索城市历史空间保护、文化再生和延续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陈列馆抗战时期民主党派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